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有这样的感触:听到开示时如醍醐灌顶,感动得惊天动地,觉得自己觉悟了。隔天早晨醒来,却还是照样地懒惰和乱发脾气。为什么明明懂得法、懂得道理,但执行的时候却一点道理都没有了?
其实就差一步,只要再往前努力一步,修行意境和智慧就合而为一了。那就是实修。
这部开示中,金菩提宗师为我们点明了实修的重要性和修行的要点,并以历史故事为例,揭示出求得正法、得到正果、获得证悟的关键所在。
【你将获得】
- 认识精进以及精进的方法
- 了解禅修的重要性
- 体会无所执的智慧之境
- 学习如何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 了解真正求得法的关键所在
【精选禅语】
- 修行的重点不在于快速,而在于坚持、恒心、真诚。
- 实修才能实证。
- 禅定能对治愚昧、无知、昏暗。
- 清净的理性能带来超越思考的智慧。
- 无所执、无所惧、无所生、无所灭的状态,即为清凉境。
- 大我,即与众生同体、同苦、同利益。
- 弟子恭敬师父要如恭敬佛陀一般,才能够学到正法,得到正果,得到证悟。
【文字内容】
修行贵在精进
再接下来说的是精进。
六度中的精进,依我的理解,就是执行。你心中的愿望、你的意识有没有时时提醒着你,使你问问自己:“我现在有智慧吗?我现在够健康,够强壮吗?我能活三万天吗?我的境界够高吗?”如果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那你做了该做的功课了没有?譬如,你早晨应该早点起床去修行,但你是几点起床的?你想日行一善,但你今天做了什么善事?甚至是接人待物时,你有没有起烦恼心?有没有生闷气、生糊涂气?包括修行,包括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对与错,都需要你时刻认真地把握。因为我们并不是圣人,更没有成为佛菩萨,没有大彻大悟,所以要时时让自己清醒,时时观照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大脑,问问自己有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我经常见到很多修了三年、五年的同修,我时常会问他们:“你最近还修吗?”
多数人脸一红:“唉呀!师父!也修!”
我说:“也害羞,是吧?”(众笑)
在我面前显得害羞,就表示没好好修嘛!有的胆大的,甚至都已经拿到了医生所发的“最后的通知书”了,竟还对我说:“师父,我也修。”都这样了还不好好修!这让我特别“敬佩”,感觉面前像站着个活烈士似的,谁知道他哪一天突然间就“过去”了。即使都这样了还不修,这是很可怕的。
人的怠慢心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哪怕下一刻就要死了,这一刻宁可睡懒觉也不要起床;宁可楼板塌下来砸死他,他也尽量不让“修行”干扰他的美梦,就像喝醉的糊涂人在过着生活,这种行为真的很愚昧!越不修越愚昧,身体越不健康,头脑越不灵活,心胸越狭窄。只有修行才能刺激、促使着我们更加聪明、智慧、大度,才能使我们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之中更加合理、合情、合于圣人的境界。能够这样,才是最大的胜利者!
不精进修行,你就会被自己给抛弃,也许年纪轻轻就会病倒下去;也许读了很多书,却还继续做着糊涂事。修行不仅仅是为了身体的健康问题,还有精神的健康与高度问题,修行能改变这两个问题。
什么叫精进呢?至少得按着自己的计画去修、去做、去执行,我把它称为精进。如果你说:“我有空的时候就会听师父或很多修行大师、禅师们的开示,那对我也是有帮助的。”我相信都会有帮助,但是光听别人的言论,仅仅只能为你带来启发和见识,如果你不实修,没有从中获得真实的体悟,那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真正自己实修,自己去用那些道理,所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比方说,你看到电影中的美景,说:“哇!这地方好美呀!”但是,通过摄影镜头所拍的美景,绝对不如你真实到那个地方观赏的感受,这两者之间有好大的差别。更不要说当你在电影上看到人家吃饭、吃桃子、吃苹果、吃酸梅、喝点醋或吃蛋糕,如果你真实地去吃,可能会产生和电影完全不同的感觉。实修才能实证,不实修,只是虚证。它让你误以为自己觉悟了,但真正觉悟的境界和你之间就像是两张皮,并没有黏在一起。
有些人听开示的时候,觉得自己觉悟了,感动得惊天动地。隔天早晨醒来,却还是照样地愚痴、愚蠢、懒惰和乱发脾气。所以不实修、不精进,我们和“开悟的智慧”之间将没有丝毫关系。好可惜啊!你不是不懂,可惜你虽懂得法,懂得道理,但是执行的时候就一点道理都没有了。其实就差一步,只要再往前努力一步,你的修行意境和智慧就合而为一了,只要修行意境和智慧合而为一,你就是一个智慧的人。所以,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言行合一。
佛教中最重要的是信、愿、行。有信心,就有了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愿望;有了愿望,就必须去执行它,这样才能成就最高的人生境界。如果一个人有了信仰,有了愿望,却坚决不执行,最后我只能告诉你“地狱不空”啊!
