【推薦語】
修習佛法,如入智慧之海。《無量壽經》曰:「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
茫茫佛海無邊,很多人想覺悟、想得道,卻苦於修行過程中把握不住修行的要點,甚至因此而修偏、修歪。就像一個剛剛學習走路的孩子,沒有家長的扶持和引導,可能就會栽倒,甚至摔壞。
如果你也徘徊於修行的外在形式,卻找不到修行的本質所在,請聽聽這部短片。金菩提宗師點明了修行中不可取的兩大錯誤方式,闡述了佛法修行的要點,並傳授了快速成就的殊勝之法,以及真正的富貴之道。透徹清晰的講解,不僅能讓你快速找到提升修行的著手點,獲得好運、變得富貴,更能對你周圍的人乃至對整個社會產生極大的利益。
【你將獲得】
- 修行不出偏的方法
- 避免修行中的兩大錯誤
- 認識因果規律
- 掌握修行的正確心態
- 回歸最原始的清淨自在境界的方法
- 長久的富貴之道
【精選禪語】
- 健康之道,即平衡之道;能量過強或虛弱都會生病,不強不弱才健康。
- 佛法,首先是生存之道,之後才是解脫之道。
- 修行要真誠,才能獲得更好的加持與呵護以及對修行的指導;修行也要正確發心,不執著於能力和法力,不縱容自己的貪欲,不用報復心修行。
- 我們今天所承受的一切苦、樂、貧、富,都是由過去的行為造成的,因果規律就是自然規律。
- 以大慈大悲之心、公平恭敬之心對待自然萬物,對整個社會和每一個個體都有著絕對的好處。
- 放下一切執著、判斷、感覺、分析、對比,在一切歸零的大平靜中獲得大自在。
- 越是執著於具體的法力、能力,就越容易錯過和失去;相反,沒有執著,就沒有放棄,沒有貪欲,就沒有失去。
- 修行時,不要有獲取之心,因為那份執著會變成障礙;反而越是清淨自在,懷有讚美之心,越能與佛相應,獲得更多。
- 對佛、對師父持有大恭敬心,誠心誠意,才能獲得根本的真諦,才能達到成功、圓滿、智慧、成就。這是最好、最穩健的一條修行之路。
【文字内容】
請問大家,這幾天來修行,無論是做大光明修持法還是念佛,有沒有人因為誦念嗓子啞了的?(同修:沒有。)通常不會。我的經驗是,即使我一天不停地念,念半年時間,我的嗓子也不會啞。在後來教學生的時候,我讓他們連續念一個月,他們的嗓子也不會啞。而且,作為一個普通人,念三天佛以後,嗓子裡反而還覺得甘甜、順暢了。原先早晨醒來後,覺得挺不舒服,嘴巴裡苦澀,沒有睡夠覺,很疲倦。那是由疲勞和煩惱造成的。經過這樣的修練和誦念之後,早晨醒來,會覺得嘴巴裡挺舒服的,最後可能還有甘甜的感覺,身體也輕鬆了很多。這意味著你的身體清淨了。有同修講:「我的病還沒好,但是嘴巴裡確實有了甘甜的味道。」這也是正常現象。出現這種修練的感受,說明身體中的能量已經開始得到了更新。得病容易祛病難,原來的疾病由於存在時間長,要完全消除,有一定難度。這就好像一塊將要腐爛的木頭,過去是泡在臭水溝裡,沒有任何正面的能量,帶來的就是疾病、煩惱和死亡。現在,還是這塊腐朽的木頭,卻泡在了使它復活的甘露之中,將會有生命發芽、生長的希望。這種感受就是得到清洗之後的感受,給你帶來的是不可思議的生命力。
我們一天要修練好幾個鐘頭。一般人會說,那哪兒受得了啊?會不會很疲勞啊?可能頭三天會疲勞,修了一個禮拜之後再繼續修,就可能家都不想回了,真的很自在。什麼是極樂啊?就是那種非常自在快樂的感覺,精神上沒有任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一切的煩惱都沒有了,精神上是快樂的,身體上也特別輕鬆自在。有很多人不願意從這種美好的修行境界中走出來,我當年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有的人剛開始修,有的人已經修了一段時間,因為之前沒有一個很好的環境,也沒有按照一個正規的修行順序進行,所以才需要在這裡集中訓練。這是集中修行、快速提升的大好機會,在這裡,我們的感受和受益才會最大,才能獲得最快而且是最保險的提升和增長。
我們先不說佛學,佛學如大海一般深奧;就說禪,禪學本身也極為深奧,它分為很多個流派,是很特別的一種方法和學說。它是一種外靜內動或者是內更靜的不可思議、不可說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說,不管你心中是怎樣想的,旁人從外在看不到也聽不到。這樣的修行方法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乃至精神健康,會不會有影響呢?實際的經驗告訴我們,是有極大的影響的。僅僅是坐在那裡或者是靜靜地站在那裡,這種看似沒有動作的行為,實際上更有影響。
