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想觉悟,不一定得端坐如木雕泥塑,夜伴青灯古佛,即使在锅碗瓢盆交响曲的伴奏下、隐身于寻常百姓家,仍有可能契入觉悟之境。

如何才能觉悟?觉悟之后又要怎么做?金菩提宗师以幽默风趣的智慧之言、无上殊胜的大能量,引领您开启觉悟之门。

【你将获得】

  • 获得觉悟的多种方法
  • 学会放下,明白“减少贪欲执著即是获得”的道理
  • 了解人和自然规律
  • 了悟因果

【精选禅语】

  • 更宽容的世界观,能改变对人对事的看法与行为,进而使人生更美好。
  • 做一个善心的人,并且学会转心、转念,便能够转运。
  • 学佛,要学着去刨根问底、究竟事物的根本起源。
  • 减少贪欲,就是获得。
  • 修行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非放弃生活。
  • 不怕境界低,就怕没机会提升境界;不怕觉悟慢,就怕没机会觉悟。
  • 执著于功德,便无功德。
  • 以不求功德之心行布施供养,即无上功德。
  • 学以致用是真觉悟。
  • 逼迫生恨,感化生情。

【文字内容】

转念可以带来命运的转变

我们修行,就是将我们的无知、愚昧、罪业等带来的内在、外在的东西剥落掉。其实越是愚痴的人,越是生硬。听人讲话,三个人听同样的一句话,听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都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我问:“现在大家自在吗?”这时候就有人想:“师父是在问我心里自在吗?还是在问我身体自在吗?”还有人在想:“自不自在又有什么用呢?”还有超高境界的人想:“这些都不是我追求的,不知道。”可能这些不同的反应都是有的,这也叫作悟性。

悟性的差别来自于综合的原因。第一个是业的不同,也就是罪业的程度不同。比如罪业重的人,生在一个较苦的家庭,父母也稍稍愚昧一些,那他就要受更多苦。本来苦能让人觉悟,但是因为罪业深重,他一边受着苦,一边还愚昧,这样可能一生都没有开悟的机会,甚至一生都不能让自己转好运。其实人之所以转好运,有时也是开悟之后的一种现象。如果没有开悟的机会,也没有转运的机会,父母辛苦,自己更苦,延伸到将来子女还苦,这就是业力更重的表现。

而同样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是因为前世有一点德行,或者是曾经在佛菩萨前供养过、发过愿的人,佛菩萨不会放下他,会给他机会,会在他人生几个大阶段、大转折点的时候赐给他机遇,让他解脱,让他学习改变自己。有人抓住这个机遇,可能就开悟了。我这个时候所说的开悟不一定是成就——比如成就佛法、真正放下了众多的无明,不是这一种,而是心更开阔了,对人更好了,或者是更有统筹和领导能力了……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

再譬如说,你的父母亲做的是苦力的工作,本来你的命还是得做苦力,但是因为之前你的供养,哪怕是前世曾经在佛前献过一枝花,这个花不是买来的,而是前世在你要去见佛之前,你想着拿什么来表达心意——虽然你也不是特别信,但是总觉得祂是神灵,你就要供一下。看路上的小野花挺美的,你就把这朵美丽的花摘下献给了佛。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善因,到今世就有了开悟解脱的机缘。这个开悟解脱虽然不能成大德大道,不能成为至高的圣人,但是能够改变你的人生,改变你的生活状况,改变你对事物的一些看法,也叫转念、转型、转运,请记住。

开悟后就做开悟的事情

当我们做人的大意念,也就是意识、世界观开始变得更好、更宽容的时候,我们对人、对事时的行为肯定也跟着发生改变。比如过去见了小动物就打,现在不打了,给它留一条生路;过去见人就骂的,现在不骂了,乃至还能与人和平相处、交朋友、请人喝茶吃饭;人家结婚、有红白事时能够去随礼;别人盖房子搬家,还能去帮忙……一切都在改变着。从念头到行为到命运,自然会产生变化。

首先改变的是社会关系。比如你过去没有朋友,现在交了几个朋友,再顺水推舟下去,有可能某个朋友的表舅是一个公司的企业主,而这个公司正好需要一个司机,虽然动脑的活你不行,但是你会开车,开得还不错,干这些活没问题。

