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想覺悟,不一定得端坐如木雕泥塑,夜伴青燈古佛,即使在鍋碗瓢盆交響曲的伴奏下、隱身於尋常百姓家,仍有可能契入覺悟之境。

如何才能覺悟?覺悟之後又要怎麼做?金菩提宗師以幽默風趣的智慧之言、無上殊勝的大能量,引領您開啟覺悟之門。

【你將獲得】

  • 獲得覺悟的多種方法
  • 學會放下,明白「減少貪欲執著即是獲得」的道理
  • 了解人和自然規律
  • 了悟因果

【精選禪語】

  • 更寬容的世界觀,能改變對人對事的看法與行為,進而使人生更美好。
  • 做一個善心的人,並且學會轉心、轉念,便能夠轉運。
  • 學佛,要學著去刨根問底、究竟事物的根本起源。
  • 減少貪欲,就是獲得。
  • 修行是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非放棄生活。
  • 不怕境界低,就怕沒機會提升境界;不怕覺悟慢,就怕沒機會覺悟。
  • 執著於功德,便無功德。
  • 以不求功德之心行布施供養,即無上功德。
  • 學以致用是真覺悟。
  • 逼迫生恨,感化生情。

【文字內容】

轉念可以帶來命運的轉變

我們修行,就是將我們的無知、愚昧、罪業等帶來的內在、外在的東西剝落掉。其實越是愚癡的人,越是生硬。聽人講話,三個人聽同樣的一句話,聽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都有不同的反應。比如我問:「現在大家自在嗎?」這時候就有人想:「師父是在問我心裡自在嗎?還是在問我身體自在嗎?」還有人在想:「自不自在又有什麼用呢?」還有超高境界的人想:「這些都不是我追求的,不知道。」可能這些不同的反應都是有的,這也叫作悟性。

悟性的差別來自於綜合的原因。第一個是業的不同,也就是罪業的程度不同。比如罪業重的人,生在一個較苦的家庭,父母也稍稍愚昧一些,那他就要受更多苦。本來苦能讓人覺悟,但是因為罪業深重,他一邊受著苦,一邊還愚昧,這樣可能一生都沒有開悟的機會,甚至一生都不能讓自己轉好運。其實人之所以轉好運,有時也是開悟之後的一種現象。如果沒有開悟的機會,也沒有轉運的機會,父母辛苦,自己更苦,延伸到將來子女還苦,這就是業力更重的表現。

而同樣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但是因為前世有一點德行,或者是曾經在佛菩薩前供養過、發過願的人,佛菩薩不會放下他,會給他機會,會在他人生幾個大階段、大轉折點的時候賜給他機遇,讓他解脫,讓他學習改變自己。有人抓住這個機遇,可能就開悟了。我這個時候所說的開悟不一定是成就——比如成就佛法、真正放下了眾多的無明,不是這一種,而是心更開闊了,對人更好了,或者是更有統籌和領導能力了……,他的人生就會發生變化。

再譬如說,你的父母親做的是苦力的工作,本來你的命還是得做苦力,但是因為之前你的供養,哪怕是前世曾經在佛前獻過一枝花,這個花不是買來的,而是前世在你要去見佛之前,你想著拿什麼來表達心意——雖然你也不是特別信,但是總覺得祂是神靈,你就要供一下。看路上的小野花挺美的,你就把這朵美麗的花摘下獻給了佛。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善因,到今世就有了開悟解脫的機緣。這個開悟解脫雖然不能成大德大道,不能成為至高的聖人,但是能夠改變你的人生,改變你的生活狀況,改變你對事物的一些看法,也叫轉念、轉型、轉運,請記住。

開悟後就做開悟的事情

當我們做人的大意念,也就是意識、世界觀開始變得更好、更寬容的時候,我們對人、對事時的行為肯定也跟著發生改變。比如過去見了小動物就打,現在不打了,給牠留一條生路;過去見人就罵的,現在不罵了,乃至還能與人和平相處、交朋友、請人喝茶吃飯;人家結婚、有紅白事時能夠去隨禮;別人蓋房子搬家,還能去幫忙……,一切都在改變著。從念頭到行為到命運,自然會產生變化。

首先改變的是社會關係。比如你過去沒有朋友,現在交了幾個朋友,再順水推舟下去,有可能某個朋友的表舅是一個公司的企業主,而這個公司正好需要一個司機,雖然動腦的活你不行,但是你會開車,開得還不錯,幹這些活沒問題。

另外還要修感恩,既然親戚朋友介紹你幫他舅舅這樣一個有錢人開車,你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傷害,反而要忠誠。為什麼忠誠?你要感恩他雇用你的知遇之恩:感恩他給了你薪水,使你能夠養活老婆孩子。孩子看到你發工資後,提了那麼多菜回來,特別高興。對於一個正常家庭來說,你買那麼多菜,那麼多肉;在夏天孩子熱的時候,還能很自然地買汽水給他喝,買雪糕給他吃,這個孩子就很幸福。過去,因為錢少,孩子熱得夠嗆啊,滿臉通紅地問你:「爸爸,我能吃雪糕嗎?」「爸爸沒錢,不准買,再說我就打你。」很多沒錢的父母親就是這樣對孩子的。而現在,有人雇用你了,老闆對你還不錯,看你忠誠,還經常給你一些獎金,所以你手頭寬裕了。

