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修习佛法,如入智慧之海。《无量寿经》曰:“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

茫茫佛海无边,很多人想觉悟、想得道,却苦于修行过程中把握不住修行的要点,甚至因此而修偏、修歪。就像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没有家长的扶持和引导,可能就会栽倒,甚至摔坏。

如果你也徘徊于修行的外在形式,却找不到修行的本质所在,请听听这部短片。金菩提宗师点明了修行中不可取的两大错误方式,阐述了佛法修行的要点,并传授了快速成就的殊胜之法,以及真正的富贵之道。透彻清晰的讲解,不仅能让你快速找到提升修行的着手点,获得好运、变得富贵,更能对你周围的人乃至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利益。

【你将获得】

  • 修行不出偏的方法
  • 避免修行中的两大错误
  • 认识因果规律
  • 掌握修行的正确心态
  • 回归最原始的清净自在境界的方法
  • 长久的富贵之道

【精选禅语】

  • 健康之道,即平衡之道;能量过强或虚弱都会生病,不强不弱才健康。
  • 佛法,首先是生存之道,之后才是解脱之道。
  • 修行要真诚,才能获得更好的加持与呵护以及对修行的指导;修行也要正确发心,不执著于能力和法力,不纵容自己的贪欲,不用报复心修行。
  • 我们今天所承受的一切苦、乐、贫、富,都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因果规律就是自然规律。
  • 以大慈大悲之心、公平恭敬之心对待自然万物,对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绝对的好处。
  • 放下一切执著、判断、感觉、分析、对比,在一切归零的大平静中获得大自在。
  • 越是执著于具体的法力、能力,就越容易错过和失去;相反,没有执著,就没有放弃,没有贪欲,就没有失去。
  • 修行时,不要有获取之心,因为那份执著会变成障碍;反而越是清净自在,怀有赞美之心,越能与佛相应,获得更多。
  • 对佛、对师父持有大恭敬心,诚心诚意,才能获得根本的真谛,才能达到成功、圆满、智慧、成就。这是最好、最稳健的一条修行之路。

【文字内容】

请问大家,这几天来修行,无论是做大光明修持法还是念佛,有没有人因为诵念嗓子哑了的?(同修:没有。)通常不会。我的经验是,即使我一天不停地念,念半年时间,我的嗓子也不会哑。在后来教学生的时候,我让他们连续念一个月,他们的嗓子也不会哑。而且,作为一个普通人,念三天佛以后,嗓子里反而还觉得甘甜、顺畅了。原先早晨醒来后,觉得挺不舒服,嘴巴里苦涩,没有睡够觉,很疲倦。那是由疲劳和烦恼造成的。经过这样的修练和诵念之后,早晨醒来,会觉得嘴巴里挺舒服的,最后可能还有甘甜的感觉,身体也轻松了很多。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清净了。有同修讲:“我的病还没好,但是嘴巴里确实有了甘甜的味道。”这也是正常现象。出现这种修练的感受,说明身体中的能量已经开始得到了更新。得病容易祛病难,原来的疾病由于存在时间长,要完全消除,有一定难度。这就好像一块将要腐烂的木头,过去是泡在臭水沟里,没有任何正面的能量,带来的就是疾病、烦恼和死亡。现在,还是这块腐朽的木头,却泡在了使它复活的甘露之中,将会有生命发芽、生长的希望。这种感受就是得到清洗之后的感受,给你带来的是不可思议的生命力。

我们一天要修练好几个钟头。一般人会说,那哪儿受得了啊?会不会很疲劳啊?可能头三天会疲劳,修了一个礼拜之后再继续修,就可能家都不想回了,真的很自在。什么是极乐啊?就是那种非常自在快乐的感觉,精神上没有任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一切的烦恼都没有了,精神上是快乐的,身体上也特别轻松自在。有很多人不愿意从这种美好的修行境界中走出来,我当年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有的人刚开始修,有的人已经修了一段时间,因为之前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也没有按照一个正规的修行顺序进行,所以才需要在这里集中训练。这是集中修行、快速提升的大好机会,在这里,我们的感受和受益才会最大,才能获得最快而且是最保险的提升和增长。

我们先不说佛学,佛学如大海一般深奥;就说禅,禅学本身也极为深奥,它分为很多个流派,是很特别的一种方法和学说。它是一种外静内动或者是内更静的不可思议、不可说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说,不管你心中是怎样想的,旁人从外在看不到也听不到。这样的修行方法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精神健康,会不会有影响呢?实际的经验告诉我们,是有极大的影响的。仅仅是坐在那里或者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这种看似没有动作的行为,实际上更有影响。