佛陀因為修行的方法正確,並且很智慧,又具備圓滿的功德、福德,所以修了七八年之後開悟成佛了,這就是禪帶給生命的作用。如果我們好好修,方法正確,發心正念,再勤於努力,不怕困難,也能成就。很多人想覺悟、想得道,但是在修行過程中,沒有好老師的指導,就容易修偏。就像一個剛剛學習走路的孩子,沒有家長的扶持和引導,可能就會栽倒,甚至摔壞。在修我們的法時,我的弟子和同修們如果按照我所引領的那些觀念法、修行法來修,並且你們的心中沒有一種過分的極端執著,那麼,無論我在不在場,你們都不會修偏、修歪。
真誠和正確的發心
在修行中,提醒大家幾個要點:
第一要真誠。在佛菩薩面前,在你真正的師父面前,一定要真誠。真誠才能獲得更好的加持和呵護,乃至獲得對你整個修行有提升的指導。第二個要點就是正確發心。無論你想獲得健康還是覺悟,發心都必須是正確的。在修行之中,有些發心你自以為是正確的,但事實上可能會導致錯誤,比如一定要開天目,一定要有他心通,一定要有靈感,一定要具有某種法力。像這樣對具體的能力、法力過分執著,就容易出歪。還有就是做壞事,比如縱容自己的貪欲。貪欲是來自方方面面的,隨時就會產生,有時候防不勝防。它會和我們的生活、健康、生理、心理方面的感受合而為一,經常是自己有了貪欲卻不知道。比如說,別人都在追求名牌的提包、漂亮的手錶和首飾,有人卻特別喜歡蘋果樹,心裡常想,哇!好漂亮的蘋果樹啊!太好了!我看著它就捨不得回家。不然這樣吧,一會兒晚上沒人了,我把它挖回家去。聽起來並沒有追求奢侈,也沒有追求豪華,但是,極度地追求超越了屬於自己的一種樸素,那也是貪欲。更不要說,執著於名牌的物品、一輛貴的車或者一所更好的房子,那是更確定的貪欲。
還有一種錯誤的修行就是報復心修行。在西藏的修行人傳說之中,最著名的就是密勒日巴的故事。密勒日巴小時候家裡比較富有,比周圍的親戚都富。但很不幸的是,他的父親英年早逝。父親在臨死前將密勒日巴託付給自己的一大堆親戚,告訴他們,兒子密勒日巴年紀小,妻子是個女人,不能承擔家務,請大家幫我承擔一下家裡的事務,家裡的東西你們該用就用,但是等我孩子長大了,你們就把財產歸還給他。大家都說,你放心吧,財產我們替你管,你就放心吧!可是,密勒日巴的父親死了之後,這些親戚就變臉了。大家找各種藉口把他的家瓜分掉了。密勒日巴的家從富有變為貧窮,媽媽也受了不少氣。等到密勒日巴十六歲,大家公認他是一位成年男子的時候,他媽媽借著給孩子過生日的機會,做了很多好吃的,把親戚朋友全請來吃。等大家吃飽喝足之後,媽媽對諸位親戚說:「密勒日巴現在長大了,他有權承擔父親留下的家業,把我們原來的財產歸還給我們吧!我丈夫當時也是這麼跟你們說的,你們也都答應了。」親戚們一聽就翻臉了,怎麼能歸還財產呢?還動手打了密勒日巴的媽媽。密勒日巴氣壞了,要和他們動手,但是對方那麼多人,他才十六歲,最後他自己也被揍了一頓。所以,在密勒日巴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心中一直懷有很強的嗔恨,也就是憤怒、報復之心。
在漢地,家長可能會說:孩子啊,去少林寺學武功回來報仇啊!因為漢地時興這個。但那時西藏沒有少林寺,然而,在有些地方會有人使用法術和巫術。於是,密勒日巴的媽媽就讓他去學點法術,能制裁這些親戚。他們相信,有一種法力,通過修練、通過師父的加持,能讓自己的力量超過別人。這樣,媽媽就把密勒日巴送了出去。密勒日巴拿著見面禮,走了很遠的路,找到了師父。師父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就收下他做弟子。但是,這位師父並不是一位信奉慈悲之道的佛門弟子,他教的是當時西藏黑教和巫術類的民間小法門。
密勒日巴跟著師父學到了一些特殊的法力之後,就回來復仇。他在家鄉附近的山上開始作法,晴天白日下把烏雲調過來,用雷、閃電打他家的小村莊。家裡的親戚三分之二都死了,有的被雷擊死了,有的被塌倒的房屋壓死了,有的被燒死了。密勒日巴的媽媽很高興,因為這位母親一直活在嗔恨裡。其實,我們是可以理解這種仇恨的——自己的財產平白無故地被掠奪,還被欺負。所以,當得知這些親戚死了,母親心裡覺得很解氣,她覺得兒子幹得太棒了。像密勒日巴的這段故事,就是報復心修行。