另外还要修感恩,既然亲戚朋友介绍你帮他舅舅这样一个有钱人开车,你首先要做到的是不伤害,反而要忠诚。为什么忠诚?你要感恩他雇用你的知遇之恩:感恩他给了你薪水,使你能够养活老婆孩子。孩子看到你发工资后,提了那么多菜回来,特别高兴。对于一个正常家庭来说,你买那么多菜,那么多肉;在夏天孩子热的时候,还能很自然地买汽水给他喝,买雪糕给他吃,这个孩子就很幸福。过去,因为钱少,孩子热得够呛啊,满脸通红地问你:“爸爸,我能吃雪糕吗?”“爸爸没钱,不准买,再说我就打你。”很多没钱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对孩子的。而现在,有人雇用你了,老板对你还不错,看你忠诚,还经常给你一些奖金,所以你手头宽裕了。

“买”其实不在于让孩子奢侈,而是一种父爱。家庭环境改变了,经济环境也改变了,你的心就更宽容了,就会以感恩之心回报你的老板。当老板在说话的时候,你认真听,并且赞叹:“老板真的有智慧啊!”你自然会有一种恭敬之心,之后你会很虚心地听人家说话、策划事情,观察人家大气而宽容自在的行为,你自然也会学到了。假如一个分公司的老总退休了,新的人又不太合格,你可能会在老板真缺人的时候跟他说:“让我先顶两个月,等你找到合适的人再换我下来。”老板看到你虽然是个司机,但觉得你的思维、表达以及各种行为的感觉真是有些智慧,还不错,稳重又大方,人品又好,心想:“那就试一试吧。”你上任之后,也许一试就超过过去一切做经理的人。所以,一个小小的改变会引发一连串的改变,甚至引发一生的改变。

什么叫转运啊?从心来转,要转心、转念头才能转运。转心──做一个善心的人,运气就转好了。

有些不开悟的同修在听我讲时,可能会说:“师父总是跟我们讲一些好听的故事,哪有那么多好老板啊?很多老板都是坏老板。”我其实也讲过很多难听的故事,听起来不自在的故事。我告诉你,不管是好老板或是坏老板,既然是老板就要用人,对不对?不用人的老板就不算老板,对不对?那叫小板(众笑)。既然是老板,最起码要有人替他做事,谁替他做事呢?是他认为还不错的人。谁为他管理更重要的事情呢?第一是忠诚的;第二是有能力的;再接下来是人品要好的──无贪欲,无私心,一切为了大事业为主的。员工所获得的薪水,是劳动所得,是公司老板所给以及奖赏的,这才是员工的所得。老板总是要用人的,你有没有被老板用好,做好本分的工作?你的能力,你的心是不是宽容的、慈悲的?你现在在我的课堂里,或许是宽容的、慈悲的,真到了公司干活的时候,平常没事还好,当稍稍有事时,可能你的心就经不起磨练了。比如说,老板给坐在你旁边的那位你认为的笨蛋、偷奸耍滑的同事涨了工资,而没给你涨;甚至你的顶头上司、旁边的人都在贬你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你还能保持慈悲心吗?不容易的,这需要定力。

其实我们这堂课修的就是定力。如果学过南传佛教上座部的人,或者学过最正宗的密宗法的,一定是打过坐的,懂得一点“四禅八定”的概念。如果你有缘遇到特别实修的师父,到能用他所传授的法去做点事、帮人的时候,可能需要修15年以上,这是第一。第二,有很多法门天天坐禅,是为了觉悟,但是你练了15年还不开悟,为什么呢?是师父和你之间彼此耽搁着时间,可能是师父在考验你。那我是怎么想的呢?要真解脱。如果今天明白了,明天就做解脱的事!