佛陀因为修行的方法正确,并且很智慧,又具备圆满的功德、福德,所以修了七八年之后开悟成佛了,这就是禅带给生命的作用。如果我们好好修,方法正确,发心正念,再勤于努力,不怕困难,也能成就。很多人想觉悟、想得道,但是在修行过程中,没有好老师的指导,就容易修偏。就像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没有家长的扶持和引导,可能就会栽倒,甚至摔坏。在修我们的法时,我的弟子和同修们如果按照我所引领的那些观念法、修行法来修,并且你们的心中没有一种过分的极端执著,那么,无论我在不在场,你们都不会修偏、修歪。

真诚和正确的发心

在修行中,提醒大家几个要点:

第一要真诚。在佛菩萨面前,在你真正的师父面前,一定要真诚。真诚才能获得更好的加持和呵护,乃至获得对你整个修行有提升的指导。第二个要点就是正确发心。无论你想获得健康还是觉悟,发心都必须是正确的。在修行之中,有些发心你自以为是正确的,但事实上可能会导致错误,比如一定要开天目,一定要有他心通,一定要有灵感,一定要具有某种法力。像这样对具体的能力、法力过分执著,就容易出歪。还有就是做坏事,比如纵容自己的贪欲。贪欲是来自方方面面的,随时就会产生,有时候防不胜防。它会和我们的生活、健康、生理、心理方面的感受合而为一,经常是自己有了贪欲却不知道。比如说,别人都在追求名牌的提包、漂亮的手表和首饰,有人却特别喜欢苹果树,心里常想,哇!好漂亮的苹果树啊!太好了!我看着它就舍不得回家。不然这样吧,一会儿晚上没人了,我把它挖回家去。听起来并没有追求奢侈,也没有追求豪华,但是,极度地追求超越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朴素,那也是贪欲。更不要说,执著于名牌的物品、一辆贵的车或者一所更好的房子,那是更确定的贪欲。

还有一种错误的修行就是报复心修行。在西藏的修行人传说之中,最著名的就是密勒日巴的故事。密勒日巴小时候家里比较富有,比周围的亲戚都富。但很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英年早逝。父亲在临死前将密勒日巴托付给自己的一大堆亲戚,告诉他们,儿子密勒日巴年纪小,妻子是个女人,不能承担家务,请大家帮我承担一下家里的事务,家里的东西你们该用就用,但是等我孩子长大了,你们就把财产归还给他。大家都说,你放心吧,财产我们替你管,你就放心吧!可是,密勒日巴的父亲死了之后,这些亲戚就变脸了。大家找各种借口把他的家瓜分掉了。密勒日巴的家从富有变为贫穷,妈妈也受了不少气。等到密勒日巴十六岁,大家公认他是一位成年男子的时候,他妈妈借着给孩子过生日的机会,做了很多好吃的,把亲戚朋友全请来吃。等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妈妈对诸位亲戚说:“密勒日巴现在长大了,他有权承担父亲留下的家业,把我们原来的财产归还给我们吧!我丈夫当时也是这么跟你们说的,你们也都答应了。”亲戚们一听就翻脸了,怎么能归还财产呢?还动手打了密勒日巴的妈妈。密勒日巴气坏了,要和他们动手,但是对方那么多人,他才十六岁,最后他自己也被揍了一顿。所以,在密勒日巴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心中一直怀有很强的嗔恨,也就是愤怒、报复之心。

在汉地,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啊,去少林寺学武功回来报仇啊!因为汉地时兴这个。但那时西藏没有少林寺,然而,在有些地方会有人使用法术和巫术。于是,密勒日巴的妈妈就让他去学点法术,能制裁这些亲戚。他们相信,有一种法力,通过修练、通过师父的加持,能让自己的力量超过别人。这样,妈妈就把密勒日巴送了出去。密勒日巴拿着见面礼,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了师父。师父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就收下他做弟子。但是,这位师父并不是一位信奉慈悲之道的佛门弟子,他教的是当时西藏黑教和巫术类的民间小法门。

密勒日巴跟着师父学到了一些特殊的法力之后,就回来复仇。他在家乡附近的山上开始作法,晴天白日下把乌云调过来,用雷、闪电打他家的小村庄。家里的亲戚三分之二都死了,有的被雷击死了,有的被塌倒的房屋压死了,有的被烧死了。密勒日巴的妈妈很高兴,因为这位母亲一直活在嗔恨里。其实,我们是可以理解这种仇恨的——自己的财产平白无故地被掠夺,还被欺负。所以,当得知这些亲戚死了,母亲心里觉得很解气,她觉得儿子干得太棒了。像密勒日巴的这段故事,就是报复心修行。