有的人有報復心是因為受了屈辱、受了折磨,有的人是因為貪欲。譬如說,你和你的鄰居家裡過去都很窮,但是還經常來往。有一天,你家鄰居忽然間發財了,買了一輛很漂亮的小汽車,而你還是騎舊自行車,連輛新的也買不起。這時候,你心裡會不會生氣呢?我們很多的菩提同修不但不會生氣,還會讚美他:「你們真有福啊,坐上小汽車了!我們也會努力的!」但是,多數人不會這樣。多數人會開始琢磨:這車是他們家買的嗎?一打聽,真的是。壞了,周圍的鄰居全都睡不著覺了,多一半兒人想把他們家車砸了;少部分人想把這個車主給殺了;比較溫柔一點的婦女,拿個錐子把汽車輪胎扎了。他們都有可能會做出這種報復的行為。這就是因為嫉妒心而引發的嗔恨和傷害。
所以,我們要想修好,對於這一切來自於貪的欲望和嫉妒,都要慢慢淡化。今天,你聽到我講法,心中想:好,我們鄰居家買小汽車,我肯定不生氣。等過了兩個月,你們鄰居家真的買了一輛車,你還真生氣了!你可能會想:怎麼師父教的都白教了?我也認真聽了,怎麼火還是冒上來了呢?你的血壓開始往上升,太陽穴上的血管使勁跳,手裡不是想拿把刀就是想拿把錐子。這怎麼回事兒呢?這是因為你過去有著那份寬容的時候,並沒有事情發生,所以你能夠很慈悲、很平靜,一旦當有事情真發生的時候,你的心就承受不了了,還因為你沒有聽懂道理。當我們真正懂得了道理的時候,嫉妒心、報復心、仇恨心就會淡化。
因果規律是自然的規律
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人特別苦呢?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現在的感受是由過去的行為造成的。就像有些人嘴巴上火了,臉上長痘痘了,是因為這幾天吃了太乾的東西、油炸的東西、太多的乾果,喝水、喝湯太少,生活不規律。富貴也是這樣。之所以還在受窮,是因為積的德不夠。那怎麼辦呢?補德啊!多行善就是補德。如果你不懂得去彌補這份功德,而去做傷害的事,那就會更加苦、更加窮了。
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別人比我好,是因為做了好事;另外,工作努力、做生意勤奮、會觀察市場動態、比我聰明能幹、比我勤勞、比我有學識,還比我有功德、有福氣。當你認可了這個規律,心中的無明火自然會滅掉。你再看到你的親戚或小時候的同學升官發財了,你就不會再嫉妒,因為你明白是他們曾經的行為而有了現在的好處。你想要變得好,也需要努力這樣去做,你的災難和貧窮就再也不會傳下去了。所以,要懂得去讚美別人勤勞付出而獲得的富貴、榮耀、權勢等。別人有了一輛漂亮的汽車、住進一所大房子、穿著更漂亮的衣服;孩子讀到更好的學校、獲得更好的教育,這都是好事情,叫「良性循環」,是我們應該讚美和學習的。
除了運氣之外,其實人為的努力也很重要,像勤奮、心地善良、愛動腦筋等。這些在商業運作中,也有它的竅門。《袈裟》一書中,我講到過一個生意人基本的賺錢概念。雖然是很普通的道理,但是懂得的人受了這個道理的啟發,可能就發了大財。一個真正想發大財的人,他的生意想要永遠能夠做下去,就要保住老客戶。如果我們買了一件衣服,回家穿上,一繫扣子,「蹦」,扣子全都掉了,好像自己有了真功夫似的,其實是線沒縫好;再一抬胳膊,「咔」,袖子全開了,全透氣了;沒辦法,蹲在地上拾扣子吧,「哧」,褲襠又開了。其實,對於做衣服的人來說,多用一點布料,多不了兩塊錢,非要裁得容易開裂,你是省了那一點點料,但是還有回頭客嗎?沒有了!這一次錢,你是賺到了,但是就只賺到這一次而已。人家會罵你一輩子,甚至會罵兩輩子、三輩子:「這個人,不就是讓我穿衣服丟醜的那人他孫子嗎?」連你下三代都罵了。遇上更會罵的人,還能研究點歷史,罵你祖宗,罵得很真實;再罵你後代,能追蹤到後五十代去。你是在劫難逃啊!罵就叫作詛咒,詛咒是有能量的。就像有的人打個噴嚏閃到腰了,為什麼呢?可能是他曾經做了壞事,這人正在詛咒他;可能是他過去殺豬的時候,一刀正捅到豬腰上。可見,我們今天所承受的一切苦、樂、貧、富,都是由過去的行為造成的,大家千萬要記住這個因果規律。因果規律不是佛教規律,它是自然規律。佛陀怕我們聽不懂,用非常直白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一共八個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蒺藜,扎自己,也扎別人;種元寶,自己富了,別人順便摘兩個,也富了。多好啊!