解脱了就立刻行动!所以刚刚教大家转运的概念,第一要转念,也叫转心。一旦把心念转过来了,就要去行动,就要去做对的事情。至于结果是否转了好运,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你转了心,转了念,就应该开始行动。你明白,你要感恩,要勤快,要坚定,你不怕挫折,还要一直不断地执行着自己做人的最好的原则。过了一定的时间,老板发现你了,才会重用你,使你获得提升的机会,获得的更多。

转念的过程也叫作开悟,转念的本身就是开悟。开悟了就做明白的事情。比如说,我知道昨天打人骂人是错的,现在我就是再生气也绝对不打人骂人,这就对了。此外,我还要懂得去感恩别人曾经对我的好,这就是“明白了之后就开始行动”。

开悟了之后要做开悟的事情,要修法,修什么法呢?修佛法。佛的含义是什么呢?(弟子:大慈大悲。)对了,为什么叫大慈大悲呢?就是普度众生。

大慈大悲是佛陀的心性,而普度众生是佛陀的行为。愿望和行动这些名词要分得清楚。比如说一个佛教徒开悟了,在修禅,开悟之后再修禅是为了什么?普度众生!佛教徒开悟了之后,不论是修禅也好,还是学医也好,运动也好,念佛也好,建道场也好,塑佛像也好,乃至骂人也好,都是为了普度众生。

究竟才能获得觉悟

这个层次、关系我们弄清楚了。佛的含义就是大慈大悲。佛教之所以成为佛教,之所以让我在很年轻时,从一个原本什么都不信的人,能够一直钻研下去,是因为我觉得它不是迷信。它不是以“我就是神,你要信我,你就发财”之类的教义来教化大众,而是教化我们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追根到底便是究竟。

在汉传佛教之中有一种看话禅(编注:又称话头禅)。指的是师兄弟或者同修之间,不常说鬼话、胡话,而是去究竟一件事情。譬如,如果你坐禅坐到腿痛了,痛得不得了。要想治这个痛也不难,就有师兄弟会问你:“谁在痛?”“我在痛啊。”“你哪里痛啊?”“腿痛。”“哪个腿痛?”“右腿膝关节痛。”“你给我看一看,右腿膝关节哪个地方痛?”本来你正在痛,被师兄弟这么一问之后,你再看看、观照一下腿痛的地方,到底那个真正的痛点在哪里?如果找到了那个痛点,感觉那个点像花生豆那样大,再看看在花生豆那么大的痛点里头,痛藏在哪里,把它揪出来。但是你能找得到吗?如果找不到,还痛吗?当你真找、找不到的时候,它就不痛了,才发现痛也是虚的。

学佛之人要想觉悟,实际上要学会让自己难堪,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去问清楚事物的根本起源。譬如:有个家财万贯的人,突然有一天赔光了钱,他感到很痛苦,就问佛:“佛陀啊,我曾经烧过三米高的香给您,让您保佑我,为什么反倒赔钱了?”佛陀并不会回答他这个问题,因为他问的是废话。很简单,他为什么要冒险投资啊?他的钱如果存到银行里,在通常的情况下,钱不会自己消失的,对不对?是他自己拿出去投资的,还怪佛干嘛啊?他烧高香是保佑自己尽量别做傻事,结果烧了高香之后,他的贼心、贼胆越来越大了,当然就赔了。大家有发现这个问题了吗?自己没有经过这样的事,在电影上也可以看到,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呢?一旦投资出去,钱就不是自己的了,就等于钱借给了别人,把“借”字省略,就叫“给”。如果对方还回来,那才是真的借,对不对?

我现在给大家说一个案例:假设你今天赔了钱了,我们来究竟一下,为什么赔的?是因为你有钱赔。譬如,要让我玩股票赔钱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肯定不买股票,我没那闲钱。很多人买股票、买基金,这些钱是闲钱,闲嘛,反正闲在哪里都是闲着,钱有时候就只是名相(编注:一切之事物,有名有相,耳可闻,谓之名,眼可见,谓之相)。有一天,不知道怎么搞的,你的钱就属于别人的名字了,这是因为钱在你这儿是多余的,所以它才会消失,是你的生命不能承受这笔钱财,所以,当有了这个钱财,就光想着把钱弄出去。没有钱的人,光想把钱弄到自己家,弄到自己口袋里来;而有钱人一直发着什么愁呢?就是愁着不知怎么把钱花出去。这就是众生相。