有的人有报复心是因为受了屈辱、受了折磨,有的人是因为贪欲。譬如说,你和你的邻居家里过去都很穷,但是还经常来往。有一天,你家邻居忽然间发财了,买了一辆很漂亮的小汽车,而你还是骑旧自行车,连辆新的也买不起。这时候,你心里会不会生气呢?我们很多的菩提同修不但不会生气,还会赞美他:“你们真有福啊,坐上小汽车了!我们也会努力的!”但是,多数人不会这样。多数人会开始琢磨:这车是他们家买的吗?一打听,真的是。坏了,周围的邻居全都睡不着觉了,多一半儿人想把他们家车砸了;少部分人想把这个车主给杀了;比较温柔一点的妇女,拿个锥子把汽车轮胎扎了。他们都有可能会做出这种报复的行为。这就是因为嫉妒心而引发的嗔恨和伤害。

所以,我们要想修好,对于这一切来自于贪的欲望和嫉妒,都要慢慢淡化。今天,你听到我讲法,心中想:好,我们邻居家买小汽车,我肯定不生气。等过了两个月,你们邻居家真的买了一辆车,你还真生气了!你可能会想:怎么师父教的都白教了?我也认真听了,怎么火还是冒上来了呢?你的血压开始往上升,太阳穴上的血管使劲跳,手里不是想拿把刀就是想拿把锥子。这怎么回事儿呢?这是因为你过去有着那份宽容的时候,并没有事情发生,所以你能够很慈悲、很平静,一旦当有事情真发生的时候,你的心就承受不了了,还因为你没有听懂道理。当我们真正懂得了道理的时候,嫉妒心、报复心、仇恨心就会淡化。

因果规律是自然的规律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特别苦呢?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现在的感受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就像有些人嘴巴上火了,脸上长痘痘了,是因为这几天吃了太乾的东西、油炸的东西、太多的乾果,喝水、喝汤太少,生活不规律。富贵也是这样。之所以还在受穷,是因为积的德不够。那怎么办呢?补德啊!多行善就是补德。如果你不懂得去弥补这份功德,而去做伤害的事,那就会更加苦、更加穷了。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别人比我好,是因为做了好事;另外,工作努力、做生意勤奋、会观察市场动态、比我聪明能干、比我勤劳、比我有学识,还比我有功德、有福气。当你认可了这个规律,心中的无明火自然会灭掉。你再看到你的亲戚或小时候的同学升官发财了,你就不会再嫉妒,因为你明白是他们曾经的行为而有了现在的好处。你想要变得好,也需要努力这样去做,你的灾难和贫穷就再也不会传下去了。所以,要懂得去赞美别人勤劳付出而获得的富贵、荣耀、权势等。别人有了一辆漂亮的汽车、住进一所大房子、穿着更漂亮的衣服;孩子读到更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这都是好事情,叫“良性循环”,是我们应该赞美和学习的。

除了运气之外,其实人为的努力也很重要,像勤奋、心地善良、爱动脑筋等。这些在商业运作中,也有它的窍门。《袈裟》一书中,我讲到过一个生意人基本的赚钱概念。虽然是很普通的道理,但是懂得的人受了这个道理的启发,可能就发了大财。一个真正想发大财的人,他的生意想要永远能够做下去,就要保住老客户。如果我们买了一件衣服,回家穿上,一系扣子,“蹦”,扣子全都掉了,好像自己有了真功夫似的,其实是线没缝好;再一抬胳膊,“咔”,袖子全开了,全透气了;没办法,蹲在地上拾扣子吧,“哧”,裤裆又开了。其实,对于做衣服的人来说,多用一点布料,多不了两块钱,非要裁得容易开裂,你是省了那一点点料,但是还有回头客吗?没有了!这一次钱,你是赚到了,但是就只赚到这一次而已。人家会骂你一辈子,甚至会骂两辈子、三辈子:“这个人,不就是让我穿衣服丢丑的那人他孙子吗?”连你下三代都骂了。遇上更会骂的人,还能研究点历史,骂你祖宗,骂得很真实;再骂你后代,能追踪到后五十代去。你是在劫难逃啊!骂就叫作诅咒,诅咒是有能量的。就像有的人打个喷嚏闪到腰了,为什么呢?可能是他曾经做了坏事,这人正在诅咒他;可能是他过去杀猪的时候,一刀正捅到猪腰上。可见,我们今天所承受的一切苦、乐、贫、富,都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大家千万要记住这个因果规律。因果规律不是佛教规律,它是自然规律。佛陀怕我们听不懂,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共八个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蒺藜,扎自己,也扎别人;种元宝,自己富了,别人顺便摘两个,也富了。多好啊!

