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很多人在修行過程中有這樣的感觸:聽到開示時如醍醐灌頂,感動得驚天動地,覺得自己覺悟了。隔天早晨醒來,卻還是照樣地懶惰和亂發脾氣。為什麼明明懂得法、懂得道理,但執行的時候卻一點道理都沒有了?

其實就差一步,只要再往前努力一步,修行意境和智慧就合而為一了。那就是實修。

這部開示中,金菩提宗師為我們點明了實修的重要性和修行的要點,並以歷史故事為例,揭示出求得正法、得到正果、獲得證悟的關鍵所在。

【你將獲得】

  • 認識精進以及精進的方法
  • 了解禪修的重要性
  • 體會無所執的智慧之境
  • 學習如何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 了解真正求得法的關鍵所在

【精選禪語】

  • 修行的重點不在於快速,而在於堅持、恆心、真誠。
  • 實修才能實證。
  • 禪定能對治愚昧、無知、昏暗。
  • 清淨的理性能帶來超越思考的智慧。
  • 無所執、無所懼、無所生、無所滅的狀態,即為清涼境。
  • 大我,即與眾生同體、同苦、同利益。
  • 弟子恭敬師父要如恭敬佛陀一般,才能夠學到正法,得到正果,得到證悟。

【文字内容】

修行貴在精進

再接下來說的是精進。

六度中的精進,依我的理解,就是執行。你心中的願望、你的意識有沒有時時提醒著你,使你問問自己:「我現在有智慧嗎?我現在夠健康,夠強壯嗎?我能活三萬天嗎?我的境界夠高嗎?」如果還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那你做了該做的功課了沒有?譬如,你早晨應該早點起床去修行,但你是幾點起床的?你想日行一善,但你今天做了什麼善事?甚至是接人待物時,你有沒有起煩惱心?有沒有生悶氣、生糊塗氣?包括修行,包括日常生活行為中的對與錯,都需要你時刻認真地把握。因為我們並不是聖人,更沒有成為佛菩薩,沒有大徹大悟,所以要時時讓自己清醒,時時觀照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大腦,問問自己有沒有做正確的事情。

我經常見到很多修了三年、五年的同修,我時常會問他們:「你最近還修嗎?」

多數人臉一紅:「唉呀!師父!也修!」

我說:「也害羞,是吧?」(眾笑)

在我面前顯得害羞,就表示沒好好修嘛!有的膽大的,甚至都已經拿到了醫生所發的「最後的通知書」了,竟還對我說:「師父,我也修。」都這樣了還不好好修!這讓我特別「敬佩」,感覺面前像站著個活烈士似的,誰知道他哪一天突然間就「過去」了。即使都這樣了還不修,這是很可怕的。

人的怠慢心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哪怕下一刻就要死了,這一刻寧可睡懶覺也不要起床;寧可樓板塌下來砸死他,他也盡量不讓「修行」干擾他的美夢,就像喝醉的糊塗人在過著生活,這種行為真的很愚昧!越不修越愚昧,身體越不健康,頭腦越不靈活,心胸越狹窄。只有修行才能刺激、促使著我們更加聰明、智慧、大度,才能使我們在做人做事的過程之中更加合理、合情、合於聖人的境界。能夠這樣,才是最大的勝利者!

不精進修行,你就會被自己給拋棄,也許年紀輕輕就會病倒下去;也許讀了很多書,卻還繼續做著糊塗事。修行不僅僅是為了身體的健康問題,還有精神的健康與高度問題,修行能改變這兩個問題。

什麼叫精進呢?至少得按著自己的計畫去修、去做、去執行,我把它稱為精進。如果你說:「我有空的時候就會聽師父或很多修行大師、禪師們的開示,那對我也是有幫助的。」我相信都會有幫助,但是光聽別人的言論,僅僅只能為你帶來啟發和見識,如果你不實修,沒有從中獲得真實的體悟,那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真正自己實修,自己去用那些道理,所獲得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比方說,你看到電影中的美景,說:「哇!這地方好美呀!」但是,透過攝影鏡頭所拍的美景,絕對不如你真實到那個地方觀賞的感受,這兩者之間有好大的差別。更不要說當你在電影上看到人家吃飯、吃桃子、吃蘋果、吃酸梅、喝點醋或吃蛋糕,如果你真實地去吃,可能會產生和電影完全不同的感覺。實修才能實證,不實修,只是虛證。它讓你誤以為自己覺悟了,但真正覺悟的境界和你之間就像是兩張皮,並沒有黏在一起。