一旦你的钱没有了之后,愤佛、怨天、怨地、怨人,怨自己瞎了眼看错人。第一是你自己没心眼,第二个是你没有福报,如果有的话,也是你没珍惜。人一旦有了恰当的福报,你不会放走它,但多了之后,一般人留不住。钱稍微多了的人,就都想着投资,资叫资金、钱、财物。投钱,就像我们小时候投石头。请记住,很多时候投资出去,就如肉包子扔给狗一般,明白了吧?有句经典的话,包子扔给狗的那句话怎么说的?(众: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大家开悟了,明白这个钱是怎么赔的了,就是这样赔的,这就是人愚昧的行为。所以,是佛让你赔钱的吗?是你让自己赔的,是贪欲所致。我们学佛要学着去究竟事物,大家懂“究竟”这个词的意思了吗?请大家记得这个词,以后变成规律性的语言,究竟就是刨根问底。

减少贪欲,学会放下

我们通过禅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啊?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其实就是获得智慧。因为众生做了这么多的恶业,如果不去究竟根本的话,就叫作无明。

什么是无明呢?糊涂、愚痴、没有知识。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没有知识,因为没有知识,所以我们不懂,因为不懂才做错事,对不对?就拿孩子来说,有些一岁或半岁的小孩在农村的地上爬,看到糖也放嘴里;看到剩菜剩饭也放在嘴里;你掉一枝铅笔他也能放嘴里,即使放不到嘴里,还可能扎到眼睛呢。所以,众生和一个孩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孩子犯的错小,但是也许能把自己弄死、弄瞎,或是吃到了有毒的东西;而众生因为愚痴,所犯的错更大,都是很危险的。

看上去,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孩子所犯的错误略不相同,其实都差不多。不要说是人和神比,即使和一个知识比较丰富的人相比,如果是从深山跑出来的一个人,根本什么都没学过,不懂现代化的东西,也不知道怎样为人处世,那么他见到陌生人最基本的反应就是自我保护,对不对?假如他到了城市,和人见面要先握握手,别人一伸手说:“你好”,他马上把手藏起来:“你干嘛?你要抓我吗?”就会有这样的反应。

今天,读书的人多了,大家都认识一点字,但是很多哲学的概念,以及怎样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概念却很缺乏。我们用尽所有的心力和方法就是想让自己更好。修行之后也不一定全都放下,应该要思考适当地、逐步地放下,这样反而觉得宽松了。就像刚才举的例子,没钱人想方设法甚至做梦都想把别人的钱拿到自己家来,不管是谁的钱,反正赚到了就拿回家来放着。真有钱了,第一笔钱用来使用,而当有了更多更多的钱之后,要怎么做呢?

我们在学习之后,为了让自己能够学得更好,活得更自在,除了把钱拿回家来之外,也要学着刻意地、适当地拿出去分享。这不是破财,反而是消灾,而且消自己灾的时候还能够利益别人。说利益众生也许你听不懂,你觉得那是佛做的事情,如果能利益你周围的贫苦的人,多实用啊。不仅自己轻松,还让别人获得利益。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赔钱的,因为你不会做盲目的投资。当今社会,很多集团很会捞钱,捞钱越多也投资越多。而一旦金融风暴来临,其实损伤最大的都不是实业,实实在在经营一个事业,不会赔钱的。

我们学佛是为了离苦得乐,这是真正的目的──让自己解脱。无论你做任何事业,都要学会放下──即使你只在家里经营老公、经营孩子,这也是一番非常好的事业。随缘放下的概念,就是“度”的把握。而不是“既然要我随缘放下,那么老公、孩子我都不要了,房子也不要了。”你到底得找个房子住,要面对现实。放下是指放下过去百分百的贪。比如说你现在多了一百万块钱,原本要投资买股票,这个时候,如果你拿十万块钱请大家吃饭,再拿十万块钱供养给修行人,多好啊!其他的钱存起来,你就踏实了。减少贪欲,就是获得。

曾经,有一个比较开悟的弟子,他的公司比较大。有一次,他有机缘碰到我,对我说:“求求师父指导一下。”

我说:“一般商业的事我是不管的。”

“您随便给我什么建议都行。我们想投资一个非常好的、国际著名的制药公司,他们要建个工厂,我们正好有块地,他需要的地方也正是我们那个地方,所以我们想合作。像他这么大的公司,我们入多少股才好?”