很多人没有功德心:为什么我要种元宝?为什么我富了,还要让别人富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你仔细分析一下,你自己住在一个特别豪华的大房子里,而旁边是一个贫民区,你能活得了三年吗?从你发财的那一天开始,就应该把遗书写好了,因为随时可能会有大难临头。谁不想杀了你啊?我们刚才举的例子,邻居买辆新车,都有人想杀了他,现在你富得不得了,他们连饭都吃不上,肯定不会跟你善罢甘休啊!仇恨心理就会产生了。一个贫富极为不均的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在国外,居住区有很明显的划分。比如说,一个房屋价钱非常便宜的区(不是指农村,是城市),多数状况下,马路修得不好,房子很破很小,窗户和门上焊了很多铁棍子,用来防贼;会有人随地吐痰、扔菸头,甚至骂人。到中档一点的区,房子建设得不好也不坏;人们穿得比较整齐,见人都会有礼貌地点头微笑。再到更好的区,房子又大又漂亮;走在路上的人,会相互打招呼问好;几乎看不到窗户和门上装防盗网,因为没有贼。原因是什么呢?是这一区的人教育得好吗?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周围住的人都有钱花、有饭吃,家里都有车,谁还会去偷、去做坏事呢?所以,当周围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你才能过得安全;大家都富了,社会治安才能好;大家都有修养了,社会才能安宁;大家都有饭吃了,才能减少更多暴力的恶性事件。自己好,也要让周围人都好,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好;自己平安,周围的人也全都是好人,这样才能活在一个安定的世界里。明白这些道理后,我们在自己有钱、有饭吃的时候,应该想到照顾那些贫穷的、还没有饭吃的人,这些都是对你有好处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有好处。

因此,佛陀一直教导我们,要博爱,要有大爱之心。我们一般称为大慈大悲之心。大慈大悲是指对一切生命广博而无私的爱。这样的心,实际上对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绝对的好处。

对待自然万物都要有公平、恭敬之心

西方国家多数住宅区都挺好的,居住的人比较文明,其中一个是物质上的丰富和文明,另外,他们受到的教化也很重要。礼拜天为什么被称为“礼拜”天呢?因为西方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还有东正教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到教堂里去礼拜,向他的神、他的主祷告:我这个礼拜干了哪些坏事,求主原谅我吧!因此,才有“礼拜”天之说,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忏悔。忏悔就是悔过了、改过了、再也不干了。这多好啊!到了下个礼拜,他就注意了:上礼拜不小心骂了人了,这礼拜我不会再骂人了。他们也弘扬大爱、博爱的精神,所以,教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理解生命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天地间有了你,你就是上天的精华,你自有你的用处、自有你的责任和能量,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了任何一个人。天下的事情、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互补的,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吃的、用的都是自然界所有的。树上长果子,地上长菜、长草、长粮食,可见我们和世间的万物是合而为一的。

那么,同样是人,有的人聪明一点,有的人就憨厚一点;有的人强壮一点,有的人就非常虚弱,不过,每个人都有他的强项。在过去的中国,当人们看不懂自己命运的时候,会去找盲人算命,盲人连自己都没看见,反而帮你看前途,这奇怪吧?这就是互补。所以,盲人有盲人的工作——算命、捏骨。他用什么看?是用心在看这个世界。他眼睛看不见你,才不会被你表面的涂脂抹粉和名牌衣服给障碍住,他凭着他的计算方法和灵感,可能更真实。他如果睁着眼睛给人算命,一看这人:哇!穿得好漂亮,准是个有钱人。他就被外相给诱惑了、障碍了,也就不公平了。说不定这人是个贼,刚穿上一套偷来的衣服。所以,盲人算命最公平。

在加拿大、美国的法院门前,有一个女神(编注:Themis,泰美斯女神)的石头雕像,她的眼睛被一块布蒙住,一只手提了一个小天平,这是法院的一个标志,和中国的盲人算命有点类似。所以,以后我们的法官也可以全把眼蒙上,只听声音就好了。这只是我举的一个例子。这个世界上,人类自己就是互补的,我们平时很正常地思考、表达、工作等等,大家会说这人很有条理;但是,有的人说话根本没谱儿,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说了,听起来有点神神道道的,在表达上、理智上根本不健全,但这样的人反而是最有灵感的。我发现了这个规律: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喜欢听老人聊天说话,因为人老了之后,很多思考的能力和功能都在退化,他突然间冒出来的一句话,可能就代表着天意。还有,我们认为的好像是弱智的那种最憨厚的人,他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你正好听到了、看到了,可能就有它的寓意,可能正是天机啊!所以,不要去诽谤、欺负那些看似比我们弱的人,他可能正代表着天地之灵。不能小看任何一个生命,对人如此,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乃至一草一木,都要怀有这种公平加恭敬之心。

放下贪婪和执著

回到我们的修行上。我们要想修得好,师父教的方法就要去做,不要有贪图某种法力的心理,但是,我们有一个大的追求,就是觉悟、成就、健康、快乐。比如说,我的牙不好,修的时候我就想,佛的光赶快跑到我的牙上来吧!结果越练越痛,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自己的精神力量会将这里封锁住,能量反而进不来。