有些人聽開示的時候,覺得自己覺悟了,感動得驚天動地。隔天早晨醒來,卻還是照樣地愚癡、愚蠢、懶惰和亂發脾氣。所以不實修、不精進,我們和「開悟的智慧」之間將沒有絲毫關係。好可惜啊!你不是不懂,可惜你雖懂得法,懂得道理,但是執行的時候就一點道理都沒有了。其實就差一步,只要再往前努力一步,你的修行意境和智慧就合而為一了,只要修行意境和智慧合而為一,你就是一個智慧的人。所以,想成為一個智慧的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言行合一。

佛教中最重要的是信、願、行。有信心,就有了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願望;有了願望,就必須去執行它,這樣才能成就最高的人生境界。如果一個人有了信仰,有了願望,卻堅決不執行,最後我只能告訴你「地獄不空」啊!

什麼叫地獄呢?如果你所有的行為都還是凡人所做的那些糊塗和不正確的行為,還在繼續做著傷害、愚蠢的事情,例如:明明賭博會讓你傾家蕩產,你就是要去賭兩把,還洋洋得意地說:「你看我有多聰明啊!」這都是愚蠢的人做的事情。但我們都會去做這些事,這就是不好好修的結果。所以要精進,按著自己的修行計畫去執行。

在修行過程之中,有時候感受是美妙的;有時候什麼感受都沒有;有時候會沒有信心;有時候財色名利會在面前花枝招展地吸引著我們。我們都應該把這些當作人生的考驗,別當真地去執著,一旦執著了,就可能會上當受騙。

禪定生智慧

六度中的第五項,就是覺悟的基礎,就是禪修(註:禪定)。佛教創始至今已傳播兩千六百年了,按照歷史記載,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至少經過了6年的禪修苦行才得道。佛陀修的是苦行,日食一麻一粟,就是一天只吃一粒米的意思,所以餓得皮包骨,以苦來體會人生,即使挨餓,也還要坐禪,以尋找讓自己和眾生解脫的那條路。如果佛陀都得通過禪修才能讓自己開悟,更何況我們這樣的凡人?

所以,本師父教給你的法一定要去修。不論是大禮拜、「大光明」、「念佛法」、打坐,或後來傳給大家的「八卦內功」,都要和自己的需求結合起來去修。修行可以帶領我們從身體的健康、延長壽命、身心快樂乃至走向開悟的過程。雖然你最初的願望可能就只是健康,但是若能好好修,不光能獲得健康,還會開智慧。

我們有多少同修,無論是修「大光明」還是修「八卦」的,現在不光是健康了,還變快樂了;過去容易發火兒的,現在不容易發火兒了,那是因為有智慧了。有人過去容易發火兒,是因為某些障礙刺激到他,使得逆的能量從大腦之中冒了出來,導致發火。現在即使遇上同樣的事情,因為並沒有產生任何逆的能量,就像有一套電腦在他腦內工作似的,他馬上就會恍然大悟:「喔!原來是這麼一件事情啊!」一旦能夠理解,他哪來的火呢?所以就不發火了。