他跟我说的时候,我脑子里呈现的是“零”、“无”、“气”三个内容,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他问我:“师父,怎么样?”

我说:“你这块土地的市场价值多少钱?”

“怎么说也得十个亿吧。”

我说的是美金。他现在正好碰到我,我就把我的感觉告诉他了。他真的是有福,大约过了半年还是一年左右,记不清了,他刻意找到我,给我买了一只非常非常贵的表,算是世界上最贵的表,我也不敢戴。一开始我不懂,这小子给我什么表啊?我也没见过上面的字儿,我就问表店,一般表店都说:“这什么怪表啊?”我从最初级的表店问到最高级,好不容易找到最最高级的表店,老板惊叹说:“我们店里的镇店之宝都不如它贵,真的是太贵了,绝版的,纯手工的,这是瑞士什么什么大师做的,不信你看那个证书。”他拿出一些盒子给我看,说:“你看这是他的签名,是他亲手做的,价值老高了(编注:很贵的意思)。”我把送我表的弟子找回来:“拿这么贵的破玩意儿干嘛,你是让我戴还是让我藏着啊?放在家里怕丢了,戴在手上怕抢了,你这不是折磨我吗?”(众笑)

他夫妻俩跪着笑说:“师父啊,那是我们的一点供养。”

“那太贵了,我听说这表好几百万美金,你买什么不好啊?你给我弄这么贵的表,真是让我遭罪了,知道吧。干嘛这么破费啊?”

他说:“其实师父给我省了十个亿,我给师父花这点钱,不是小意思吗?”

我说:“投资成功啦?”

“没有,您说感觉到‘空’、‘气’、‘零’这些东西,我就觉得不能做。”

既然师父有这种感应,他就说“不做”,放弃了。所有的人就像野狼一样,看着肉谁不去吃?看到赚钱的机会,谁不想佔为己有啊?所以他一放弃,别的企业马上就过去抢和这个国际制药公司合作的机会,掏钱掏地。结果,与那家公司合作的人不如他底子厚,合作后亏大了,那人只好“移民”了。怎么移的呢?逃亡式移民。(众笑)因为那人拿大家融资来的钱去上市,但是根本收不回来了。如果那人家底有五个亿的话,赔进去的也有十个亿了。

这个人还真的是有福气,有定力抵住了那么大的诱惑,因为一旦他投资成功,十年之后可能又挣十个亿,真不是小数字。因为他经常读我的书,所以是有好处的。他也是不错,很聪明,所以给我买个老贵老贵的表,我嫌他浪费钱,他却说我替他省了十个亿,否则他的家业至少能失去一半。他能理解我所给的建议,并有悟性去把握时机。

最合理实用的是渐悟,布施供养要不求功德

我们不要盲目地把生活中的东西都放下,比如企业都不要了。有的时候,尤其是古代的佛教故事讲的都是大觉悟者,说他们一下就觉悟了,什么都不要了。我认为我们都是小觉悟者。觉悟分两种,一种叫渐悟──渐渐地觉悟;一种叫顿悟。我比较喜欢渐悟,慢慢地来。今天觉悟,就做觉悟的事;今天是小觉悟,就别做某位大师所做的大觉悟的事情。慢慢来,自己能适应,合理又稳定地进步,我觉得这才是智慧。

觉悟要一步一步地应用于人生和生活之中,觉悟和人生要能实际地相互参照才可以。比如说,今天你来拜师,对我说:“师父,听说你那么有名,我把一半家产给你,有几十万。”好多人看了这个情况之后可能会悄悄骂我。首先,没有人这样说过;其次,如果有人这么做,我也不要,因为我不会去妨碍别人的生活,这是第一。第二个,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贪欲。第三个,钱财是你的,不是我的。你今天即使说要把钱财给我,我也不会要;就算今天你跟我学了法,开悟了,我也不会要,贵重的礼物我都受不了,更别说是你的家产了。是你的,就自己好好去用,用于你的生活。你放弃也好,布施也好,都要慢慢来,不可以追求快。在觉悟之中求快是危险的。