我在前两年讲过,人体的健康之道,实际上是人体的平衡之道。一个地方能量过强会得病,虚弱了也会产生疾病,能量不强不弱,这才叫健康。说到这里,我就想到《心经》里所讲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面其实也有一点相似的信息。这时候的舍利子是什么?是这位观自在菩萨。祂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里呢?没有思考,没有判断,没有个人的倾向,那是禅境中的一种深层意识。盲人看不见这一切色彩,看不见你穿戴的东西和漂亮衣服的牌子,他给你的感觉通常会比较公平。而我们是不去思考它是好还是坏,是喜悦还是悲伤,或者是不是喜欢这个声音。在深层的禅境之中,正是让我们打破这种分别心而获得根本的平衡,那就是不上不下、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只有这种公平自在之心,才能获得大自在。

因此,《心经》的开篇就是“观自在菩萨”。为什么叫自在菩萨,不叫观世音菩萨或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呢?是因为放下了一切的执著、判断、感觉、分析、对比,让自己在一切归于零之后的大平静中获得大自在。这种大自在的结果就是大智慧。在这种境界里,再看人生,就像看别人的故事。有一部电影就是这样:一只螳螂在企图将前面那个吱吱叫的蝉捉住的时候,它身后的黄雀已经悄悄地张开了嘴等着吃它,这个时候,你就是一个观众。但是,很多人不是螳螂就是蝉,要么就是黄雀,黄雀之后,还会有一只猫头鹰在盯着。而回归到禅的大自在境界,自己的那种贪欲心、嗔恨心、对比心乃至失望心都没有了,就是说,明白了那些都是虚假的。

我们来分析螳螂捕蝉时的心境。螳螂举着它的大刀爪子,看着前头的小蝉想:你还自己唱歌呢,一会儿老子一刀就把你砍了,把你吃了。没吃之前,螳螂心里就想着大腿的肉是什么味道、后背的肉是什么味道……它没有想到,后面那只黄雀也正在琢磨着:这只螳螂把蝉吃了之后,我一块儿吃是什么滋味?啃完了肉,再像广东人一样把骨头煲个汤吧。全都各自做着美梦,品味着对方的美好,实际上却仅仅是一场美梦加噩梦而已。最终的结果就是:贪心一生,最后被贪所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就不如当初不做。

把这些看透了,才会回归于最最原始的清净自在、无分别的境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生,就是贪念不生、分别心不生、嗔恨心不生,乃至觉悟心不生,一切心都不生起,才能自在。当这一切念头全部平息之后,一切该发生的故事就会在你的世界里开始演出,而这个时候,你看世界就像看别人的故事和电影一样。

有两个人打架,打人的说,他骂我,我就打他了。挨打的人说,因为他打我,所以我才放火把他家给烧了。法官最后判决:烧房是杀人罪。被判刑的这个人,无论是判终生监禁还是死刑,最后回想起来的时候,都为时晚矣。本来没有事,是自己挑起来了是非。这事,我觉得是佛在提醒着、暗示着我们什么。我们的某些灾、难、苦和乐,是不是可以自己把控呢?就像前面讲的螳螂和蝉的故事,如果这只螳螂看见蝉的时候想:哎,人家好好的,我吃它干什么呀?大家握个手,交个朋友,说不定还能成亲戚呢?这多好啊!两人见面喝杯茶,谈谈心,交个朋友,有时间一块儿去打羽毛球、去登山,那螳螂也不会被后面的黄雀吃掉。

所以,佛陀是用心良苦,用各种方法启发我们认识这个自然规律。这个规律一旦你认识了,你还会贪吗?不会贪了。佛陀希望人能回归到本来自在的境界,不执不着,不空不放。因为没有执著,又放什么呢?好像一个天生的罗汉,有人对他说,解脱吧!罗汉说,我本来就没有穿什么衣服,你让我解什么,脱什么呢?解脱就是把原来穿的衣服脱掉,把原来系的腰带解下。那如果本来就是赤裸裸的一个清净自在的身,又解什么、脱什么呢?回到我们现实的人生之中,我们还要不要工作呢?要,但不贪婪,失去也不恐惧,因为人生之中自有它的规律和道理,今天的失去是意味着明天获得的更多更好啊!一切都失去了,说明你真的没有承受的能力。你找了一百家工厂应聘,老板都不要,因为你到哪儿都不好好干活,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全干了。好不容易有了份工作,活儿没干,把人家东西偷回家了,最后面临的就是被辞、被罚乃至被抓。这个道理和规律,是值得我们慢慢地去品味和感受的。超过三十五岁的人,你要反思一下,想一想自己走过的人生做过多少傻事。