很多人沒有功德心:為什麼我要種元寶?為什麼我富了,還要讓別人富呢?道理其實很簡單。你仔細分析一下,你自己住在一個特別豪華的大房子裡,而旁邊是一個貧民區,你能活得了三年嗎?從你發財的那一天開始,就應該把遺書寫好了,因為隨時可能會有大難臨頭。誰不想殺了你啊?我們剛才舉的例子,鄰居買輛新車,都有人想殺了他,現在你富得不得了,他們連飯都吃不上,肯定不會跟你善罷甘休啊!仇恨心理就會產生了。一個貧富極為不均的社會,就會動蕩不安。
在國外,居住區有很明顯的劃分。比如說,一個房屋價錢非常便宜的區(不是指農村,是城市),多數狀況下,馬路修得不好,房子很破很小,窗戶和門上焊了很多鐵棍子,用來防賊;會有人隨地吐痰、扔菸頭,甚至罵人。到中檔一點的區,房子建設得不好也不壞;人們穿得比較整齊,見人都會有禮貌地點頭微笑。再到更好的區,房子又大又漂亮;走在路上的人,會相互打招呼問好;幾乎看不到窗戶和門上裝防盜網,因為沒有賊。原因是什麼呢?是這一區的人教育得好嗎?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周圍住的人都有錢花、有飯吃,家裡都有車,誰還會去偷、去做壞事呢?所以,當周圍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你才能過得安全;大家都富了,社會治安才能好;大家都有修養了,社會才能安寧;大家都有飯吃了,才能減少更多暴力的惡性事件。自己好,也要讓周圍人都好,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好;自己平安,周圍的人也全都是好人,這樣才能活在一個安定的世界裡。明白這些道理後,我們在自己有錢、有飯吃的時候,應該想到照顧那些貧窮的、還沒有飯吃的人,這些都是對你有好處的,同時也對整個社會有好處。
因此,佛陀一直教導我們,要博愛,要有大愛之心。我們一般稱為大慈大悲之心。大慈大悲是指對一切生命廣博而無私的愛。這樣的心,實際上對整個社會和每一個個體都有著絕對的好處。
對待自然萬物都要有公平、恭敬之心
西方國家多數住宅區都挺好的,居住的人比較文明,其中一個是物質上的豐富和文明,另外,他們受到的教化也很重要。禮拜天為什麼被稱為「禮拜」天呢?因為西方信仰基督教、天主教還有東正教的人們,會在這一天到教堂裡去禮拜,向他的神、他的主禱告:我這個禮拜幹了哪些壞事,求主原諒我吧!因此,才有「禮拜」天之說,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懺悔。懺悔就是悔過了、改過了、再也不幹了。這多好啊!到了下個禮拜,他就注意了:上禮拜不小心罵了人了,這禮拜我不會再罵人了。他們也弘揚大愛、博愛的精神,所以,教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從我們理解生命的角度來說,只要是天地間有了你,你就是上天的精華,你自有你的用處、自有你的責任和能量,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任何一個人。天下的事情、人世間的一切都是互補的,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吃的、用的都是自然界所有的。樹上長果子,地上長菜、長草、長糧食,可見我們和世間的萬物是合而為一的。
那麼,同樣是人,有的人聰明一點,有的人就憨厚一點;有的人強壯一點,有的人就非常虛弱,不過,每個人都有他的強項。在過去的中國,當人們看不懂自己命運的時候,會去找盲人算命,盲人連自己都沒看見,反而幫你看前途,這奇怪吧?這就是互補。所以,盲人有盲人的工作——算命、捏骨。他用什麼看?是用心在看這個世界。他眼睛看不見你,才不會被你表面的塗脂抹粉和名牌衣服給障礙住,他憑著他的計算方法和靈感,可能更真實。他如果睜著眼睛給人算命,一看這人:哇!穿得好漂亮,準是個有錢人。他就被外相給誘惑了、障礙了,也就不公平了。說不定這人是個賊,剛穿上一套偷來的衣服。所以,盲人算命最公平。
在加拿大、美國的法院門前,有一個女神(編註:Themis,泰美斯女神)的石頭雕像,她的眼睛被一塊布蒙住,一隻手提了一個小天平,這是法院的一個標誌,和中國的盲人算命有點類似。所以,以後我們的法官也可以全把眼蒙上,只聽聲音就好了。這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這個世界上,人類自己就是互補的,我們平時很正常地思考、表達、工作等等,大家會說這人很有條理;但是,有的人說話根本沒譜兒,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說了,聽起來有點神神道道的,在表達上、理智上根本不健全,但這樣的人反而是最有靈感的。我發現了這個規律:在我小的時候,經常喜歡聽老人聊天說話,因為人老了之後,很多思考的能力和功能都在退化,他突然間冒出來的一句話,可能就代表著天意。還有,我們認為的好像是弱智的那種最憨厚的人,他說的一句話、做的一件事,你正好聽到了、看到了,可能就有它的寓意,可能正是天機啊!所以,不要去誹謗、欺負那些看似比我們弱的人,他可能正代表著天地之靈。不能小看任何一個生命,對人如此,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乃至一草一木,都要懷有這種公平加恭敬之心。