什么叫地狱呢?如果你所有的行为都还是凡人所做的那些糊涂和不正确的行为,还在继续做着伤害、愚蠢的事情,例如:明明赌博会让你倾家荡产,你就是要去赌两把,还洋洋得意地说:“你看我有多聪明啊!”这都是愚蠢的人做的事情。但我们都会去做这些事,这就是不好好修的结果。所以要精进,按着自己的修行计画去执行。
在修行过程之中,有时候感受是美妙的;有时候什么感受都没有;有时候会没有信心;有时候财色名利会在面前花枝招展地吸引着我们。我们都应该把这些当作人生的考验,别当真地去执著,一旦执著了,就可能会上当受骗。
禅定生智慧
六度中的第五项,就是觉悟的基础,就是禅修(注:禅定)。佛教创始至今已传播两千六百年了,按照历史记载,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至少经过了6年的禅修苦行才得道。佛陀修的是苦行,日食一麻一粟,就是一天只吃一粒米的意思,所以饿得皮包骨,以苦来体会人生,即使挨饿,也还要坐禅,以寻找让自己和众生解脱的那条路。如果佛陀都得通过禅修才能让自己开悟,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凡人?
所以,本师父教给你的法一定要去修。不论是大礼拜、“大光明”、“念佛法”、打坐,或后来传给大家的“八卦内功”,都要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去修。修行可以带领我们从身体的健康、延长寿命、身心快乐乃至走向开悟的过程。虽然你最初的愿望可能就只是健康,但是若能好好修,不光能获得健康,还会开智慧。
我们有多少同修,无论是修“大光明”还是修“八卦”的,现在不光是健康了,还变快乐了;过去容易发火儿的,现在不容易发火儿了,那是因为有智慧了。有人过去容易发火儿,是因为某些障碍刺激到他,使得逆的能量从大脑之中冒了出来,导致发火。现在即使遇上同样的事情,因为并没有产生任何逆的能量,就像有一套电脑在他脑内工作似的,他马上就会恍然大悟:“喔!原来是这么一件事情啊!”一旦能够理解,他哪来的火呢?所以就不发火了。
修行能让我们得到的不光是健康,再修下去,还能让我们得到智慧,这种智慧增长的过程,我们称为渐悟,就是慢慢地开悟的意思。渐悟不同于顿悟,不是到某个瞬间突然间爆发的那种悟,但是只要我们持续地修,就在持续地觉悟着。所以修行人比不修行的人聪明,光是“聪明”二字还不能表达它,应该说是智慧。修行能得智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阶级和身分,禅定都能对治愚昧、无知、昏暗。佛说:“禅修能生清静,戒能生定,定能生慧。”静、定、慧,都是禅修所产生的结果,这就是禅的过程。所以“禅”是我们整个儿修行中的主修方法,其他的是辅助的方法。修行不能离开禅法,不过,是不是修了禅就能感觉到法喜充满?不一定,有时候反而会产生烦恼、恐惧,但是没有关系,修行贵在恒心和坚持,如果每天能多修一个小时,一年之后就不得了了,所以千万不要放下修行。
无所执的智慧之境
第六项叫智慧,也就是般若。般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我不论是看自己、看世界、看人类的思维方式、看人类的习惯,都是非常明了的。明心见性,就像自己心中有着一盏明灯一样。但这盏明灯不是温热的而是清净的,也叫清净智慧。
佛陀的几大菩萨弟子之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中国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那里阵阵清凉,如自在清净宝地。为什么清凉而不是温热?因为温热会引发激情,清凉才能够让人产生清净的理性和思考。清净的理性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思考,而是超越思考的智慧。所以清净般若智也有人称它为清净慧。真正的智慧不是在热血沸腾、激情下所产生的,而是清净的、没有执著的、没有污染的、没有利益的、没有索取的、没有倾向于阴、没有倾向于阳、没有倾向于美、也没有倾向于丑、没有倾向于得、更不倾向于失的一个无所执的境界,即为清和净。一种无所执、无所惧、无所生、无所灭的状态,即为清凉境。这个清凉境,即是般若境界的智慧。
佛陀的教化提醒我们,平时要保持清净的、无所执著的思维方式,不要总想着“我现在才80岁,我要求长寿!”当过分执著的时候,你就算是走“八卦”都会走过头。比如说我以简单的口令和要求来传授“八卦内功”,当你做得“太过”的时候,不但没有功,反而会有错;不但不得法,反而会出现错误。所以,虽然修法的本身贵在不放弃,但是在意念上不要过分的执著,虽不执著,但一定要执行。
