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作為子女,該如何與父母溝通?當感覺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時候,當渴望父母傾聽自己想法的時候,孩子們又是否嘗試過理解父母、傾聽父母呢?
在這部短片中,金菩提宗師藉由一個小弟子的提問,給孩子們展示了父母看待問題的角度。點開影片,跟隨宗師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看看父母是如何思考事情、如何看待孩子的問題的,讓自己開始學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吧。
【你將獲得】
- 了解家長的心思和看待事物的角度
- 學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精選禪語】
- 智慧的「智」當中,包含著自然規律。
- 孩子要學會理解父母,理解不是絕對地順從,而是要學會思考。
【文字内容】
問:師父好,我從小成長在一個壓力很大的環境中,父母對我的要求很高。我跟媽媽的感情很好,跟爸爸的感情卻不太好。我覺得爸爸只關心我的成就,不把我當成女兒來看待,我該怎麼跟爸爸溝通呢?
金菩提宗師:其實人最可愛的地方之一就是能夠學會傾聽,學會在聽別人說話的過程中不要插話。沒有禮貌的人總會打斷別人的話;無知的人總希望別人來理解。如果妳心中還有一份謙卑和善良的話,應該先聽聽妳父親講了些什麼。
作為子女,在家裡,妳覺得自己的世界非常地充實;在學校,妳覺得學生生活就是妳的全部,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那只是單一的一個點。至於妳爸爸呢?他則必須支撐起整個家庭。
通常,有責任心的爸爸會支撐起整個家庭、家業及全家人吃飯、生活的一切。他可能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聽孩子說話。如果他不是一個很解脫的人,生活裡頭通常會充滿著壓力──經濟的壓力、子女帶給他的壓力、太太帶給他的壓力、工作帶給他的壓力……。這麼多的壓力,使他沒有時間跟妳聊天。就像我們很少有機會能和總統談話一樣,為什麼呢?因為全國人都面對著一個總統,但總統卻必須面對所有人,如果每個人都找他講十分鐘,就把他累死了。
作為家長,他的思考只要大約能把握好大方向就可以了。妳若是要他坐下來聽妳慢慢地細講,他恐怕沒有時間,更沒有心情,或者他一眼就看透了妳的問題,之後對妳說:「女兒,妳只要照著我所說的去做就好了。」他甚至不會跟妳討論,因為他認為妳是錯的。至於妳該怎麼做呢?第一要學會接受,第二要學會思考。
當我們年齡還小的時候,常常不理會父母的建議,自以為是地做一些決定。可是通過時間的考驗之後,最後證明爸爸的建議才是對的,可是自己當時就是不接受。為什麼?因為自己當時還沒有經歷過。
智慧的「智」當中,包含著自然規律。如果有許多事是妳沒有經歷過的,妳自然不懂,又怎麼能有足夠的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或決定呢?有時候爸爸只以很簡單的話告訴妳:「去,走這條路就好了。」他之所以不向妳解釋,只是因為他覺得即使解釋了妳也聽不懂。
我覺得孩子要先學會理解父母親。不是要妳絕對地順從,而是希望妳可以學會思考。不要讓妳的父母親天天聽妳訴苦或抱怨,妳也要學會思考,不要事事勞駕父母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