「買」其實不在於讓孩子奢侈,而是一種父愛。家庭環境改變了,經濟環境也改變了,你的心就更寬容了,就會以感恩之心回報你的老闆。當老闆在說話的時候,你認真聽,並且讚嘆:「老闆真的有智慧啊!」你自然會有一種恭敬之心,之後你會很虛心地聽人家說話、策劃事情,觀察人家大氣而寬容自在的行為,你自然也會學到了。假如一個分公司的老總退休了,新的人又不太合格,你可能會在老闆真缺人的時候跟他說:「讓我先頂兩個月,等你找到合適的人再換我下來。」老闆看到你雖然是個司機,但覺得你的思維、表達以及各種行為的感覺真是有些智慧,還不錯,穩重又大方,人品又好,心想:「那就試一試吧。」你上任之後,也許一試就超過過去一切做經理的人。所以,一個小小的改變會引發一連串的改變,甚至引發一生的改變。

什麼叫轉運啊?從心來轉,要轉心、轉念頭才能轉運。轉心──做一個善心的人,運氣就轉好了。

有些不開悟的同修在聽我講時,可能會說:「師父總是跟我們講一些好聽的故事,哪有那麼多好老闆啊?很多老闆都是壞老闆。」我其實也講過很多難聽的故事,聽起來不自在的故事。我告訴你,不管是好老闆或是壞老闆,既然是老闆就要用人,對不對?不用人的老闆就不算老闆,對不對?那叫小闆(眾笑)。既然是老闆,最起碼要有人替他做事,誰替他做事呢?是他認為還不錯的人。誰為他管理更重要的事情呢?第一是忠誠的;第二是有能力的;再接下來是人品要好的──無貪欲,無私心,一切為了大事業為主的。員工所獲得的薪水,是勞動所得,是公司老闆所給以及獎賞的,這才是員工的所得。老闆總是要用人的,你有沒有被老闆用好,做好本分的工作?你的能力,你的心是不是寬容的、慈悲的?你現在在我的課堂裡,或許是寬容的、慈悲的,真到了公司幹活的時候,平常沒事還好,當稍稍有事時,可能你的心就經不起磨練了。比如說,老闆給坐在你旁邊的那位你認為的笨蛋、偷奸耍滑的同事漲了工資,而沒給你漲;甚至你的頂頭上司、旁邊的人都在貶你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你還能保持慈悲心嗎?不容易的,這需要定力。

其實我們這堂課修的就是定力。如果學過南傳佛教上座部的人,或者學過最正宗的密宗法的,一定是打過坐的,懂得一點「四禪八定」的概念。如果你有緣遇到特別實修的師父,到能用他所傳授的法去做點事、幫人的時候,可能需要修15年以上,這是第一。第二,有很多法門天天坐禪,是為了覺悟,但是你練了15年還不開悟,為什麼呢?是師父和你之間彼此耽擱著時間,可能是師父在考驗你。那我是怎麼想的呢?要真解脫。如果今天明白了,明天就做解脫的事!

解脫了就立刻行動!所以剛剛教大家轉運的概念,第一要轉念,也叫轉心。一旦把心念轉過來了,就要去行動,就要去做對的事情。至於結果是否轉了好運,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你轉了心,轉了念,就應該開始行動。你明白,你要感恩,要勤快,要堅定,你不怕挫折,還要一直不斷地執行著自己做人的最好的原則。過了一定的時間,老闆發現你了,才會重用你,使你獲得提升的機會,獲得的更多。

轉念的過程也叫作開悟,轉念的本身就是開悟。開悟了就做明白的事情。比如說,我知道昨天打人罵人是錯的,現在我就是再生氣也絕對不打人罵人,這就對了。此外,我還要懂得去感恩別人曾經對我的好,這就是「明白了之後就開始行動」。

開悟了之後要做開悟的事情,要修法,修什麼法呢?修佛法。佛的含義是什麼呢?(弟子:大慈大悲。)對了,為什麼叫大慈大悲呢?就是普度眾生。

大慈大悲是佛陀的心性,而普度眾生是佛陀的行為。願望和行動這些名詞要分得清楚。比如說一個佛教徒開悟了,在修禪,開悟之後再修禪是為了什麼?普度眾生!佛教徒開悟了之後,不論是修禪也好,還是學醫也好,運動也好,念佛也好,建道場也好,塑佛像也好,乃至罵人也好,都是為了普度眾生。

究竟才能獲得覺悟

這個層次、關係我們弄清楚了。佛的含義就是大慈大悲。佛教之所以成為佛教,之所以讓我在很年輕時,從一個原本什麼都不信的人,能夠一直鑽研下去,是因為我覺得它不是迷信。它不是以「我就是神,你要信我,你就發財」之類的教義來教化大眾,而是教化我們要打破沙鍋問到底──追根到底便是究竟。