放下貪婪和執著
回到我們的修行上。我們要想修得好,師父教的方法就要去做,不要有貪圖某種法力的心理,但是,我們有一個大的追求,就是覺悟、成就、健康、快樂。比如說,我的牙不好,修的時候我就想,佛的光趕快跑到我的牙上來吧!結果越練越痛,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自己的精神力量會將這裡封鎖住,能量反而進不來。
我在前兩年講過,人體的健康之道,實際上是人體的平衡之道。一個地方能量過強會得病,虛弱了也會產生疾病,能量不強不弱,這才叫健康。說到這裡,我就想到《心經》裡所講的:「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裡面其實也有一點相似的訊息。這時候的舍利子是什麼?是這位觀自在菩薩。祂是在一種什麼樣的境界裡呢?沒有思考,沒有判斷,沒有個人的傾向,那是禪境中的一種深層意識。盲人看不見這一切色彩,看不見你穿戴的東西和漂亮衣服的牌子,他給你的感覺通常會比較公平。而我們是不去思考它是好還是壞,是喜悅還是悲傷,或者是不是喜歡這個聲音。在深層的禪境之中,正是讓我們打破這種分別心而獲得根本的平衡,那就是不上不下、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只有這種公平自在之心,才能獲得大自在。
因此,《心經》的開篇就是「觀自在菩薩」。為什麼叫自在菩薩,不叫觀世音菩薩或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呢?是因為放下了一切的執著、判斷、感覺、分析、對比,讓自己在一切歸於零之後的大平靜中獲得大自在。這種大自在的結果就是大智慧。在這種境界裡,再看人生,就像看別人的故事。有一部電影就是這樣:一隻螳螂在企圖將前面那個吱吱叫的蟬捉住的時候,牠身後的黃雀已經悄悄地張開了嘴等著吃牠,這個時候,你就是一個觀眾。但是,很多人不是螳螂就是蟬,要嘛就是黃雀,黃雀之後,還會有一隻貓頭鷹在盯著。而回歸到禪的大自在境界,自己的那種貪欲心、嗔恨心、對比心乃至失望心都沒有了,就是說,明白了那些都是虛假的。
我們來分析螳螂捕蟬時的心境。螳螂舉著牠的大刀爪子,看著前頭的小蟬想:你還自己唱歌呢,一會兒老子一刀就把你砍了,把你吃了。沒吃之前,螳螂心裡就想著大腿的肉是什麼味道、後背的肉是什麼味道……牠沒有想到,後面那隻黃雀也正在琢磨著:這隻螳螂把蟬吃了之後,我一塊兒吃是什麼滋味?啃完了肉,再像廣東人一樣把骨頭煲個湯吧。全都各自做著美夢,品味著對方的美好,實際上卻僅僅是一場美夢加噩夢而已。最終的結果就是:貪心一生,最後被貪所滅。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就不如當初不做。
把這些看透了,才會回歸於最最原始的清淨自在、無分別的境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生,就是貪念不生、分別心不生、嗔恨心不生,乃至覺悟心不生,一切心都不生起,才能自在。當這一切念頭全部平息之後,一切該發生的故事就會在你的世界裡開始演出,而這個時候,你看世界就像看別人的故事和電影一樣。
有兩個人打架,打人的說,他罵我,我就打他了。挨打的人說,因為他打我,所以我才放火把他家給燒了。法官最後判決:燒房是殺人罪。被判刑的這個人,無論是判終生監禁還是死刑,最後回想起來的時候,都為時晚矣。本來沒有事,是自己挑起來了是非。這事,我覺得是佛在提醒著、暗示著我們什麼。我們的某些災、難、苦和樂,是不是可以自己把控呢?就像前面講的螳螂和蟬的故事,如果這隻螳螂看見蟬的時候想:哎,人家好好的,我吃牠幹什麼呀?大家握個手,交個朋友,說不定還能成親戚呢?這多好啊!兩人見面喝杯茶,談談心,交個朋友,有時間一塊兒去打羽毛球、去登山,那螳螂也不會被後面的黃雀吃掉。