有的人辛辛苦苦、呕心沥血去赚钱,结果就爱上了一种行为——赌博。赌场里住一宿,就能把二十年的积蓄全花光了。我在美国就遇上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非常聪明,家教很好。他的父亲留给他一笔数目不小的财产,他在美国经营了一家很大的公司,一年的利润能达到一千万美金。这个小伙子生活非常朴素,穿的鞋都是带补丁的,手表是他爸爸留给他的那种老上海表,表里头都进去不少汗了。就是这么朴素的一个人,干了件天大的荒唐事——每三个月去一次赌城。他问我:“大师啊,能不能赠我一句话?”我就给他写了一幅字:“辛辛苦苦为赌城赚钱。”这就是我给他的赠语,贴在他车上。我说他:“你对赌城很忠诚!”他自己真舍不得吃,吃饭的时候,哪个地方便宜去哪儿吃。我不知道是他的业力所致,还是贪心所致,他就是想要赚更多的钱。他最初迷上赌博,是因为有一次做生意赔钱了,由于过去在父母面前说过大话,说自己十年赚的钱就能胜过父母干三十年的。话说出来了,却一不小心赔了一笔钱,他总想要悄悄赚回来,就跑去了赌场。一开始赚了两千,后来输了二十万,输这二十万,只花了一晚上七个小时。后来,他给我讲的时候,他一边讲我就一边给他鼓掌。他说:“我现在都气得直哭,你还鼓掌。”我说:“你知道哭,我才给你鼓掌的。知道哭,就改了。”他说:“不行!我还得赢回来。以我的智力,我已经把那些牌九研究透了。”他不知道,牌九可以研究透,那些人你可研究不透啊!这也是一只傻鸟啊!

我们看他是只傻鸟,其实,人人都干过傻鸟的事。你虽然没有赌博,但很多行为还不如这个人,尤其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在小事上聪明得不得了,在大事上糊涂得不得了,经常是这样。所以,想修好自己的人生,要从法力上、能力上、觉悟上都修好,无贪欲执著之心、无分别之心、无攀比之心,连快速觉悟之心都不能有,才能更深入。

过去,有同修在练的时候,自己感觉很好,对我说:“师父,您快来看看,我身上冒光了。”我说:“没光。”“我怎么感觉有光呢?刚才,我怎么看见一道黄光从我身上过去了?是不是佛来了?”其实就是别人的手电光在他身后闪了一下。手电筒的光!哪有佛呀?这么简单的事都把你唬了。你就是真看见光,也不一定是佛啊!对不对?猪八戒当年还带光呢,狐狸精也带光。什么精都不是,手电筒、蜡烛都能放光,对不对?

还有一个同修,那是十几年前在北戴河的时候,她在楼房地下坐着,背靠着墙,面对着太阳。有人说:“别坐了,师父来了!”她说:“哎呀,太好了!师父,您看看,我眼前一片红光。”我说:“现在大家对着太阳,闭上眼睛,都能看见红光,那是眼皮造成的。你要是戴上墨镜,还变成黑光了呢。”

其实,是我们对于自我的感受过于执著,希望开天目,或者希望得到什么东西。越是对于具体的法力、能力过于执著,就越会失去,越容易错过。在经典里,佛陀指导我们的话就是:不惊不喜、不执不放。我不执著,我就没有放弃;我没有穿,我就没有脱的感觉;我没有贪欲,我就没有失去,失去是因为贪才会失。什么是得呢?因舍而有了得。这个规律是很特别的。其实,这就是自然规律中那种冥冥的、不可说、不可看的道。因此,没有这份执著,在修的时候,心中自在欢喜,只有你和佛。佛就是我的师,就是我的神。我恭敬祂也好,礼拜祂也好,诵念咒语也好,就是我和佛之间的一个交流、互动。

在诵念、修行时,还要舍去获得之心。比如,佛呀,我就缺钱,给我钱吧!再比如,佛呀,我正缺一个对象,给我个对象吧!这都不行。别有获取、获得之心,因为那份执著会变成障碍。其实越是清净自在、怀着赞美之心,反而会获得更多。佛陀的这种大慈大悲的能量的进入,同时也会增强你大脑中的那种平静、公平。因此,在佛教禅学中,有一种境界称为“空境”,就是指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生不灭的境界。佛给它起了好几个名字,比如“舍利子”、“观自在”。这个境界非常重要。有多重要呢?会关系到你获得最根本的成就。在《心经》的后头,佛讲到,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依着这个方法修过来的。无贪欲之心,才能获得根本清净,才能获得根本智慧;有贪欲,就不能获得。这是《心经》的部分。