在漢傳佛教之中有一種看話禪(編註:又稱話頭禪)。指的是師兄弟或者同修之間,不常說鬼話、胡話,而是去究竟一件事情。譬如,如果你坐禪坐到腿痛了,痛得不得了。要想治這個痛也不難,就有師兄弟會問你:「誰在痛?」「我在痛啊。」「你哪裡痛啊?」「腿痛。」「哪個腿痛?」「右腿膝關節痛。」「你給我看一看,右腿膝關節哪個地方痛?」本來你正在痛,被師兄弟這麼一問之後,你再看看、觀照一下腿痛的地方,到底那個真正的痛點在哪裡?如果找到了那個痛點,感覺那個點像花生豆那樣大,再看看在花生豆那麼大的痛點裡頭,痛藏在哪裡,把它揪出來。但是你能找得到嗎?如果找不到,還痛嗎?當你真找、找不到的時候,它就不痛了,才發現痛也是虛的。

學佛之人要想覺悟,實際上要學會讓自己難堪,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去問清楚事物的根本起源。譬如:有個家財萬貫的人,突然有一天賠光了錢,他感到很痛苦,就問佛:「佛陀啊,我曾經燒過三米高的香給您,讓您保佑我,為什麼反倒賠錢了?」佛陀並不會回答他這個問題,因為他問的是廢話。很簡單,他為什麼要冒險投資啊?他的錢如果存到銀行裡,在通常的情況下,錢不會自己消失的,對不對?是他自己拿出去投資的,還怪佛幹嘛啊?他燒高香是保佑自己盡量別做傻事,結果燒了高香之後,他的賊心、賊膽越來越大了,當然就賠了。大家有發現這個問題了嗎?自己沒有經過這樣的事,在電影上也可以看到,真的是這樣。為什麼呢?一旦投資出去,錢就不是自己的了,就等於錢借給了別人,把「借」字省略,就叫「給」。如果對方還回來,那才是真的借,對不對?

我現在給大家說一個案例:假設你今天賠了錢了,我們來究竟一下,為什麼賠的?是因為你有錢賠。譬如,要讓我玩股票賠錢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肯定不買股票,我沒那閒錢。很多人買股票、買基金,這些錢是閒錢,閒嘛,反正閒在哪裡都是閒著,錢有時候就只是名相(編註:一切之事物,有名有相,耳可聞,謂之名,眼可見,謂之相)。有一天,不知道怎麼搞的,你的錢就屬於別人的名字了,這是因為錢在你這兒是多餘的,所以它才會消失,是你的生命不能承受這筆錢財,所以,當有了這個錢財,就光想著把錢弄出去。沒有錢的人,光想把錢弄到自己家,弄到自己口袋裡來;而有錢人一直發著什麼愁呢?就是愁著不知怎麼把錢花出去。這就是眾生相。

一旦你的錢沒有了之後,憤佛、怨天、怨地、怨人,怨自己瞎了眼看錯人。第一是你自己沒心眼,第二個是你沒有福報,如果有的話,也是你沒珍惜。人一旦有了恰當的福報,你不會放走它,但多了之後,一般人留不住。錢稍微多了的人,就都想著投資,資叫資金、錢、財物。投錢,就像我們小時候投石頭。請記住,很多時候投資出去,就如肉包子扔給狗一般,明白了吧?有句經典的話,包子扔給狗的那句話怎麼說的?(眾: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大家開悟了,明白這個錢是怎麼賠的了,就是這樣賠的,這就是人愚昧的行為。所以,是佛讓你賠錢的嗎?是你讓自己賠的,是貪欲所致。我們學佛要學著去究竟事物,大家懂「究竟」這個詞的意思了嗎?請大家記得這個詞,以後變成規律性的語言,究竟就是刨根問底。

減少貪欲,學會放下

我們通過禪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啊?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其實就是獲得智慧。因為眾生做了這麼多的惡業,如果不去究竟根本的話,就叫作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糊塗、愚癡、沒有知識。不是沒有文化,而是沒有知識,因為沒有知識,所以我們不懂,因為不懂才做錯事,對不對?就拿孩子來說,有些一歲或半歲的小孩在農村的地上爬,看到糖也放嘴裡;看到剩菜剩飯也放在嘴裡;你掉一枝鉛筆他也能放嘴裡,即使放不到嘴裡,還可能扎到眼睛呢。所以,眾生和一個孩子又有什麼差別呢?孩子犯的錯小,但是也許能把自己弄死、弄瞎,或是吃到了有毒的東西;而眾生因為愚癡,所犯的錯更大,都是很危險的。

看上去,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孩子所犯的錯誤略不相同,其實都差不多。不要說是人和神比,即使和一個知識比較豐富的人相比,如果是從深山跑出來的一個人,根本什麼都沒學過,不懂現代化的東西,也不知道怎樣為人處世,那麼他見到陌生人最基本的反應就是自我保護,對不對?假如他到了城市,和人見面要先握握手,別人一伸手說:「你好」,他馬上把手藏起來:「你幹嘛?你要抓我嗎?」就會有這樣的反應。

今天,讀書的人多了,大家都認識一點字,但是很多哲學的概念,以及怎樣讓自己活得更好的概念卻很缺乏。我們用盡所有的心力和方法就是想讓自己更好。修行之後也不一定全都放下,應該要思考適當地、逐步地放下,這樣反而覺得寬鬆了。就像剛才舉的例子,沒錢人想方設法甚至做夢都想把別人的錢拿到自己家來,不管是誰的錢,反正賺到了就拿回家來放著。真有錢了,第一筆錢用來使用,而當有了更多更多的錢之後,要怎麼做呢?