所以,佛陀是用心良苦,用各種方法啟發我們認識這個自然規律。這個規律一旦你認識了,你還會貪嗎?不會貪了。佛陀希望人能回歸到本來自在的境界,不執不著,不空不放。因為沒有執著,又放什麼呢?好像一個天生的羅漢,有人對他說,解脫吧!羅漢說,我本來就沒有穿什麼衣服,你讓我解什麼,脫什麼呢?解脫就是把原來穿的衣服脫掉,把原來繫的腰帶解下。那如果本來就是赤裸裸的一個清淨自在的身,又解什麼、脫什麼呢?回到我們現實的人生之中,我們還要不要工作呢?要,但不貪婪,失去也不恐懼,因為人生之中自有它的規律和道理,今天的失去是意味著明天獲得的更多更好啊!一切都失去了,說明你真的沒有承受的能力。你找了一百家工廠應聘,老闆都不要,因為你到哪兒都不好好幹活,該幹的不幹,不該幹的全幹了。好不容易有了份工作,活兒沒幹,把人家東西偷回家了,最後面臨的就是被辭、被罰乃至被抓。這個道理和規律,是值得我們慢慢地去品味和感受的。超過三十五歲的人,你要反思一下,想一想自己走過的人生做過多少傻事。
有的人辛辛苦苦、嘔心瀝血去賺錢,結果就愛上了一種行為——賭博。賭場裡住一宿,就能把二十年的積蓄全花光了。我在美國就遇上一位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非常聰明,家教很好。他的父親留給他一筆數目不小的財產,他在美國經營了一家很大的公司,一年的利潤能達到一千萬美金。這個小伙子生活非常樸素,穿的鞋都是帶補丁的,手錶是他爸爸留給他的那種老上海錶,錶裡頭都進去不少汗了。就是這麼樸素的一個人,幹了件天大的荒唐事——每三個月去一次賭城。他問我:「大師啊,能不能贈我一句話?」我就給他寫了一幅字:「辛辛苦苦為賭城賺錢。」這就是我給他的贈語,貼在他車上。我說他:「你對賭城很忠誠!」他自己真捨不得吃,吃飯的時候,哪個地方便宜去哪兒吃。我不知道是他的業力所致,還是貪心所致,他就是想要賺更多的錢。他最初迷上賭博,是因為有一次做生意賠錢了,由於過去在父母面前說過大話,說自己十年賺的錢就能勝過父母幹三十年的。話說出來了,卻一不小心賠了一筆錢,他總想要悄悄賺回來,就跑去了賭場。一開始賺了兩千,後來輸了二十萬,輸這二十萬,只花了一晚上七個小時。後來,他給我講的時候,他一邊講我就一邊給他鼓掌。他說:「我現在都氣得直哭,你還鼓掌。」我說:「你知道哭,我才給你鼓掌的。知道哭,就改了。」他說:「不行!我還得贏回來。以我的智力,我已經把那些牌九研究透了。」他不知道,牌九可以研究透,那些人你可研究不透啊!這也是一隻傻鳥啊!
我們看他是隻傻鳥,其實,人人都幹過傻鳥的事。你雖然沒有賭博,但很多行為還不如這個人,尤其是自以為聰明的人,在小事上聰明得不得了,在大事上糊塗得不得了,經常是這樣。所以,想修好自己的人生,要從法力上、能力上、覺悟上都修好,無貪欲執著之心、無分別之心、無攀比之心,連快速覺悟之心都不能有,才能更深入。
過去,有同修在練的時候,自己感覺很好,對我說:「師父,您快來看看,我身上冒光了。」我說:「沒光。」「我怎麼感覺有光呢?剛才,我怎麼看見一道黃光從我身上過去了?是不是佛來了?」其實就是別人的手電光在他身後閃了一下。手電筒的光!哪有佛呀?這麼簡單的事都把你唬了。你就是真看見光,也不一定是佛啊!對不對?豬八戒當年還帶光呢,狐狸精也帶光。什麼精都不是,手電筒、蠟燭都能放光,對不對?
還有一個同修,那是十幾年前在北戴河的時候,她在樓房地下坐著,背靠著牆,面對著太陽。有人說:「別坐了,師父來了!」她說:「哎呀,太好了!師父,您看看,我眼前一片紅光。」我說:「現在大家對著太陽,閉上眼睛,都能看見紅光,那是眼皮造成的。你要是戴上墨鏡,還變成黑光了呢。」
其實,是我們對於自我的感受過於執著,希望開天目,或者希望得到什麼東西。越是對於具體的法力、能力過於執著,就越會失去,越容易錯過。在經典裡,佛陀指導我們的話就是:不驚不喜、不執不放。我不執著,我就沒有放棄;我沒有穿,我就沒有脫的感覺;我沒有貪欲,我就沒有失去,失去是因為貪才會失。什麼是得呢?因捨而有了得。這個規律是很特別的。其實,這就是自然規律中那種冥冥的、不可說、不可看的道。因此,沒有這份執著,在修的時候,心中自在歡喜,只有你和佛。佛就是我的師,就是我的神。我恭敬祂也好,禮拜祂也好,誦念咒語也好,就是我和佛之間的一個交流、互動。
在誦念、修行時,還要捨去獲得之心。比如,佛呀,我就缺錢,給我錢吧!再比如,佛呀,我正缺一個對象,給我個對象吧!這都不行。別有獲取、獲得之心,因為那份執著會變成障礙。其實越是清淨自在、懷著讚美之心,反而會獲得更多。佛陀的這種大慈大悲的能量的進入,同時也會增強你大腦中的那種平靜、公平。因此,在佛教禪學中,有一種境界稱為「空境」,就是指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生不滅的境界。佛給它起了好幾個名字,比如「舍利子」、「觀自在」。這個境界非常重要。有多重要呢?會關係到你獲得最根本的成就。在《心經》的後頭,佛講到,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依著這個方法修過來的。無貪欲之心,才能獲得根本清淨,才能獲得根本智慧;有貪欲,就不能獲得。這是《心經》的部分。
真心不二