修行能讓我們得到的不光是健康,再修下去,還能讓我們得到智慧,這種智慧增長的過程,我們稱為漸悟,就是慢慢地開悟的意思。漸悟不同於頓悟,不是到某個瞬間突然間爆發的那種悟,但是只要我們持續地修,就在持續地覺悟著。所以修行人比不修行的人聰明,光是「聰明」二字還不能表達它,應該說是智慧。修行能得智慧,無論你是什麼樣的階級和身分,禪定都能對治愚昧、無知、昏暗。佛說:「禪修能生清靜,戒能生定,定能生慧。」靜、定、慧,都是禪修所產生的結果,這就是禪的過程。所以「禪」是我們整個兒修行中的主修方法,其他的是輔助的方法。修行不能離開禪法,不過,是不是修了禪就能感覺到法喜充滿?不一定,有時候反而會產生煩惱、恐懼,但是沒有關係,修行貴在恆心和堅持,如果每天能多修一個小時,一年之後就不得了了,所以千萬不要放下修行。

無所執的智慧之境

第六項叫智慧,也就是般若。般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明心見性,就是我不論是看自己、看世界、看人類的思維方式、看人類的習慣,都是非常明了的。明心見性,就像自己心中有著一盞明燈一樣。但這盞明燈不是溫熱的而是清淨的,也叫清淨智慧。

佛陀的幾大菩薩弟子之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中國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那裡陣陣清涼,如自在清淨寶地。為什麼清涼而不是溫熱?因為溫熱會引發激情,清涼才能夠讓人產生清淨的理性和思考。清淨的理性帶給我們的並不只是思考,而是超越思考的智慧。所以清淨般若智也有人稱它為清淨慧。真正的智慧不是在熱血沸騰、激情下所產生的,而是清淨的、沒有執著的、沒有汙染的、沒有利益的、沒有索取的、沒有傾向於陰、沒有傾向於陽、沒有傾向於美、也沒有傾向於醜、沒有傾向於得、更不傾向於失的一個無所執的境界,即為清和淨。一種無所執、無所懼、無所生、無所滅的狀態,即為清涼境。這個清涼境,即是般若境界的智慧。

佛陀的教化提醒我們,平時要保持清淨的、無所執著的思維方式,不要總想著「我現在才80歲,我要求長壽!」當過分執著的時候,你就算是走「八卦」都會走過頭。比如說我以簡單的口令和要求來傳授「八卦內功」,當你做得「太過」的時候,不但沒有功,反而會有錯;不但不得法,反而會出現錯誤。所以,雖然修法的本身貴在不放棄,但是在意念上不要過分的執著,雖不執著,但一定要執行。

當任何執著產生的時候,都會出現錯誤,比如說有座廟需要錢來蓋房,你捐了一筆錢幫忙蓋廟,但是你之所以捐了五百萬,是希望捐錢蓋廟的功德,能讓你在年底獲得一個億的收益,如果得不到,你就會失望,這就是執著。

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都應該以此為榮耀;作為一位修行人,我們應該時時保持清淨、無所執著的狀態,但是無所執著並不代表不修行、不吃素、不走「八卦」,也不修「大光明」了。如果你以為什麼都不修就叫作無所執,其實那是「有所廢」──什麼都可能會因此廢掉。無所執指的是不刻意地究竟、執著,連最高的武功修法都不能執著,即使你的目地是成為武林高手,在練武的時候還是要放棄這個心態,才可以修得更高的層次。

超越小我  成就大我

在武林之中,傳說「大力金剛指」是怎麼練成的?有個傻子練功夫,每天跑到城牆邊,在城牆的每塊磚上點一下,每天都去點一下。據說,3年之後有一個人來向他的師父挑戰,三拳兩腳就把他師父給打傷了,即使幾個師兄弟上去,都打不過那個挑戰者,結果這個傻徒弟上去之後,將手指往那個挑戰者的腦門兒上點了一下,竟點了個洞出來,把對方給點死了。從此這個人就以「大力金剛指」出了名,很多人都來跟他學。他鄰居有個孩子說:「他是個草包,是個笨蛋,小時候我把他打得鼻青臉腫的,沒有想到他竟能練出這個來,我一定要超過他。」於是這孩子就去拜他為師,問他說:「大力金剛指怎麼練啊?」傻徒弟說:「我每天去點城牆磚,你也去點,但是一天每個磚只能點一下。」這孩子為了出功夫,每塊磚一天點10下,半年之後指頭斷了,這叫什麼呢?叫「拔苗助長」,為了讓秧苗長快點,刻意去拔高它,沒想到一拔就斷掉了,不但秧苗死了,原先預計的收穫也都沒有了。

