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也是油畫「民族化」的推動者,對當時的畫壇具有重大影響。民國時期,徐悲鴻與顏文樑、林風眠、劉海粟並稱為高等美術學校的「四大校長」。在20世紀的畫壇,徐悲鴻與齊白石、張大千齊名。他所作的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此外,他的油畫、素描、書法也都十分出色,康有為譽之為畫壇奇才。

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徐悲鴻
徐悲鴻 | 圖片來源於網路

愛畫成痴

1895年,徐悲鴻出生於江蘇宜興,原名徐壽康,其父為村塾教師及畫師。自幼隨父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因父親罹患重病,身為長子的徐壽康以17歲之齡扛起養家重擔,在家鄉的宜興女子師範學校、始齊小學及彭城中學擔任美術教員,並奉父命娶妻生子。後因父親和兒子相繼離世,自比為悲傷的鴻雁,故改名為悲鴻。

徐悲鴻作品《夫人像》
《夫人像》 | 圖片來源:beihongchinaarts

19歲那年,徐悲鴻來到上海,因找不到工作,一年後通過自學考入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期間自修素描。之後,徐悲鴻又爭取到公費留學的機會,先後赴日本、法國進修美術。留法期間,他先是在朱利安畫院學習素描,後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研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摩、研究西方美術。徐悲鴻愛畫成痴,學習期間常常把錢用來買繪畫用具和心儀的名家畫作,哪怕常常三餐不繼也心甘情願。

徐悲鴻作品《奴隸與獅》
《奴隸與獅》 | 圖片來源:Christie’s
徐悲鴻作品《自畫像》
《自畫像》 | 圖片來源:beihongchinaarts

卓越的成就與貢獻

早在1923年,徐悲鴻29歲時,其油畫作品《老婦》便在法國國家美術展展出,之後,他多次獲邀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柏林、法蘭克福等地舉辦個展,其中西交融之技法,飽受國際矚目。

徐悲鴻作品《老婦像》
《老婦像》 | 圖片來源:CAFA Art Museum

1927年,徐悲鴻學成歸國。雖然當時徐悲鴻只有33歲,但是他的繪畫水準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程度。徐悲鴻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創作題材廣泛,舉凡人物、山水、花鳥、走獸、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徐悲鴻還常畫奔馬、雄獅、晨雞等,筆觸充滿生機和力量,尤其他所繪的水墨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乎成了中國現代水墨畫的象徵和標誌。

徐悲鴻作品,十二生肖畫冊節選
十二生肖畫冊節選 | 圖片來源:Sothey’s
徐悲鴻作品《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 | 圖片來源:beihongchinaarts

在水墨繪畫上,徐悲鴻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及「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採入者融之。」他推動國畫改革,在國畫中融入西畫技法,並且十分注重作品的精神內涵。在近代國畫衰頹的創作背景下,徐悲鴻不僅把西方藝術的造型結構和光線色彩融入中國畫中,也在素描和油畫中融入中國畫的筆墨韻味,這種獨特而新穎的繪畫風格,顯示出極高的藝術技巧和修養。

徐悲鴻作品《奔馬圖》
《奔馬圖》 | 圖片來源:fengxuelin

歸國後的徐悲鴻先後在多所藝術院校任教並擔任校長。在教學上,他十分重視學生的審美觀和創造力的培養,並且摒棄傳統臨摹古畫的學習方式,以素描、寫生作為學生的基礎訓練,建立起與西方藝術接軌的現代繪畫教學體系,期許學生作畫時能「形韻兼備」,成為改良中國畫的典範。

徐悲鴻在書房中執筆作畫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滅的藝術魅力

1953年,徐悲鴻在北京病逝,享年58歲。徐悲鴻一生致力於繪畫創作,發表作品一千二百餘幅,是近代華人藝術市場中最受推崇的藝術家之一。離世後,夫人廖靜文女士按照徐悲鴻的遺願,將他的收藏品和畫作全部捐獻給國家,現存於徐悲鴻紀念館中。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外的徐悲鴻雕像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了捐獻給國家的部分名畫外,徐悲鴻還有許多畫作流傳於世。斯人雖已故,但其藝術魅力至今依然不減。

徐悲鴻紀念館內的多幅名畫
徐悲鴻紀念館內的多幅名畫 |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