就像我们人生中,我们确实背了一百斤包袱,虽说是包袱,但同时也可能是生命中已经习惯的必需品。假如你今天把一切的包袱全部放在地上,你可能还真的不适应,会得轻松症、无压症。还有,在高原缺氧地区的人,到了平原会不会活得更好呢?(众:不一定。)不是不一定,是真不行。因为你从生下来就已经习惯了比如说含氧气0.3%的空气。而有一个地方,空气中的氧气比例是10%,一下高出很多倍的时候,你会怎样呢?晕氧(注:在高原时血液中氧浓度低,而回到正常的气压和氧浓度环境,会使血液中的氧浓度发生变化,有的人身体适应较慢,会産生不适),这是生存习惯的问题。比如说深水鱼,如果习惯了生活在大海两百米深处,假如你把它放到海平面这个高度来的时候,没有了海水的压力,它就会死亡。

同样的,修行也要慢慢来。我们要知道,我们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才修行,而不是要放弃生活。有人说:“那我出家是放弃生活吗?”问问我们今天在场的出家法师,你出家后放弃生活了吗?没有吧,你还是要面对生活,面对谋生。

一个真正慈悲的人,谋生的时候每天还想着怎么样让众生都有饭吃。是不是光这样思考就够了呢?还不行,还要思考有什么方法、法力能让众生都有饭吃,能让现在失业的人都找上工作,要用智慧。这是现实的事情,而不是妄想的事情。不怕大觉悟,就怕不觉悟。自己小小的一份开悟,那就是最实用的。

人类一直要学习,所以我觉得不断学习,不断开悟的过程,就像一层层上楼梯,真的挺好。大家抽空登一登山,别一口气“咣、咣、咣”登到山顶,即使到了山顶可能也累得断气了,就看不到江山如此美好的感觉。我觉得,登山十步,就休息一会儿,在那儿喝会儿茶,品会儿道,最重要的是观一观那儿的风景。每一层的高度都有它的美丽;每攀登一次,就有你每一次所付出的心血。你真正登山的时候,真的会累,真累的时候就停下来欣赏风景,在那个高度所看到的世界会带给你愉快的感觉。

当然,登到高高的山顶之后,“一览众山小”时的心胸开阔,让我们的心好像一下就打开了。这个世界原来在我们的心里,它通过我们的眼,融到我们的心。“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我还和我的邻居赌气,真无聊。”此后,我们还会因为摔了一个小碗而惋惜吗?不会了,心一下就开了,很多事也就解决了。所以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风景。我喜欢的修行就该是这样的,一步一台阶,十步一回头,这才是一个很好的意境。别怕自己的境界低,就怕从来没境界;别怕自己悟性慢,就怕没有获得觉悟的机会。

所以,“舍”不是全扔掉的意思,而是减少贪欲,也是“布施”下去和“供养”出来的意思。布施和供养也不求一下就拿出很多钱。今天你见了贫苦的人、修行人,哪怕只供养一块钱,这也可以叫作“舍”。“舍”能培养巨大的慈悲心,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财富,因为它本身就是放下,反而换来更多。

佛陀在《金刚经》里说,如果有菩萨在布施的时候,执著于布施的名相和功德,这样就毫无功德。回到现实,假如你今天要供养师父一百万,数字够大吧,师父也接受,你也不图回报,你做了供养之后,如果不求得到功德和福报,难道你就没有功德吗?有。《金刚经》上所记载的这段经文,是佛讲给达到了最高成就的上座、大悟性、大成就的弟子听的。有这样大发心的弟子,还执著于获得吗?别说功德了,一切都不能执著。但是佛并没有让你不要做功德,对不对?这是第一;第二个,如果今天我告诉你,你去布施、供养也毫无功德。这无异于给我们真正发大菩提心的弟子一个像死一般的考验。如果你度众生毫无功德,供养也毫无功德,那你还做吗?做,就对了,那才叫无上功德。无上其实就是无执著,无法可比喻的高尚。

