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20世紀蜚聲國際的國畫大師,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尤以繪畫荷花、海棠及工筆人物聞名。與齊白石並稱為「南張北齊」;與黃君璧、溥心畬(音同「于」)合稱「渡海三家」,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畫壇人物。    

張大千身在庭園竹林中的黑白合影照
張大千 | 圖片來源於網路

張大千除了是國畫史上「最」多產的畫家之外,也是「最」具故事性、舉辦過「最」多展覽、「最」懂行銷、蓄鬍「最」久、定居過「最」多國家,更是2011和2016年全球藝術市場上唯一超越畢卡索,成為成交金額「最」高,也是全球「最」貴的國畫大師。

張大千仿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圖》
仿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圖》 |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朝師爺,一朝和尚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1899年生於四川省內江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幼年受母親及兄長薰陶,潛心學習書畫和詩文。17歲就讀於重慶求精中學期間,在放暑假返家途中遭土匪擄走,因寫得一手好字,被土匪押於山寨中當了好幾個月的「山寨師爺」。19歲隨二哥赴日本留學,學習染織與繪畫;20歲回國寓居上海,拜書法家曾熙、李瑞清為師,學習書法、繪畫。不久,因未婚妻去世,張大千在悲傷之餘出家當了和尚,不久後還俗,便以法名「大千」為號,全心致力於書畫創作。

1924年,張大千在上海舉辦首次個人畫展,從此一鳴驚人,開始以賣畫為生。

張大千的行書墨寶《普門品》
行書《普門品》 | 圖片來源於網路

既能仿古,又能創新

張大千是全才型畫家,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無所不能,無一不精。早期學畫時,張大千以摹古入手,專心研習古人書畫,尤其是臨摹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可以達到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地步。40歲時,他遠赴甘肅敦煌臨摹歷代石窟壁畫,再次獲得傳統藝術的滋養,畫風變得高雅華麗,瀟灑磅礴,被譽為「畫中李白」、「中國畫仙」。

張大千仿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圖》
仿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圖》|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盛唐觀無量壽經變圖》
《盛唐觀無量壽經變圖》 | 圖片來源:Artouch

在扎實的傳統繪畫基礎上,張大千以自然為師,遍遊名山大川,從千變萬化的自然景物中汲取營養,創作了大量寫生記遊作品,一改明清以來脫離生活的文人畫弊病1,開創了繪畫新面貌。

註1:關於「文人畫」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認為,文人畫的藝術特質是注重筆墨趣味而不求形似,是一種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於一體的綜合藝術。既然不追求形似,自然就不需要寫生,僅憑印象或想像作畫,風雅有餘,但難免超脫生活現實。

張大千的山水畫創作《坡仙赤壁圖》
《坡仙赤壁圖》 | 圖片來源於網路
張大千的山水畫創作
圖片來源:Sotheby’s

近60歲時,張大千眼睛受傷,其後又因為其他眼疾導致視力模糊,一眼幾近失明,致使他細膩的筆墨線條功夫變得難以施展;1966年,張大千赴香港觀看了聖保羅畫展後甚有啟發,其後畫風大變,他將抽象與寫意的畫法融為一體,獨創潑墨、潑彩的繪畫技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疾不僅沒有摧折他的意志,竟為他開創出新的藝術風格。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創作《春雲曉靄》
《春雲曉靄》 | 圖片來源於網路
張大千的創作水墨畫《煙雨姑蘇》
《煙雨姑蘇》 | 圖片來源:Christie’s

盛名不衰的世界大畫家

1949年,張大千遷居台灣,不久後移居香港,1950年赴印度展出書畫,暫居於印度大吉嶺;1952年遷居至南美洲阿根廷;1953遷居至巴西聖保羅;1969年移居美國。在長期旅居海外期間,他輾轉於亞、歐、美等地舉辦畫展,不僅提升了水墨畫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他也因此聲震國際,被西方藝壇譽為「東方之筆」。

黃大千與畢卡索的合影
張大千(左)  畢卡索(右) | 圖片來源: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

1958年,張大千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成為當時最負盛名的中國畫大師。1977年,張大千定居台灣,完成巨作《廬山圖》後,於1983年去世,享年85歲。

張大千於1958年創作的寫意畫《秋海棠》
《秋海棠》 | 圖片來源:Sotheby’s
張大千的晚年山水畫創作《廬山圖》
《廬山圖》 |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除了「五百年來一大千」之外,張大千還擁有許多名銜──土匪窩裡的師爺、禪定寺裡的和尚、畫中李白、中國畫仙、東方之筆、世界大畫家等。這些名銜標誌著張大千傳奇的一生,即便在他離世後,並未隨著他殞滅,而將隨著他的作品長久流傳於世。

於張大千紀念館中展出的張大千蠟像,正在大畫室中揮毫作畫
張大千 |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