真心不二

《心经》有它的绝对性,也有它的片面性。在佛陀传法的过程中,后来又超越了《心经》的概念。在《法华经》中,佛陀讲了龙女献宝的故事,代表着供养、布施都能获得圆满成就。这里面并没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龙女就是献了一个极有价值的宝珠,然后迅速成佛。我给大家讲这一段的时候,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要苦苦修,要做很多善事,还不容易达到。人家真心,一瞬间就成佛了。所以,在成就之路上,有很多法被称作“不可思议之法”。不可思议之法中,有一种非常殊胜的法,它可以有很多名字,最简单来说就是“大恭敬心”。持有对佛、对师的大恭敬心,这样才能获得根本的真谛。也有很多人在空境之中出不来,我们修行的结果不是为了空境,而是为了觉悟。觉悟是为了普度众生。

佛陀释迦牟尼佛祖在世的时候,祂对众生的教化,就像祂走过的路一样。佛陀最早期教的那些弟子,像今天的南传佛教,很多人就是自修,师父带着徒弟修,修到空境的境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佛陀在后期所传的佛法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明明他。以一灯燃百灯,就是慈悲普度,因此又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更新的路子。心中怀有对佛、对师极大的恭敬之心,再来礼佛、诵佛,同样也能获得根本圆满的成就。可能今天为佛像塑了金身、建了一个佛的殿堂,都能获得这种圆满的成就。佛陀在化现为人身的这一段生命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佛法的多样性。因为多样,而不可思议,就可能获得了根本的成就。

我过去给很多老弟子讲过一个吃石头的故事。故事中的徒弟有点缺乏智慧,师父教什么都记不住,师父就让他念简单的咒语,他天天念,最后就修成了。他不懂得伺候师父,师父要出门,他问师父:“师父,您走了,我吃什么啊?”他光想着自己。师父生气地说:“吃什么?吃石头!”其实,师父是开玩笑,不是故意骗他,但是,师父说的话,他就听,师父走了,他真吃石头。等师父回来,他煮了一盘石头给师父吃,师父说:“你这不是气我吗?你给我吃石头啊?”徒弟说:“您不是让我吃石头吗?我天天都吃。吃给您看。”真的就像吃土豆似的那么吃石头。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死心眼,其实它说的是因为真诚,就能成就,师父说了,我就要这么做。所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诚心诚意,怀有大恭敬心,就能达到成功和圆满、智慧、成就。这是最好的、最稳健的一条修行之路。

因此,我们在念佛、礼佛、修大光明的时候,一定要与佛心心相印,才能够开悟,获得得更好,去体会那个真心不二的境界。如果自己的心跑了,发现了就马上收回来,再回到最真实、最恭敬、最崇拜的这种感觉里来。用最真诚的心念诵一句佛号、一句咒语,胜过不用心时念一万句。为什么同样都是修行,有的人修得快,有的人修得慢;有的法门成就得快,有的法门根本不能成就,甚至还会出偏?一个是最根本的方法,有它的必然性;再者是教导者的心态。发心正念最重要,大恭敬心最重要。有了这样的心,当然你就不会去怀疑。

有弟子问我:“师父,您晚餐吃什么?”我说:“吃个馒头就行了。”弟子接着问:“师父,您晚上真的吃这个吗?”第二天早晨,弟子又问:“师父,您早餐吃什么?”我说:“吃面包。”“师父,真的吗?”

每次都有这种疑问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能成就?等三千年之后,人类全灭了,你就修成了,修成石头猴了。做科研的时候,可以打问号,但是修行的时候,还就得学傻子的精神。这种傻子的精神,除了觉悟之外,在人生中有没有用呢?有啊!我给大家推荐一部十几年前美国拍的电影,中文名字叫《阿甘正传》,希望你能多看两遍。一个智力有些低下的、缺心眼的人,就能获得成就。虽然这个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但是这个故事给多少人带来了启发啊!电影中的男主角——傻子阿甘,和他当士兵时的黑人朋友——也有点缺心眼,两个人成了好朋友。这个黑人朋友家里是做大虾生意的,只会说大虾,别的不会说。两人都缺心眼,就商量着他俩将来合伙做大虾生意。结果,黑人朋友在越南战争中被炸死了,阿甘退伍之后,因为承诺了他的朋友,所以他要实现这个愿望,他要捞虾,于是借钱买船,成立了一个捞虾队。刚开始什么都捞不上来,但是他就是坚持干,最后他的企业成为美国最强大的一个经营海鲜的大公司。后来他又做了很多事情,他打乒乓球,是冠军。因为他缺心眼,教练就说:“你只要把这个球给我盯住了,就行了。”他就死盯着这个球,打得特别准,虽然缺乏了点技术含量,但是是这么个道理,也给很多人以启发。他的成功就在于:真实、不虚假、不骗人,实实在在地去做。这是一个最朴素的人生哲学。