我們在學習之後,為了讓自己能夠學得更好,活得更自在,除了把錢拿回家來之外,也要學著刻意地、適當地拿出去分享。這不是破財,反而是消災,而且消自己災的時候還能夠利益別人。說利益眾生也許你聽不懂,你覺得那是佛做的事情,如果能利益你周圍的貧苦的人,多實用啊。不僅自己輕鬆,還讓別人獲得利益。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賠錢的,因為你不會做盲目的投資。當今社會,很多集團很會撈錢,撈錢越多也投資越多。而一旦金融風暴來臨,其實損傷最大的都不是實業,實實在在經營一個事業,不會賠錢的。

我們學佛是為了離苦得樂,這是真正的目的──讓自己解脫。無論你做任何事業,都要學會放下──即使你只在家裡經營老公、經營孩子,這也是一番非常好的事業。隨緣放下的概念,就是「度」的把握。而不是「既然要我隨緣放下,那麼老公、孩子我都不要了,房子也不要了。」你到底得找個房子住,要面對現實。放下是指放下過去百分百的貪。比如說你現在多了一百萬塊錢,原本要投資買股票,這個時候,如果你拿十萬塊錢請大家吃飯,再拿十萬塊錢供養給修行人,多好啊!其他的錢存起來,你就踏實了。減少貪欲,就是獲得。

曾經,有一個比較開悟的弟子,他的公司比較大。有一次,他有機緣碰到我,對我說:「求求師父指導一下。」

我說:「一般商業的事我是不管的。」

「您隨便給我什麼建議都行。我們想投資一個非常好的、國際著名的製藥公司,他們要建個工廠,我們正好有塊地,他需要的地方也正是我們那個地方,所以我們想合作。像他這麼大的公司,我們入多少股才好?」

他跟我說的時候,我腦子裡呈現的是「零」、「無」、「氣」三個內容,其實意思都是一樣的。他問我:「師父,怎麼樣?」

我說:「你這塊土地的市場價值多少錢?」

「怎麼說也得十個億吧。」

我說的是美金。他現在正好碰到我,我就把我的感覺告訴他了。他真的是有福,大約過了半年還是一年左右,記不清了,他刻意找到我,給我買了一只非常非常貴的錶,算是世界上最貴的錶,我也不敢戴。一開始我不懂,這小子給我什麼錶啊?我也沒見過上面的字兒,我就問錶店,一般錶店都說:「這什麼怪錶啊?」我從最初級的錶店問到最高級,好不容易找到最最高級的錶店,老闆驚嘆說:「我們店裡的鎮店之寶都不如它貴,真的是太貴了,絕版的,純手工的,這是瑞士什麼什麼大師做的,不信你看那個證書。」他拿出一些盒子給我看,說:「你看這是他的簽名,是他親手做的,價值老高了(編註:很貴的意思)。」我把送我錶的弟子找回來:「拿這麼貴的破玩意兒幹嘛,你是讓我戴還是讓我藏著啊?放在家裡怕丟了,戴在手上怕搶了,你這不是折磨我嗎?」(眾笑)

他夫妻倆跪著笑說:「師父啊,那是我們的一點供養。」

「那太貴了,我聽說這錶好幾百萬美金,你買什麼不好啊?你給我弄這麼貴的錶,真是讓我遭罪了,知道吧。幹嘛這麼破費啊?」

他說:「其實師父給我省了十個億,我給師父花這點錢,不是小意思嗎?」

我說:「投資成功啦?」

「沒有,您說感覺到『空』、『氣』、『零』這些東西,我就覺得不能做。」

既然師父有這種感應,他就說「不做」,放棄了。所有的人就像野狼一樣,看著肉誰不去吃?看到賺錢的機會,誰不想佔為己有啊?所以他一放棄,別的企業馬上就過去搶和這個國際製藥公司合作的機會,掏錢掏地。結果,與那家公司合作的人不如他底子厚,合作後虧大了,那人只好「移民」了。怎麼移的呢?逃亡式移民。(眾笑)因為那人拿大家融資來的錢去上市,但是根本收不回來了。如果那人家底有五個億的話,賠進去的也有十個億了。

這個人還真的是有福氣,有定力抵住了那麼大的誘惑,因為一旦他投資成功,十年之後可能又掙十個億,真不是小數字。因為他經常讀我的書,所以是有好處的。他也是不錯,很聰明,所以給我買個老貴老貴的錶,我嫌他浪費錢,他卻說我替他省了十個億,否則他的家業至少能失去一半。他能理解我所給的建議,並有悟性去把握時機。

最合理實用的是漸悟,布施供養要不求功德

我們不要盲目地把生活中的東西都放下,比如企業都不要了。有的時候,尤其是古代的佛教故事講的都是大覺悟者,說他們一下就覺悟了,什麼都不要了。我認為我們都是小覺悟者。覺悟分兩種,一種叫漸悟──漸漸地覺悟;一種叫頓悟。我比較喜歡漸悟,慢慢地來。今天覺悟,就做覺悟的事;今天是小覺悟,就別做某位大師所做的大覺悟的事情。慢慢來,自己能適應,合理又穩定地進步,我覺得這才是智慧。