修行的重點不在於快速,而在於堅持、恆心、真誠。若要修到最宏觀的般若智慧的狀態,就是要把小我、私自的我放下,不要什麼都以「我有所得」為主,而是要讓大家更好。最高的佛陀的境界就是這樣──把小我變成大我。

小我就是一切都為我所得,而大我則是當「我有」的時候,還考慮到大家有沒有。譬如,當自己在吃飯時,要想到大家有沒有飯吃;自己有錢花時,要想到大家有沒有錢花。如果你去向普通人這麼說,人家可能會說你精神有病,但對我來說,我不僅覺得你精神沒病,我還要讚美你,你肯定不是一個普通的凡人,而是神人中的神人,才會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有這樣的思維方式的人絕不是凡人,就因為不是凡人,所以沒有凡心,就不會得凡人之病,你的能力是超越人類所想像的。

自我的超越,就是要修心修到這個境界,修到這個境界的心也就是最高頂點的心了,那就是「阿羅漢」的境界。那個境界是無所執、無所謂、所無貪的,那個境界就是「阿羅漢」,就是我們所說的「羅漢」。他已經沒有執著和煩惱,不生業力,那就是功德啊!但是,按照佛陀釋迦牟尼所說的,這個境界還遠遠不夠,阿羅漢雖無個人所執,無個人所貪,雖然去除了小我,但是還沒找著大我,而大乘佛教的概念則是以大我之心去利益眾生。

什麼叫大我?那就是我和眾生同體,眾生苦,我跟著苦,所以我們要幫助、利益別人,幫助、利益一切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幫助一切離我近的和離我遠的人,只要是我能幫助的,都盡量去幫助,擁有大慈大悲之心,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修行之中,我們不能去求個人獲得大法力,這些都不能追,但是該修的法就要修。

要修到「此刻沒有煩惱」其實很容易,我告訴大家一個小方法:當你哪裡痛時,你就去思考、觀察那個痛點到底在哪裡?追究到最後,你就不痛了;當你產生煩惱時,針對引起煩惱的那個事情去思考,去追究那個煩惱的起因到底在哪裡?最終,你會發現是沒有煩惱的,它是不存在的。你要去打破沙鍋問到底,找出根源在哪裡。

「真誠」是求法的不二法門

在六度的修行過程之中,最重要的是要擁有真誠的心,最最真誠的心即能得法。

最後講一個古代的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位中國歷史上很了不起的人物,人們稱他叫鬼谷子。鬼谷子是一個很傳奇性的人物,懂得一點中國歷史知識的人都非常熟悉這個名字。他最著名的學生有孫臏、龐涓、蘇秦、張儀,這些學生都是能夠把幾個國家的大印裝到自己口袋裡來的人,厲害吧?太不得了了!

像鬼谷子這麼一個半人半神的聖人,會根據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比如你想學治國之道,我就教你治國之道;你要學兵法、戰爭之道,我就教你戰爭之道;你想學發財經商之道,我就教你經商之道。鬼谷子曾教過一個專門為他砍柴、看門、做雜務、做飯的、很笨的小伙子,因為這小伙子為他服務了7年,鬼谷子就問他:「小伙子,你將來最想成為的是什麼?」他說:「我想做富人。」「好,為師就教你如何成為富人。」10年之後,這個人成為他那個國家最富的人,鬼谷子就是這麼一個神人。