当任何执著产生的时候,都会出现错误,比如说有座庙需要钱来盖房,你捐了一笔钱帮忙盖庙,但是你之所以捐了五百万,是希望捐钱盖庙的功德,能让你在年底获得一个亿的收益,如果得不到,你就会失望,这就是执著。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都应该以此为荣耀;作为一位修行人,我们应该时时保持清净、无所执著的状态,但是无所执著并不代表不修行、不吃素、不走“八卦”,也不修“大光明”了。如果你以为什么都不修就叫作无所执,其实那是“有所废”──什么都可能会因此废掉。无所执指的是不刻意地究竟、执著,连最高的武功修法都不能执著,即使你的目地是成为武林高手,在练武的时候还是要放弃这个心态,才可以修得更高的层次。
超越小我 成就大我
在武林之中,传说“大力金刚指”是怎么练成的?有个傻子练功夫,每天跑到城墙边,在城墙的每块砖上点一下,每天都去点一下。据说,3年之后有一个人来向他的师父挑战,三拳两脚就把他师父给打伤了,即使几个师兄弟上去,都打不过那个挑战者,结果这个傻徒弟上去之后,将手指往那个挑战者的脑门儿上点了一下,竟点了个洞出来,把对方给点死了。从此这个人就以“大力金刚指”出了名,很多人都来跟他学。他邻居有个孩子说:“他是个草包,是个笨蛋,小时候我把他打得鼻青脸肿的,没有想到他竟能练出这个来,我一定要超过他。”于是这孩子就去拜他为师,问他说:“大力金刚指怎么练啊?”傻徒弟说:“我每天去点城墙砖,你也去点,但是一天每个砖只能点一下。”这孩子为了出功夫,每块砖一天点10下,半年之后指头断了,这叫什么呢?叫“拔苗助长”,为了让秧苗长快点,刻意去拔高它,没想到一拔就断掉了,不但秧苗死了,原先预计的收获也都没有了。
修行的重点不在于快速,而在于坚持、恒心、真诚。若要修到最宏观的般若智慧的状态,就是要把小我、私自的我放下,不要什么都以“我有所得”为主,而是要让大家更好。最高的佛陀的境界就是这样──把小我变成大我。
小我就是一切都为我所得,而大我则是当“我有”的时候,还考虑到大家有没有。譬如,当自己在吃饭时,要想到大家有没有饭吃;自己有钱花时,要想到大家有没有钱花。如果你去向普通人这么说,人家可能会说你精神有病,但对我来说,我不仅觉得你精神没病,我还要赞美你,你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而是神人中的神人,才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有这样的思维方式的人绝不是凡人,就因为不是凡人,所以没有凡心,就不会得凡人之病,你的能力是超越人类所想像的。
自我的超越,就是要修心修到这个境界,修到这个境界的心也就是最高顶点的心了,那就是“阿罗汉”的境界。那个境界是无所执、无所谓、所无贪的,那个境界就是“阿罗汉”,就是我们所说的“罗汉”。他已经没有执著和烦恼,不生业力,那就是功德啊!但是,按照佛陀释迦牟尼所说的,这个境界还远远不够,阿罗汉虽无个人所执,无个人所贪,虽然去除了小我,但是还没找着大我,而大乘佛教的概念则是以大我之心去利益众生。
什么叫大我?那就是我和众生同体,众生苦,我跟着苦,所以我们要帮助、利益别人,帮助、利益一切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帮助一切离我近的和离我远的人,只要是我能帮助的,都尽量去帮助,拥有大慈大悲之心,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修行之中,我们不能去求个人获得大法力,这些都不能追,但是该修的法就要修。
要修到“此刻没有烦恼”其实很容易,我告诉大家一个小方法:当你哪里痛时,你就去思考、观察那个痛点到底在哪里?追究到最后,你就不痛了;当你产生烦恼时,针对引起烦恼的那个事情去思考,去追究那个烦恼的起因到底在哪里?最终,你会发现是没有烦恼的,它是不存在的。你要去打破沙锅问到底,找出根源在哪里。
“真诚”是求法的不二法门
在六度的修行过程之中,最重要的是要拥有真诚的心,最最真诚的心即能得法。
最后讲一个古代的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很了不起的人物,人们称他叫鬼谷子。鬼谷子是一个很传奇性的人物,懂得一点中国历史知识的人都非常熟悉这个名字。他最著名的学生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这些学生都是能够把几个国家的大印装到自己口袋里来的人,厉害吧?太不得了了!