在美国,我还亲自到了他们电影故事里说到的那个企业——他和他的黑人朋友成立的做虾的餐馆。三年前的时候,八十多家分店,专门做虾生意。这是由电影里的故事而产生的企业,一个杜撰的故事都能练虚还实,让很多人受到启发,让很多企业家在面临自杀的时候重新有了希望,将来还能做得更好。所以,有很多成功的道理,实际上是很朴素的哲学,并不复杂。真心不二,就是一个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悟性的人才能达到一个长久的成功

刚才我讲到的这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按着佛陀的因果论来说,我们走到一起修是挺不容易的。十年前跟我修、今天还能再跟我修的人,或者是刚来修的人,无论第一次你见到我的心态和感觉是什么样的,都有着必然的缘分,说不定有一天你觉悟了,说不定有一天你成为了一个很大的企业家,成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英才。在国外,有很多孩子在我们的道场里学习禅法,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学校里一流的学生,无论是读书、运动、艺术、思维力、创造力都非常出色,有时候,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所研究的事情超过五十岁的人,不可思议。所以,佛学、禅法带给我们的启发很难估计,是不可思议的。

我记得小时候,有时忽然一个感悟上来,自己笑得不得了,后来,我养成了习惯,一件事情“蹦”一下想通了,像爆米花似的爆开了,自己很快乐,其实是一种觉悟的行为,可是别人听不见那个爆炸声,因为这种开悟的爆炸声是没有的。我妈就说:“笑啥呢,孩子?你最近没遇上什么事吧? ”“没有啊!”“你别这么傻笑好不好?人家会怀疑你精神怎么了。”“别人懂啥啊?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我心中的快乐,别人怎么能通过我的笑声知道我在干什么呢?别人笑我傻。笑就笑呗!可能笑我的人更傻呢!

我们讲到的这些道理,听起来像笑话,其实有很多哲学在里面,是很实用的。有人说,我就是想来获得点儿健康。有人说,我就是想来开开窍,沾点好运气,和开悟没关系,你给我讲开悟有什么用呢?开悟是用在方方面面上的,开悟胜过开窍。开窍是指过去是堵塞的,现在扎开了一个小口。窍门,和穴位一样。过去你憋在山洞里,从山洞里往外看,现在把这座山“砰”地炸开,没有东西障碍你的视线了,这是开悟,是将洞天打开。所以,一个开悟的人,他就会从疾病走向健康,从贫穷走向富有,从失败走向成功。你想不想得到这个开悟呢?(同修:想!)

有的人为了让我觉得他很有悟性,鼓掌声音很大,是不是鼓掌声音越大的越开悟啊?事实上也是。有悟性的人才能成功,尤其是达到一个长久的成功。偶尔一次的成功,也许面临的就是失败;长久的成功与胜利,才是真正的有福气。佛就告诉了我们这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全面性。

前面我们讲到,自己富有,旁边都是穷人,你还能活好吗?那怎样才能活好呢?布施。赚了钱,拿出相当的比例来给穷人分一分,事实上是这个道理。我认识一群三十年前的生意人,他们的祖宗是从犹太地区过来的,他们有一句格言,大意就是:发了财一定要散财。通常赚了第一笔钱的人,用其中的百分之九十,要么供神,要么给老人,要么给穷人和残障人士,这样才能为未来的成功铺好路。后来再挣到的钱,用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给穷人发散、布施。他们做这件事情的郑重性都达到了到处贴海报的程度,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告诉大家要在哪儿散财,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得到吉祥。当地人就知道了:哦,这人赚了钱了,我们去捡些零花钱吧!赚钱的这个人会提前把钱换成小票,在公布的时间、地点请人开着车往外扔钱。家里贫穷一点的人就会到路上去捡,也不丢人,大家都捡。有些富人想沾到点他的财光,也会去捡。这叫什么?散财。然而,它真实的含义是什么呢?散灾!你发了财,布施给大家,当地的穷人会不会恨你呢?不会,反而会觉得你这个朋友够义气,他还会来保护你。所以,那个地区的人团结得就特别好,见了面大家礼仪特别多,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穷人给这样的富人打工,不会想到绑架他、暗杀他,想都不会想,富人也能活得更好,所以,赚了钱了,就要拿出相当的比例来分给穷人做布施,而这些哲理,用于我们的人生中,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去年,我在釜山讲课的时候讲过,其实佛法、佛学,首先是生存之道,之后才是解脱之道。要想活得好,在认识上要开阔,要跨越自己这个小我——小的自我所佔的这个面积,小的自我今天的感觉;要跨越空间来做事情,跨越时间来想事情,才能更完整、更长久地获得利益,获得一切美好、富贵、吉祥、长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