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布施,簡單來說就是施捨、給予。佛教倡導人們要常行布施,在佛教六度波羅蜜之中,布施更是居於首位。為什麼布施這樣重要?布施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處?

佛教講究因果,如果我們給貧苦的人做布施,是否打破了他們的因果,違背了天道呢?

金菩提宗師在短片中做了深入講解,一起來領悟吧。

【你將獲得】

  • 明白「布施」的意義
  • 分辨「布施」與「供養」的差異
  • 理解「佛道」及「天道」的區別

【精選禪語】

  • 要想獲得大智慧、大覺悟,進而改變命運,請從「布施」做起。
  • 布施能培養慈悲心,獲得正能量。
  • 供養和布施,可以對治貪欲、自私、自我等負面不善的性格。
  • 佛道,即慈悲之道。
  • 布施越多,收穫越多。
  • 布施即富貴。
  • 真正做善事,要有一個慈悲和不交換的心。

【文字内容】

佛陀教導我們,要想獲得改變命運的大覺悟、大智慧,就必須開始學習六度中的「布施」,將自己所擁有的與別人分享。

我們都應該知道,布施就是把自己所擁有的,捨出去幫助和救濟缺乏的人。譬如,某個地方鬧天災了,災民們既沒有錢又沒有糧食,我們就把錢和糧食給他們。再譬如,你家附近有個老人家,是個沒兒沒女的孤獨老人,於是你每逢節假日的時候就去照應他,幫他清理衛生、洗洗衣服,為他煮頓飯,或者請老人家去你家吃頓飯,給他一些照顧。

布施能培養慈悲心,獲得正能量

布施也叫施捨,是把自己所擁有的給與或分享給他人。那麼布施的反面行為是什麼呢?是貪婪。不論是貪心、貪財或好色,都是貪。如果我們不但不貪汙、不偷盜、不騙人,還將自己所擁有的和他人分享,還要把自己所有的與那些沒有的人分享,哪怕我們和別人一樣窮,也還要學會以同情心、同理心對待別人。即使我們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但心裡頭仍然要存有憐憫之情,先要有這樣的心,等有能力之後,就會去做這樣的行為,這是最好的。布施能夠培養慈悲心,給予我們許多正面的、好的能量,是特別重要的。

上供下施,消解負面能量

我所理解的是,布施,是對於平等的或更下屬的人的一種給與。但是如果對於家中的老人家、父母親或長輩、祖輩,譬如外公、外婆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所給予的幫助或物品叫布施嗎?是供養。供奉給尊者的供奉品叫作供養。

供養與布施是不同的,向上的稱為「上供」,向下的稱為「下施」。我們修行、信佛的人對佛菩薩,或者信神的人對神靈,每天供一個蘋果、供一朵花,這些都叫供養。此外,對長輩、父母、師父也是供養。供養和布施能夠對治我們心裡很多的負面問題,例如貪欲、自私、自我、偷盜、殺戮等等負面的心理問題,都能通過供養和布施加以對治,進而慢慢地消解掉。

佛道即是慈悲之道

人生這一世,離不開財富的支持,所以當遇到財富時,我們都會想方設法將財富變為己有,這是人之常情。而普通百姓經常做這類的事情,因此只能做一個擁有普通收入、普通階層的百姓,這是因為他們不懂更大的天道是什麼。

今天我所講的是「天道」和超越天道的「佛道」。天道的自然規律,就是天、地、君、親、師;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也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就是天道。例如,我的力氣比你大,因此你要聽我的;又例如,下大雨了,有人被大水沖走了,因為他住在靠近流水的地方,這是天道。

至於什麼是佛道?就是別人無論基於什麼原因被水沖走了,我們都要把他救回來,幫助他,讓他重新獲得生命,還要讓別人有飯吃。所以,什麼是佛道呢?就是慈悲之道。唯有佛道才能平衡天道當中的種種不平。

布施即富貴

有時候天道是很殘忍的,而佛道是慈悲的,不管誰受難,我們都懷有同情憐憫之心。而通過供養、布施,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愛心,消除我們的傷害心、偷盜心、貪婪心,這是特別重要的。

此外,越是能夠布施的人越富貴。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財富的支持,誰都離不開。小自個人、家庭,大至機構、國家,都需要財富經濟的支持援助才能支撐。從命相學來說,我們布施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宏觀上來說是這樣的。 我們不要像小人一樣急功近利,說:「師父,我都替人修了一座廟了,怎麼還沒發大財呢?」這就是太急功近利了。真正做善事,要有一個慈悲和不交換的心。所謂慈悲,是你心裡自然產生對眾生的一種關愛、照顧與同情,是自然產生的。如果遇上有人需要幫助時,你還在心裡琢磨著:「他們家受災了,我要不要幫他?」如果對方是一個老人家,你還在心裡想著:「這老人家年齡很大了,沒兒沒女的,我幫他得不到好處啊!」如果你這樣想,你得不到好處或功德的。對方越是貧苦、沒有希望,你還能給他希望、給他援助,這才是真慈悲、真愛心,你才會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