像鬼谷子这么一个半人半神的圣人,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比如你想学治国之道,我就教你治国之道;你要学兵法、战争之道,我就教你战争之道;你想学发财经商之道,我就教你经商之道。鬼谷子曾教过一个专门为他砍柴、看门、做杂务、做饭的、很笨的小伙子,因为这小伙子为他服务了7年,鬼谷子就问他:“小伙子,你将来最想成为的是什么?”他说:“我想做富人。”“好,为师就教你如何成为富人。”10年之后,这个人成为他那个国家最富的人,鬼谷子就是这么一个神人。
有一天,鬼谷子看到他的学生张仪进来了,鬼谷子就说:“你进来了?能不能帮我捉捉老鼠?我在这儿打坐,有一只老鼠总来干扰我,弄得我不能好好静坐。”因为弟子们很敬仰师父,师父既然开口了,弟子当然配合啊!张仪说:“弟子帮您找老鼠,抓住它,师父您就好好打坐。”因为老鼠晚上才出来,所以他说:“晚上我来捉老鼠,师父您就好好打坐。”第一宿,张仪来值夜班,半夜12点之前,张仪还精神充足、两眼放光,但老鼠却没出来;到了下半夜,他困了,哈欠连天,睁不开眼,看见旁边有个柜子,便用柜子支一下手臂,想打个盹儿,突然发现:“诶?这儿有个书(注:竹简)啊!这是全天下买都买不到的书啊!太神圣了!”这个书正是他所喜欢的治国大论,于是他就开始翻看,一翻看之下就没有睡意了,等到天亮了,这书也基本上看完了。打坐的师父鬼谷子正好也下了座,伸个懒腰,问张仪:“怎么样啊?昨天晚上辛苦你!值班时有没有看到老鼠啊?”张仪说:“师父,没看到老鼠,上半夜我还比较有精神,下半夜我困了,看到这儿放了一本书,弟子就开始读,读得津津有味,所以也不困了,谢谢师父!肯定是您刻意安排这么一部宝典给我看,弟子非常受益,非常感谢!”
第二天,下一个徒弟苏秦来值夜,苏秦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由于张仪回去后曾跟他说:“我看了一部宝典,那是姜太公写的神书──治国大论啊!”所以没等到下半夜,苏秦就开始找那本书,还没等到困就开始翻看书,一翻又是一宿,天亮了。
第三天晚上值夜的是孙膑,孙膑整晚拿个棍子找老鼠,心里想着:“老鼠出来我必打,不能让它干扰师父清修。”他一直睁着眼睛不敢睡,两眼炯炯有神地找着老鼠,直到黎明那一刻,老鼠出来了,像贼一样爬上了放兵书的桌子上头,孙膑打了一棍,把老鼠捉住了,可是这一棍子打下去,也惊动了师父。
师父说:“啊!怎么回事?”
孙膑说:“师父,老鼠捉住了,对不起,这一棍子打下去声音太大了,打扰师父清修了。”
师父说:“今天晚上辛苦了,除了找老鼠之外,你有做别的事吗?”
他说:“没有啊,我一直在找这老鼠,到天亮的时候它才出来。”
前面两天,连着两回,那两个弟子过来其实就只是看书,结果孙膑却没书可看,鬼谷子跟前贴身的侍者就私下问师父:“师父,您有点偏心吧,张仪、苏秦进来,您故意把治国大论放在那儿给他们看,您欺负人家傻呀对不对?孙膑为人虽然憨厚一些,反应慢一些,为人诚实一些,但您好歹给人家一个蛋糕也可以啊!人家在这里等了一宿,替您把老鼠给捉住了,为何啥都没有啊?”