覺悟要一步一步地應用於人生和生活之中,覺悟和人生要能實際地相互參照才可以。比如說,今天你來拜師,對我說:「師父,聽說你那麼有名,我把一半家產給你,有幾十萬。」好多人看了這個情況之後可能會悄悄罵我。首先,沒有人這樣說過;其次,如果有人這麼做,我也不要,因為我不會去妨礙別人的生活,這是第一。第二個,我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大的貪欲。第三個,錢財是你的,不是我的。你今天即使說要把錢財給我,我也不會要;就算今天你跟我學了法,開悟了,我也不會要,貴重的禮物我都受不了,更別說是你的家產了。是你的,就自己好好去用,用於你的生活。你放棄也好,布施也好,都要慢慢來,不可以追求快。在覺悟之中求快是危險的。

就像我們人生中,我們確實背了一百斤包袱,雖說是包袱,但同時也可能是生命中已經習慣的必需品。假如你今天把一切的包袱全部放在地上,你可能還真的不適應,會得輕鬆症、無壓症。還有,在高原缺氧地區的人,到了平原會不會活得更好呢?(眾:不一定。)不是不一定,是真不行。因為你從生下來就已經習慣了比如說含氧氣0.3%的空氣。而有一個地方,空氣中的氧氣比例是10%,一下高出很多倍的時候,你會怎樣呢?暈氧(註:在高原時血液中氧濃度低,而回到正常的氣壓和氧濃度環境,會使血液中的氧濃度發生變化,有的人身體適應較慢,會産生不適),這是生存習慣的問題。比如說深水魚,如果習慣了生活在大海兩百米深處,假如你把牠放到海平面這個高度來的時候,沒有了海水的壓力,牠就會死亡。

同樣的,修行也要慢慢來。我們要知道,我們是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才修行,而不是要放棄生活。有人說:「那我出家是放棄生活嗎?」問問我們今天在場的出家法師,你出家後放棄生活了嗎?沒有吧,你還是要面對生活,面對謀生。

一個真正慈悲的人,謀生的時候每天還想著怎麼樣讓眾生都有飯吃。是不是光這樣思考就夠了呢?還不行,還要思考有什麼方法、法力能讓眾生都有飯吃,能讓現在失業的人都找上工作,要用智慧。這是現實的事情,而不是妄想的事情。不怕大覺悟,就怕不覺悟。自己小小的一份開悟,那就是最實用的。

人類一直要學習,所以我覺得不斷學習,不斷開悟的過程,就像一層層上樓梯,真的挺好。大家抽空登一登山,別一口氣「咣、咣、咣」登到山頂,即使到了山頂可能也累得斷氣了,就看不到江山如此美好的感覺。我覺得,登山十步,就休息一會兒,在那兒喝會兒茶,品會兒道,最重要的是觀一觀那兒的風景。每一層的高度都有它的美麗;每攀登一次,就有你每一次所付出的心血。你真正登山的時候,真的會累,真累的時候就停下來欣賞風景,在那個高度所看到的世界會帶給你愉快的感覺。

當然,登到高高的山頂之後,「一覽眾山小」時的心胸開闊,讓我們的心好像一下就打開了。這個世界原來在我們的心裡,它通過我們的眼,融到我們的心。「原來這個世界這麼大,我還和我的鄰居賭氣,真無聊。」此後,我們還會因為摔了一個小碗而惋惜嗎?不會了,心一下就開了,很多事也就解決了。所以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風景。我喜歡的修行就該是這樣的,一步一台階,十步一回頭,這才是一個很好的意境。別怕自己的境界低,就怕從來沒境界;別怕自己悟性慢,就怕沒有獲得覺悟的機會。

所以,「捨」不是全扔掉的意思,而是減少貪欲,也是「布施」下去和「供養」出來的意思。布施和供養也不求一下就拿出很多錢。今天你見了貧苦的人、修行人,哪怕只供養一塊錢,這也可以叫作「捨」。「捨」能培養巨大的慈悲心,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財富,因為它本身就是放下,反而換來更多。

佛陀在《金剛經》裡說,如果有菩薩在布施的時候,執著於布施的名相和功德,這樣就毫無功德。回到現實,假如你今天要供養師父一百萬,數字夠大吧,師父也接受,你也不圖回報,你做了供養之後,如果不求得到功德和福報,難道你就沒有功德嗎?有。《金剛經》上所記載的這段經文,是佛講給達到了最高成就的上座、大悟性、大成就的弟子聽的。有這樣大發心的弟子,還執著於獲得嗎?別說功德了,一切都不能執著。但是佛並沒有讓你不要做功德,對不對?這是第一;第二個,如果今天我告訴你,你去布施、供養也毫無功德。這無異於給我們真正發大菩提心的弟子一個像死一般的考驗。如果你度眾生毫無功德,供養也毫無功德,那你還做嗎?做,就對了,那才叫無上功德。無上其實就是無執著,無法可比喻的高尚。