真要成为一个慈悲的人,就要在我们的人生之中去找这种真慈悲的影子,其实特别容易找。譬如,你妈会在给你喂奶的时候想着“孩子啊,吃一口奶一万块钱”吗?(众笑)她喂你的时候想的是:“孩子饿了,不能饿着他。”她给你擦屎擦尿的时候,手上臭臭的,而当她还是个姑娘的时候,连狗都不摸的。你当孩子的时候拉屎拉尿,臭臭的,可是当妈的闻着却觉得香;虽然她身材变样了,但依然挺幸福的。她并没有因为怕自己失去了美丽和尊严而不喂你,不养你。只要是女人,就会爱自己所生的孩子,这就是妈的特性,那也是佛陀和大菩萨的特性。所以不计回报,不求功德的爱才是真母爱;不求回报的供养,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图回报、不图功德的布施才是真菩萨。这是《金刚经》里佛陀教化的真义所在。这是说给有功底,有大发心、高品位的大菩萨听的。

了解人和自然规律,用智慧之眼转看人生压力

用智慧的眼睛去看待人生压力的时候,很多时候不是放下,而是转看,就是转念之后再去看过去这些事物,比如说家庭。有人说:“师父,我来禅修晚了,如果早两年就好了。过去我还单身,现在我结婚两年了,是不是来修行就要离婚、变成单身才能觉悟呢?如果我开悟了就要放弃家庭吗?”真是有不少同修这样跟我说,男女都有。如果早一些来禅修,说不定还急着找婆家呢。你没有来晚,修行难道就是得抛弃丈夫或妻子吗?不一定,我们尽量不要你抛弃现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毒害吗?不一定。你的烦恼可能是你自己制造的。

有的夫妻吵架,总是很烦恼。男方找到我,对我说:“有了婚姻之后,自己变得不快乐了。”

学了俩月之后,他又说:“师父我解脱了。”

“怎么解脱了?”

“原来痛苦是我自己造成的。”

他娶了人家回家之后总是折磨人家,把人家当奴隶使唤,这样当然不行。还有的人对对方要求过于完美,尤其是一些女人要求讲卫生,要求一个男人睡觉之前刷牙、洗脸、洗脚,而且早晨起来还要刷牙、洗脸、洗澡。但比如北方地区到了寒冷的时候,让你洗你也不会洗的,所以有时候要求过高了。或者,你要你丈夫出门之前打扮成你心中的白马王子的样子,假如打扮不好看的话,你怕给你丢面子;但他如果真打扮得那么漂亮,万一被某个女施主看上了呢?你难道不担心吗?要去思考反面的那点。一定要他打扮得好看是不行的,随缘就好了,是个人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改变他,要慢慢来,不求急。如果要求快速的话,可能会带来烦恼。因为年轻人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就容易在盲目、妄想中去寻找对象。小女孩喜欢找个白马王子,长得不白还不叫王子,不帅也不叫王子。其实过去很多开国皇帝长得挺丑的,他们的魅力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太年轻的孩子不懂这一点,所以要求过高,自己就受到了伤害。所以你所受的苦、你所受的伤还是自己的,对不对?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

所以我们的觉悟,要在生活中去对照。生活中的烦恼,不一定要快速地把它去除。比如说你的丈夫给你带来苦,你不要他了,但你的境界并没有因此提升,接下来苦的是你自己。如果你到了师父门下学习,也许你用一种妄想式的方法去想师父。比如说:“师父,我侍奉你吃饭吧。”结果师父一个人吃了三个人的饭,比猪还能吃;师父睡觉的时候流着哈喇子(编注:口水),你想:“这么噁心啊,比我丈夫都噁心。走吧,原来是这么一个无聊的人,还在这当师父,骗了那么多人!”我没失望,是你失望了。本来你是想解脱的,结果又产生第二次苦,让你落入了深渊。绝望的深渊和苦是自己创造的,那是因为我们对世界、对人的认识太少,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博览群书,了解众生,了解自然的规律。

学以致用,以慈悲温暖之心面对生活

我看到有两种人面对小鸟时有不同的反应。他们同样住在一个村子里,农村都有院子,院子里一般都有树。我到一个人家做客,当时我们在树下坐着,树上一群小鸟“吱吱喳喳”地叫。这个主人说:“你看,这是上师的功德所致,所以那么多鸟都来赞美、都来沾佛光。”其实平常他家也有鸟。他又拿些米洒在地上。我觉得我好幸福,不是因为他赞美我,而是觉得这个人的心性之中充满了慈悲。第二天,我去另外一家做客,他们见到我也是很高兴,他家树上也来了一群鸟,鸟儿“吱吱喳喳”也是很喜悦的。

他说:“师父怕不怕声音?”