《心經》有它的絕對性,也有它的片面性。在佛陀傳法的過程中,後來又超越了《心經》的概念。在《法華經》中,佛陀講了龍女獻寶的故事,代表著供養、布施都能獲得圓滿成就。這裡面並沒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龍女就是獻了一個極有價值的寶珠,然後迅速成佛。我給大家講這一段的時候,我也覺得不可思議。我們要苦苦修,要做很多善事,還不容易達到。人家真心,一瞬間就成佛了。所以,在成就之路上,有很多法被稱作「不可思議之法」。不可思議之法中,有一種非常殊勝的法,它可以有很多名字,最簡單來說就是「大恭敬心」。持有對佛、對師的大恭敬心,這樣才能獲得根本的真諦。也有很多人在空境之中出不來,我們修行的結果不是為了空境,而是為了覺悟。覺悟是為了普度眾生。
佛陀釋迦牟尼佛祖在世的時候,祂對眾生的教化,就像祂走過的路一樣。佛陀最早期教的那些弟子,像今天的南傳佛教,很多人就是自修,師父帶著徒弟修,修到空境的境界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佛陀在後期所傳的佛法就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明明他。以一燈燃百燈,就是慈悲普度,因此又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更新的路子。心中懷有對佛、對師極大的恭敬之心,再來禮佛、誦佛,同樣也能獲得根本圓滿的成就。可能今天為佛像塑了金身、建了一個佛的殿堂,都能獲得這種圓滿的成就。佛陀在化現為人身的這一段生命過程中,親身體驗了佛法的多樣性。因為多樣,而不可思議,就可能獲得了根本的成就。
我過去給很多老弟子講過一個吃石頭的故事。故事中的徒弟有點缺乏智慧,師父教什麼都記不住,師父就讓他念簡單的咒語,他天天念,最後就修成了。他不懂得伺候師父,師父要出門,他問師父:「師父,您走了,我吃什麼啊?」他光想著自己。師父生氣地說:「吃什麼?吃石頭!」其實,師父是開玩笑,不是故意騙他,但是,師父說的話,他就聽,師父走了,他真吃石頭。等師父回來,他煮了一盤石頭給師父吃,師父說:「你這不是氣我嗎?你給我吃石頭啊?」徒弟說:「您不是讓我吃石頭嗎?我天天都吃。吃給您看。」真的就像吃土豆似的那麼吃石頭。這個故事聽起來很死心眼,其實它說的是因為真誠,就能成就,師父說了,我就要這麼做。所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誠心誠意,懷有大恭敬心,就能達到成功和圓滿、智慧、成就。這是最好的、最穩健的一條修行之路。
因此,我們在念佛、禮佛、修大光明的時候,一定要與佛心心相印,才能夠開悟,獲得得更好,去體會那個真心不二的境界。如果自己的心跑了,發現了就馬上收回來,再回到最真實、最恭敬、最崇拜的這種感覺裡來。用最真誠的心念誦一句佛號、一句咒語,勝過不用心時念一萬句。為什麼同樣都是修行,有的人修得快,有的人修得慢;有的法門成就得快,有的法門根本不能成就,甚至還會出偏?一個是最根本的方法,有它的必然性;再者是教導者的心態。發心正念最重要,大恭敬心最重要。有了這樣的心,當然你就不會去懷疑。
有弟子問我:「師父,您晚餐吃什麼?」我說:「吃個饅頭就行了。」弟子接著問:「師父,您晚上真的吃這個嗎?」第二天早晨,弟子又問:「師父,您早餐吃什麼?」我說:「吃麵包。」「師父,真的嗎?」
每次都有這種疑問的時候,我們還能不能成就?等三千年之後,人類全滅了,你就修成了,修成石頭猴了。做科研的時候,可以打問號,但是修行的時候,還就得學傻子的精神。這種傻子的精神,除了覺悟之外,在人生中有沒有用呢?有啊!我給大家推薦一部十幾年前美國拍的電影,中文名字叫《阿甘正傳》,希望你能多看兩遍。一個智力有些低下的、缺心眼的人,就能獲得成就。雖然這個故事是杜撰出來的,但是這個故事給多少人帶來了啟發啊!電影中的男主角——傻子阿甘,和他當士兵時的黑人朋友——也有點缺心眼,兩個人成了好朋友。這個黑人朋友家裡是做大蝦生意的,只會說大蝦,別的不會說。兩人都缺心眼,就商量著他倆將來合伙做大蝦生意。結果,黑人朋友在越南戰爭中被炸死了,阿甘退伍之後,因為承諾了他的朋友,所以他要實現這個願望,他要撈蝦,於是借錢買船,成立了一個撈蝦隊。剛開始什麼都撈不上來,但是他就是堅持幹,最後他的企業成為美國最強大的一個經營海鮮的大公司。後來他又做了很多事情,他打乒乓球,是冠軍。因為他缺心眼,教練就說:「你只要把這個球給我盯住了,就行了。」他就死盯著這個球,打得特別準,雖然缺乏了點技術含量,但是是這麼個道理,也給很多人以啟發。他的成功就在於:真實、不虛假、不騙人,實實在在地去做。這是一個最樸素的人生哲學。