真要成為一個慈悲的人,就要在我們的人生之中去找這種真慈悲的影子,其實特別容易找。譬如,你媽會在給你餵奶的時候想著「孩子啊,吃一口奶一萬塊錢」嗎?(眾笑)她餵你的時候想的是:「孩子餓了,不能餓著他。」她給你擦屎擦尿的時候,手上臭臭的,而當她還是個姑娘的時候,連狗都不摸的。你當孩子的時候拉屎拉尿,臭臭的,可是當媽的聞著卻覺得香;雖然她身材變樣了,但依然挺幸福的。她並沒有因為怕自己失去了美麗和尊嚴而不餵你,不養你。只要是女人,就會愛自己所生的孩子,這就是媽的特性,那也是佛陀和大菩薩的特性。所以不計回報,不求功德的愛才是真母愛;不求回報的供養,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圖回報、不圖功德的布施才是真菩薩。這是《金剛經》裡佛陀教化的真義所在。這是說給有功底,有大發心、高品位的大菩薩聽的。

了解人和自然規律,用智慧之眼轉看人生壓力

用智慧的眼睛去看待人生壓力的時候,很多時候不是放下,而是轉看,就是轉念之後再去看過去這些事物,比如說家庭。有人說:「師父,我來禪修晚了,如果早兩年就好了。過去我還單身,現在我結婚兩年了,是不是來修行就要離婚、變成單身才能覺悟呢?如果我開悟了就要放棄家庭嗎?」真是有不少同修這樣跟我說,男女都有。如果早一些來禪修,說不定還急著找婆家呢。你沒有來晚,修行難道就是得拋棄丈夫或妻子嗎?不一定,我們盡量不要你拋棄現有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毒害嗎?不一定。你的煩惱可能是你自己製造的。

有的夫妻吵架,總是很煩惱。男方找到我,對我說:「有了婚姻之後,自己變得不快樂了。」

學了倆月之後,他又說:「師父我解脫了。」

「怎麼解脫了?」

「原來痛苦是我自己造成的。」

他娶了人家回家之後總是折磨人家,把人家當奴隸使喚,這樣當然不行。還有的人對對方要求過於完美,尤其是一些女人要求講衛生,要求一個男人睡覺之前刷牙、洗臉、洗腳,而且早晨起來還要刷牙、洗臉、洗澡。但比如北方地區到了寒冷的時候,讓妳洗妳也不會洗的,所以有時候要求過高了。或者,妳要妳丈夫出門之前打扮成妳心中的白馬王子的樣子,假如打扮不好看的話,妳怕給妳丟面子;但他如果真打扮得那麼漂亮,萬一被某個女施主看上了呢?妳難道不擔心嗎?要去思考反面的那點。一定要他打扮得好看是不行的,隨緣就好了,是個人就可以了。

如果妳想改變他,要慢慢來,不求急。如果要求快速的話,可能會帶來煩惱。因為年輕人的知識──對世界的認識以及對自己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就容易在盲目、妄想中去尋找對象。小女孩喜歡找個白馬王子,長得不白還不叫王子,不帥也不叫王子。其實過去很多開國皇帝長得挺醜的,他們的魅力是內在的,不是外在的。太年輕的孩子不懂這一點,所以要求過高,自己就受到了傷害。所以妳所受的苦、妳所受的傷還是自己的,對不對?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

所以我們的覺悟,要在生活中去對照。生活中的煩惱,不一定要快速地把它去除。比如說妳的丈夫給妳帶來苦,妳不要他了,但妳的境界並沒有因此提升,接下來苦的是妳自己。如果妳到了師父門下學習,也許妳用一種妄想式的方法去想師父。比如說:「師父,我侍奉你吃飯吧。」結果師父一個人吃了三個人的飯,比豬還能吃;師父睡覺的時候流著哈喇子(編註:口水),妳想:「這麼噁心啊,比我丈夫都噁心。走吧,原來是這麼一個無聊的人,還在這當師父,騙了那麼多人!」我沒失望,是妳失望了。本來妳是想解脫的,結果又產生第二次苦,讓你落入了深淵。絕望的深淵和苦是自己創造的,那是因為我們對世界、對人的認識太少,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博覽群書,了解眾生,了解自然的規律。

學以致用,以慈悲溫暖之心面對生活

我看到有兩種人面對小鳥時有不同的反應。他們同樣住在一個村子裡,農村都有院子,院子裡一般都有樹。我到一個人家做客,當時我們在樹下坐著,樹上一群小鳥「吱吱喳喳」地叫。這個主人說:「你看,這是上師的功德所致,所以那麼多鳥都來讚美、都來沾佛光。」其實平常他家也有鳥。他又拿些米灑在地上。我覺得我好幸福,不是因為他讚美我,而是覺得這個人的心性之中充滿了慈悲。第二天,我去另外一家做客,他們見到我也是很高興,他家樹上也來了一群鳥,鳥兒「吱吱喳喳」也是很喜悅的。