有一天,鬼谷子看到他的學生張儀進來了,鬼谷子就說:「你進來了?能不能幫我捉捉老鼠?我在這兒打坐,有一隻老鼠總來干擾我,弄得我不能好好靜坐。」因為弟子們很敬仰師父,師父既然開口了,弟子當然配合啊!張儀說:「弟子幫您找老鼠,抓住牠,師父您就好好打坐。」因為老鼠晚上才出來,所以他說:「晚上我來捉老鼠,師父您就好好打坐。」第一宿,張儀來值夜班,半夜12點之前,張儀還精神充足、兩眼放光,但老鼠卻沒出來;到了下半夜,他睏了,哈欠連天,睜不開眼,看見旁邊有個櫃子,便用櫃子支一下手臂,想打個盹兒,突然發現:「誒?這兒有個書(註:竹簡)啊!這是全天下買都買不到的書啊!太神聖了!」這個書正是他所喜歡的治國大論,於是他就開始翻看,一翻看之下就沒有睡意了,等到天亮了,這書也基本上看完了。打坐的師父鬼谷子正好也下了座,伸個懶腰,問張儀:「怎麼樣啊?昨天晚上辛苦你!值班時有沒有看到老鼠啊?」張儀說:「師父,沒看到老鼠,上半夜我還比較有精神,下半夜我睏了,看到這兒放了一本書,弟子就開始讀,讀得津津有味,所以也不睏了,謝謝師父!肯定是您刻意安排這麼一部寶典給我看,弟子非常受益,非常感謝!」

第二天,下一個徒弟蘇秦來值夜,蘇秦也是一個很有名的人,由於張儀回去後曾跟他說:「我看了一部寶典,那是姜太公寫的神書──治國大論啊!」所以沒等到下半夜,蘇秦就開始找那本書,還沒等到睏就開始翻看書,一翻又是一宿,天亮了。

第三天晚上值夜的是孫臏,孫臏整晚拿個棍子找老鼠,心裡想著:「老鼠出來我必打,不能讓牠干擾師父清修。」他一直睜著眼睛不敢睡,兩眼炯炯有神地找著老鼠,直到黎明那一刻,老鼠出來了,像賊一樣爬上了放兵書的桌子上頭,孫臏打了一棍,把老鼠捉住了,可是這一棍子打下去,也驚動了師父。

師父說:「啊!怎麼回事?」

孫臏說:「師父,老鼠捉住了,對不起,這一棍子打下去聲音太大了,打擾師父清修了。」

師父說:「今天晚上辛苦了,除了找老鼠之外,你有做別的事嗎?」

他說:「沒有啊,我一直在找這老鼠,到天亮的時候牠才出來。」

前面兩天,連著兩回,那兩個弟子過來其實就只是看書,結果孫臏卻沒書可看,鬼谷子跟前貼身的侍者就私下問師父:「師父,您有點偏心吧,張儀、蘇秦進來,您故意把治國大論放在那兒給他們看,您欺負人家傻呀對不對?孫臏為人雖然憨厚一些,反應慢一些,為人誠實一些,但您好歹給人家一個蛋糕也可以啊!人家在這裡等了一宿,替您把老鼠給捉住了,為何啥都沒有啊?」

師父說:「我知道你對我不滿意了,你是覺得為師不厚道是不是?」最後師父告訴他:「為師者最重要的是要看懂弟子,看懂弟子的個性、為人,還有根基。這幾個人當中,有的人是來爭名的,有的人是來奪天下的,有的人是想促成世界和平的,唯有孫臏什麼都沒想,我給他看什麼都沒有用,如果僅僅教他軍事學,像這樣一個憨厚、寬容的大才,只學兵法豈不是浪費嗎?他心裡頭既沒有殺的意念,學兵法有什麼用呢?所以我要教他的是『道』,我要教授他看天下、觀天下,乃至解脫之道,這才是我要傳給他的。」

後來,鬼谷子就送了《孫子兵法》給孫臏,連孫臏都不知道世上還存在著這樣一本書,因為以前的書都是寫在竹片上的,大家以為這本書隨著國王被滅、皇宮被燒,肯定燒光了,結果沒想到還留下一個副本,最後到了他師父鬼谷子的手裡保存著,於是鬼谷子在把『道』傳給他之後,再將《孫子兵法》傳給了他。

龐涓他們學兵法是為了要平定天下,為了打敗敵人,為了殺戮;而孫臏心懷仁慈,他學兵法是為了讓世界不再起戰爭,二者用心不同。此外,當孫臏為師父捕鼠時,他就心無旁騖、心無雜念,一心一意只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利用值班的機會,學習自己想學的方法,他覺得這樣的心是不真誠的,所以在這些弟子中,真正學到鬼谷子的道法和精髓的人是孫臏。