在美國,我還親自到了他們電影故事裡說到的那個企業——他和他的黑人朋友成立的做蝦的餐館。三年前的時候,八十多家分店,專門做蝦生意。這是由電影裡的故事而產生的企業,一個杜撰的故事都能練虛還實,讓很多人受到啟發,讓很多企業家在面臨自殺的時候重新有了希望,將來還能做得更好。所以,有很多成功的道理,實際上是很樸素的哲學,並不複雜。真心不二,就是一個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悟性的人才能達到一個長久的成功
剛才我講到的這幾個要點,供大家參考。按著佛陀的因果論來說,我們走到一起修是挺不容易的。十年前跟我修、今天還能再跟我修的人,或者是剛來修的人,無論第一次你見到我的心態和感覺是什麼樣的,都有著必然的緣分,說不定有一天你覺悟了,說不定有一天你成為了一個很大的企業家,成為了一個很了不起的英才。在國外,有很多孩子在我們的道場裡學習禪法,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學校裡一流的學生,無論是讀書、運動、藝術、思維力、創造力都非常出色,有時候,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所研究的事情超過五十歲的人,不可思議。所以,佛學、禪法帶給我們的啟發很難估計,是不可思議的。
我記得小時候,有時忽然一個感悟上來,自己笑得不得了,後來,我養成了習慣,一件事情「蹦」一下想通了,像爆米花似的爆開了,自己很快樂,其實是一種覺悟的行為,可是別人聽不見那個爆炸聲,因為這種開悟的爆炸聲是沒有的。我媽就說:「笑啥呢,孩子?你最近沒遇上什麼事吧? 」「沒有啊!」「你別這麼傻笑好不好?人家會懷疑你精神怎麼了。」「別人懂啥啊?笑一笑,十年少!」這是我心中的快樂,別人怎麼能通過我的笑聲知道我在幹什麼呢?別人笑我傻。笑就笑唄!可能笑我的人更傻呢!
我們講到的這些道理,聽起來像笑話,其實有很多哲學在裡面,是很實用的。有人說,我就是想來獲得點兒健康。有人說,我就是想來開開竅,沾點好運氣,和開悟沒關係,你給我講開悟有什麼用呢?開悟是用在方方面面上的,開悟勝過開竅。開竅是指過去是堵塞的,現在扎開了一個小口。竅門,和穴位一樣。過去你憋在山洞裡,從山洞裡往外看,現在把這座山「砰」地炸開,沒有東西障礙你的視線了,這是開悟,是將洞天打開。所以,一個開悟的人,他就會從疾病走向健康,從貧窮走向富有,從失敗走向成功。你想不想得到這個開悟呢?(同修:想!)
有的人為了讓我覺得他很有悟性,鼓掌聲音很大,是不是鼓掌聲音越大的越開悟啊?事實上也是。有悟性的人才能成功,尤其是達到一個長久的成功。偶爾一次的成功,也許面臨的就是失敗;長久的成功與勝利,才是真正的有福氣。佛就告訴了我們這個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全面性。
前面我們講到,自己富有,旁邊都是窮人,你還能活好嗎?那怎樣才能活好呢?布施。賺了錢,拿出相當的比例來給窮人分一分,事實上是這個道理。我認識一群三十年前的生意人,他們的祖宗是從猶太地區過來的,他們有一句格言,大意就是:發了財一定要散財。通常賺了第一筆錢的人,用其中的百分之九十,要嘛供神,要嘛給老人,要嘛給窮人和殘障人士,這樣才能為未來的成功鋪好路。後來再掙到的錢,用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給窮人發散、布施。他們做這件事情的鄭重性都達到了到處貼海報的程度,標明具體的時間、地點,告訴大家要在哪兒散財,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得到吉祥。當地人就知道了:哦,這人賺了錢了,我們去撿些零花錢吧!賺錢的這個人會提前把錢換成小票,在公布的時間、地點請人開著車往外扔錢。家裡貧窮一點的人就會到路上去撿,也不丟人,大家都撿。有些富人想沾到點他的財光,也會去撿。這叫什麼?散財。然而,它真實的含義是什麼呢?散災!你發了財,布施給大家,當地的窮人會不會恨你呢?不會,反而會覺得你這個朋友夠義氣,他還會來保護你。所以,那個地區的人團結得就特別好,見了面大家禮儀特別多,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窮人給這樣的富人打工,不會想到綁架他、暗殺他,想都不會想,富人也能活得更好,所以,賺了錢了,就要拿出相當的比例來分給窮人做布施,而這些哲理,用於我們的人生中,會讓我們受益無窮。
去年,我在釜山講課的時候講過,其實佛法、佛學,首先是生存之道,之後才是解脫之道。要想活得好,在認識上要開闊,要跨越自己這個小我——小的自我所佔的這個面積,小的自我今天的感覺;要跨越空間來做事情,跨越時間來想事情,才能更完整、更長久地獲得利益,獲得一切美好、富貴、吉祥、長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