他說:「師父怕不怕聲音?」

「我不怕聲音。」

他就「咣」拿出個獵槍來。

我說:「幹嘛?」

「真煩人,牠們影響師父在這說話。我怕這些鳥兒亂上廁所。」他說的是文明的話。因為我們在樹下放張桌子喝茶,他怕那些鳥解糞便下來,所以才說「我把牠們打走!」

我說:「算了,別打了。如果怕牠們那樣,我們挪個地方就好了。」

他一看我這樣說,就解釋道:「我不是真打,是放空槍把牠們嚇走。」

「其實有眾生來你家是有福氣的事情。」

「這樣子啊,其實我槍裡沒子彈。」他也是不好意思,也有悟性。眾生的個性、體性因為因果、業力而不同,所以他們看到同樣的事物,一個心生喜悅,一個則是心生煩惱或排斥。排斥的人就會做出一些排斥的乃至傷害的舉動;歡喜的那個則不但接受,還去供養布施。我們大家都知道,第一個人是最幸福的,因為他認為這些鳥是吉祥的,心裡也喜悅。那另一家,難道只是煩鳥嗎?   

心中不淨,看一切都煩,那心中為什麼不淨呢?是因為業力燒身乃至五欲燒身啊!貪財好色之欲、貪得無厭之欲會燒得自己清淨不下來,所以看著一切都煩。大家稍稍懂點兒生活常識的都知道,如果家裡有鳥來,有燕子或鴿子自動飛來,是多麼吉祥的事情啊。鳥不像人那麼狡詐,牠覺得好,牠才會飛來,是這樣的。如果牠覺得你這裡好,而你不讓牠來,甚至想要殺死牠,那不就是不好了嗎?你這裡有殺氣的時候,鳥不會來,老鼠也不會來,你們家乾淨得連蟑螂都沒有,那我真的懷疑有問題。到了你們家之後,沒有人氣,這是最恐怖的。

我也去過這樣的人家,到了他家之後,發現他家刻意打掃了一下衛生。我坐在他家裡,總感覺像來開追悼會一樣,床單潔白無瑕,鞋子擺得像給遺體告別一般,那麼整齊而莊嚴。家裡開著冷氣,冷冰冰的,都可以不用買電冰箱了。雖然你看到的人兩眸含情,但是總覺得缺少點兒人氣,這是不好的。我們成天講風水,現在講氣就好了。我們要的是人氣、祥和之氣、溫暖之氣。你們家有狗有貓,也不疊被子,大家嘻嘻哈哈的,就特別充滿著人氣。就怕什麼都有規矩,其實這是不好的。對不起,我這樣說話可能衝撞了一大批人,是不是?(眾笑)

一個真正好的風水師,遇到那麼乾淨的家庭,應該會讓你去調整,比如說養幾隻鳥,有時候不好說你們家沒人氣,但家裡需要有點活物,有點生機,即使是養幾盆花讓你微笑也好。

有生氣的地方就有生命力,心裡就會是溫暖的,對人也會是溫暖的,看事情時也是幸福的。比方說看到這些鳥來:「啊!好幸福啊!你來給我唱歌啊?你來看我啊?」即使像個傻子般跟牠對話都行,我覺得那是活得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你以為自己是個智者,「咣」一槍把牠打跑、嚇跑:「看我這兒多乾淨啊!」幹嘛那麼乾淨啊?你又不是開餐館的,衛生局總會來檢查衛生,不需要,自己過關就是了,這樣才行。

佛教所說的「隨緣自在」,聽起來那麼自在,淡淡的感覺,但實際上有多麼重啊!我們想去用好它,去找隨緣自在的感覺,其實是多麼艱難啊!聽上去輕描淡寫,其實用起來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北(註:中國北方方言,指摸不著頭緒)。很難的,但是我們要學著去用它。

學以致用才是真覺悟;學而不用就是假覺悟;不學不用,那是沒用。沒用,就是維持著你原來的生命狀態,不知好也不知壞。我覺得知好、知壞、知善、知惡,人才有所遵從。不知好,不知壞,它的嚴重處在哪裡呢?以今天來說,就是不知生死,不知危險。好比一個從山裡來的牧民,從來沒進過城市,到了交通路口,紅燈的時候一樣往前走,生命的災難不就要產生了嗎?好多的事情都是這樣的。不知善惡,不知好壞,好比不懂交通規則,就有可能面臨死亡。懂得善惡,就能避開凶險,避開煩惱,避開讓自己產生痛苦和疾病的事情和緣起。

懂得因果,學會換位思考和慈悲寬容

與人為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偉大的教化;與人為善,不起惡念,便不種惡因,不種惡種。假如你對某人不好,原本是一個小小的傷害,但是他可能會反饋回來。有些殺人案的發生就是因為說了一句罵人的話。比如說,你一個不懂事的年輕人,罵了另外一個殘障青年,這個殘障青年是小兒麻痺,走不了路,你罵他殘疾的行為就是侮辱他了。他本來就生活得就好苦悶,生活得不容易,別人都能奔跑,他卻連路都走不了,甚至有很多大學不要他,即使書讀得好都不行。而且他的身體不好,腦部難道就沒有受刺激嗎?腦的發育就正常嗎?也許還會有其他的精神狀況。本來他這個無名火就憋了十幾年,假如他正處於最最無奈、最最苦悶,而且壓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時正好你再侮辱了他,他就可能做出傻事,把你殺了,這種情況都會有的。