孫臏是一個憨厚的人,他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受到師兄龐涓迫害的故事。龐涓一心想通過打仗,讓歷史、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個最能打仗、最厲害的大將軍。他知道孫臏將來可能會超越他,於是就把孫臏給害了,還差點砍了孫臏的頭,最後在別人求情下,雖沒砍頭,卻對孫臏施行了「臏刑」,把孫臏的臏骨──膝蓋骨切掉,使他成了殘疾人,不再能走路了。但是孫臏被齊國給接走之後,不僅將龐涓所領軍的幾十萬魏國大軍全部滅掉,並且連龐涓會在哪一棵樹下自刎,都是事前設計好的,夠厲害吧?雖然從那之後,再也沒人知道孫臏去了哪裡,我認為他可能是回到鬼谷子修道的山裡頭去潛心修行,不再沾染民間的這些爭鬥是非了。所以真誠之心、恭敬之心才能學到真正的法。

苦修十年,不如一句點撥

仁祖師跟我講過一個射箭的故事:傳說有一位射箭大師,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用手拉弓的弓箭,他教出來的徒弟,都能將箭射進掛在大約三十步之外的一個銅錢的方孔裡頭去,已經相當相當準了,超過了百步穿楊的水準。有很多徒弟來跟他學,他收下的徒弟至少有三十多個,其中有一個特別聰明的徒弟,每一次學法,除了師父教他的方法之外,他總是設下語言陷阱,繞著彎兒去套師父的法。

有一次,師父在他們眼前展示了一種功夫,當時有一隻兔子當著眾人的面,「嗖」一下跑進了一片樹林,師父和過去一樣拉弓射箭,結果箭竟然拐個彎把兔子射到了。他說:「哇!這太神奇了,簡直是神啊!您這箭是神箭啊!」他心想,我一定要學到這個絕技,於是就套師父的話,想知道師父用的是什麼方法。師父聽了之後一笑置之,並告訴他:「徒弟,這麼絕祕的方法,不是通過偷盜的行為能學得的,你對我的恭敬、供養不就是為了套這一招絕技?但師父認為你還得繼續修。」

他說:「師父,我會好好修武功。」

師父說:「不是,是修心。」

同一年,師父把這一招沒人可以練成的絕技傳給了他的大弟子,這位弟子宅心仁厚,平時反應遲鈍卻又特別實在。後來,當這個特別老實的大師兄表演這一招的時候,那位聰明的師弟又在套他的話:「師兄,我看你做這一招的時候好簡單,拉弓射出去的箭竟會轉彎射到獵物,你能把這方法告訴我嗎?」

師兄說:「如果師父不教我的話,以我的大腦,即使一百年也悟不出來,即使你那麼聰明,估計你也悟不出來。」

「但是你用起來怎麼看似那麼簡單呢?」

師兄說:「對!會者不難,一旦會了就不難了。因為師父和師父的師父都是用了好幾個人一生又一生的傳承,才把這種功夫總結出來的,連師爺都不會,傳到了師父這兒,師父把它加強成為這種神奇的箭術,不是可以騙來的,是敬來的。」

師兄說這個方法是「敬來的」──要對師父恭敬,一旦恭敬就不欺騙,一旦恭敬就沒有邪念,此外還要如實表達。對!真誠的心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僅要認真去執行六度,認真的、最真誠的發心更是無上的至寶。藏傳佛教說,師父代表著佛,將法、道理和細節及應用方法完全傳達給弟子,所以師父就代表著三世一切諸佛的化身。弟子要恭敬師父如恭敬一切佛陀,才能夠學到正法,得到正果,得到證悟,否則沒有別的出路。自己苦修10年,還不如師父一句話的加持和點撥。

希望今天我傳遞給大家的法,大家能夠認認真真地吸收、消化成為法寶,你將會成為一個最早覺悟、最真誠、最慈悲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