师父说:“我知道你对我不满意了,你是觉得为师不厚道是不是?”最后师父告诉他:“为师者最重要的是要看懂弟子,看懂弟子的个性、为人,还有根基。这几个人当中,有的人是来争名的,有的人是来夺天下的,有的人是想促成世界和平的,唯有孙膑什么都没想,我给他看什么都没有用,如果仅仅教他军事学,像这样一个憨厚、宽容的大才,只学兵法岂不是浪费吗?他心里头既没有杀的意念,学兵法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要教他的是‘道’,我要教授他看天下、观天下,乃至解脱之道,这才是我要传给他的。”
后来,鬼谷子就送了《孙子兵法》给孙膑,连孙膑都不知道世上还存在着这样一本书,因为以前的书都是写在竹片上的,大家以为这本书随着国王被灭、皇宫被烧,肯定烧光了,结果没想到还留下一个副本,最后到了他师父鬼谷子的手里保存着,于是鬼谷子在把‘道’传给他之后,再将《孙子兵法》传给了他。
庞涓他们学兵法是为了要平定天下,为了打败敌人,为了杀戮;而孙膑心怀仁慈,他学兵法是为了让世界不再起战争,二者用心不同。此外,当孙膑为师父捕鼠时,他就心无旁骛、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只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利用值班的机会,学习自己想学的方法,他觉得这样的心是不真诚的,所以在这些弟子中,真正学到鬼谷子的道法和精髓的人是孙膑。
孙膑是一个憨厚的人,他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受到师兄庞涓迫害的故事。庞涓一心想通过打仗,让历史、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个最能打仗、最厉害的大将军。他知道孙膑将来可能会超越他,于是就把孙膑给害了,还差点砍了孙膑的头,最后在别人求情下,虽没砍头,却对孙膑施行了“膑刑”,把孙膑的膑骨──膝盖骨切掉,使他成了残疾人,不再能走路了。但是孙膑被齐国给接走之后,不仅将庞涓所领军的几十万魏国大军全部灭掉,并且连庞涓会在哪一棵树下自刎,都是事前设计好的,够厉害吧?虽然从那之后,再也没人知道孙膑去了哪里,我认为他可能是回到鬼谷子修道的山里头去潜心修行,不再沾染民间的这些争斗是非了。所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才能学到真正的法。
苦修十年,不如一句点拨
仁祖师跟我讲过一个射箭的故事:传说有一位射箭大师,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用手拉弓的弓箭,他教出来的徒弟,都能将箭射进挂在大约三十步之外的一个铜钱的方孔里头去,已经相当相当准了,超过了百步穿杨的水准。有很多徒弟来跟他学,他收下的徒弟至少有三十多个,其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徒弟,每一次学法,除了师父教他的方法之外,他总是设下语言陷阱,绕着弯儿去套师父的法。
有一次,师父在他们眼前展示了一种功夫,当时有一只兔子当着众人的面,“嗖”一下跑进了一片树林,师父和过去一样拉弓射箭,结果箭竟然拐个弯把兔子射到了。他说:“哇!这太神奇了,简直是神啊!您这箭是神箭啊!”他心想,我一定要学到这个绝技,于是就套师父的话,想知道师父用的是什么方法。师父听了之后一笑置之,并告诉他:“徒弟,这么绝祕的方法,不是通过偷盗的行为能学得的,你对我的恭敬、供养不就是为了套这一招绝技?但师父认为你还得继续修。”
他说:“师父,我会好好修武功。”
师父说:“不是,是修心。”
同一年,师父把这一招没人可以练成的绝技传给了他的大弟子,这位弟子宅心仁厚,平时反应迟钝却又特别实在。后来,当这个特别老实的大师兄表演这一招的时候,那位聪明的师弟又在套他的话:“师兄,我看你做这一招的时候好简单,拉弓射出去的箭竟会转弯射到猎物,你能把这方法告诉我吗?”
师兄说:“如果师父不教我的话,以我的大脑,即使一百年也悟不出来,即使你那么聪明,估计你也悟不出来。”
“但是你用起来怎么看似那么简单呢?”
师兄说:“对!会者不难,一旦会了就不难了。因为师父和师父的师父都是用了好几个人一生又一生的传承,才把这种功夫总结出来的,连师爷都不会,传到了师父这儿,师父把它加强成为这种神奇的箭术,不是可以骗来的,是敬来的。”
师兄说这个方法是“敬来的”──要对师父恭敬,一旦恭敬就不欺骗,一旦恭敬就没有邪念,此外还要如实表达。对!真诚的心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去执行六度,认真的、最真诚的发心更是无上的至宝。藏传佛教说,师父代表着佛,将法、道理和细节及应用方法完全传达给弟子,所以师父就代表着三世一切诸佛的化身。弟子要恭敬师父如恭敬一切佛陀,才能够学到正法,得到正果,得到证悟,否则没有别的出路。自己苦修10年,还不如师父一句话的加持和点拨。
希望今天我传递给大家的法,大家能够认认真真地吸收、消化成为法宝,你将会成为一个最早觉悟、最真诚、最慈悲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