我們看到好多殺人事件的時候,一般會同情受傷者,但是通常不了解整個案情的起因。其實,有好多的殺人案不是因為天大的仇恨,而是起於一個很小的事件,當這個起因演變成那麼大的爆炸力時,我們要去解讀這個人內心發生了什麼變化。對你來說,不過就是罵了他一句而已;甚至在被殺之後、當閻王爺審判的時候,還說:「我冤枉,我不過就罵了他一句,他就殺了我。他即使打我兩巴掌也好,為什麼要把我給殺了?」

閻王爺說:「你侮辱了別人,被殺也算活該吧!」

「那不對啊,怎麼我昨天罵的好幾個人都沒發火?」

因為你罵的那幾個人他們四肢齊全,和你是好朋友,你罵他,他罵你,大家都習慣了,但是當你罵了一個不該罵的人,這個罵人的行為就變成了火藥,變成了殺人的動力。早知是這樣的結果,你還敢罵人嗎?真的不敢了。

我們今天懂得了事物的因果關係,就要廣結善緣,廣泛地布施慈悲、溫暖、祥和、友誼、寬容。我們的能力、體力、智力、錢財、物品等若干方面都可以用來布施,廣結善緣。對老人,無論對方是不是妳的公婆、父母,都要去布施。妳的丈夫也是他爹媽生的,他爹媽愛他如掌上明珠,如果妳逼著讓他忘了娘,他們全家會視妳如死敵一般。這樣的情況,你們早晚都要離婚的,要明白這一點。如果妳的兄弟娶了媳婦,媳婦這樣對妳的母親,妳也會恨她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現在知道什麼行為是不好的了,如果想要未來更好,就要學會寬容。妳要是嫁人了,對待公婆要比自己的親爹媽還要孝敬才行。妳可以跟妳媽吵架,因為即使吵過架,妳媽不會恨你,妳也不會恨你媽,但是,妳和公婆之間並沒有生養的關係,就是不一樣,人類就是這麼現實,大家要面對現實才行。所以,妳要更加恭敬公婆,更加忍耐才行。妳在家的時候,妳媽盛飯給妳吃,妳還可以賴著不起床;但是如果妳出嫁了,妳要盛飯給妳新媽吃,而且換成妳那個新媽可以不起床。媳婦盛飯給婆婆,如果婆婆不想吃,除非是病倒了,要不就是生妳氣了。那妳怎麼辦呢?要更加努力去表達孝敬。妳不應該存有「好吧,老子盛飯給妳,妳不吃,我還不盛了呢,餓死妳算了。」這樣的心態,除非妳不要婚姻了,就是這麼簡單,後果就是這麼嚴重,而且果報當天就能發生。

人的一生不容易,要學會忍耐。怎麼辦呢?要學會理解,要換位思考,把妳的公婆想成是妳親爹媽,就什麼都能理解了。一個媳婦(註:北方稱嫁人的女人為媳婦)要想讓自己幸福的話,有一個能把握住50%的幸福的法寶,就是把妳的公公婆婆維護好,這麼一來也就算捆綁住妳丈夫的一半了。如果妳能對丈夫更加寬容和溫柔,也就綁住了他的靈魂,成了他心中高貴的聖母。這是一個密法,不外傳的。(眾笑)男女都一樣,我們去換位思考一下就好了,誰也不要高高在上。千萬記住,親情不是被逼迫的,而是被感化的。情是感化出來的,感化生情,逼迫生恨。不管你用什麼招兒,即使用的是暗招也一樣,因為你的意念出來的時候,對方已經接收到了,就是這麼簡單。

我所說的這些與我們現在修的法有關係嗎?有。道理上不懂,你怎麼能解脫?此刻跟我在這個課堂裡上課,你雖然清淨,但回家後還能清淨嗎?在面對生活的時候為什麼很慘、很受傷呢?就是不會做人,也就是沒把道理看清楚。所謂的道理,便是為人之道、為佛之道。為了利益大眾,我們通常得跨越家庭的概念,但是如果弄不懂家庭和家庭的結構,不懂家庭之中產生痛苦和幸福的概念,怎麼去教化大家呢?所以一定要學著先去讀懂道理,再去覺醒,覺醒了之後就不會再做糊塗的事情,你的情就平靜了,家中的爭吵也就平息了。家不是戰場,也不是激情場,而是平靜的慈愛場,這樣你才能夠真正地清淨。

我們先不說佛法所講的「深度的六根清淨」,先說「六根淺清淨」,就是聽不見罵街聲,聽不到吵架聲,聽不到離婚的悲泣聲,聽不到打孩子的聲音,聽不到公婆的責怨聲,這樣你才基本平靜。這幾種不平靜的聲音,能障礙所有的人成佛,只有能把家庭關係處理好、把握好的人,才是真佛。是否真覺悟,唯有紅塵走一遭,才是所有大修行者的一個試金石。你在真正的紅塵──家庭、生活、工作、企業、事業單位等場所走一圈,還都能做得好的話,才是真開悟了,否則,就是華而不實。我們要理解別人,順應眾生,而最好的順,就是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