“我不怕声音。”

他就“咣”拿出个猎枪来。

我说:“干嘛?”

“真烦人,它们影响师父在这说话。我怕这些鸟儿乱上厕所。”他说的是文明的话。因为我们在树下放张桌子喝茶,他怕那些鸟解粪便下来,所以才说“我把它们打走!”

我说:“算了,别打了。如果怕它们那样,我们挪个地方就好了。”

他一看我这样说,就解释道:“我不是真打,是放空枪把它们吓走。”

“其实有众生来你家是有福气的事情。”

“这样子啊,其实我枪里没子弹。”他也是不好意思,也有悟性。众生的个性、体性因为因果、业力而不同,所以他们看到同样的事物,一个心生喜悦,一个则是心生烦恼或排斥。排斥的人就会做出一些排斥的乃至伤害的举动;欢喜的那个则不但接受,还去供养布施。我们大家都知道,第一个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认为这些鸟是吉祥的,心里也喜悦。那另一家,难道只是烦鸟吗?   

心中不净,看一切都烦,那心中为什么不净呢?是因为业力烧身乃至五欲烧身啊!贪财好色之欲、贪得无厌之欲会烧得自己清净不下来,所以看着一切都烦。大家稍稍懂点儿生活常识的都知道,如果家里有鸟来,有燕子或鸽子自动飞来,是多么吉祥的事情啊。鸟不像人那么狡诈,它觉得好,它才会飞来,是这样的。如果它觉得你这里好,而你不让它来,甚至想要杀死它,那不就是不好了吗?你这里有杀气的时候,鸟不会来,老鼠也不会来,你们家乾净得连蟑螂都没有,那我真的怀疑有问题。到了你们家之后,没有人气,这是最恐怖的。

我也去过这样的人家,到了他家之后,发现他家刻意打扫了一下卫生。我坐在他家里,总感觉像来开追悼会一样,床单洁白无瑕,鞋子摆得像给遗体告别一般,那么整齐而庄严。家里开着冷气,冷冰冰的,都可以不用买电冰箱了。虽然你看到的人两眸含情,但是总觉得缺少点儿人气,这是不好的。我们成天讲风水,现在讲气就好了。我们要的是人气、祥和之气、温暖之气。你们家有狗有猫,也不叠被子,大家嘻嘻哈哈的,就特别充满着人气。就怕什么都有规矩,其实这是不好的。对不起,我这样说话可能冲撞了一大批人,是不是?(众笑)

一个真正好的风水师,遇到那么乾净的家庭,应该会让你去调整,比如说养几只鸟,有时候不好说你们家没人气,但家里需要有点活物,有点生机,即使是养几盆花让你微笑也好。

有生气的地方就有生命力,心里就会是温暖的,对人也会是温暖的,看事情时也是幸福的。比方说看到这些鸟来:“啊!好幸福啊!你来给我唱歌啊?你来看我啊?”即使像个傻子般跟它对话都行,我觉得那是活得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你以为自己是个智者,“咣”一枪把它打跑、吓跑:“看我这儿多乾净啊!”干嘛那么乾净啊?你又不是开餐馆的,卫生局总会来检查卫生,不需要,自己过关就是了,这样才行。

佛教所说的“随缘自在”,听起来那么自在,淡淡的感觉,但实际上有多么重啊!我们想去用好它,去找随缘自在的感觉,其实是多么艰难啊!听上去轻描淡写,其实用起来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北(注:中国北方方言,指摸不着头绪)。很难的,但是我们要学着去用它。

学以致用才是真觉悟;学而不用就是假觉悟;不学不用,那是没用。没用,就是维持着你原来的生命状态,不知好也不知坏。我觉得知好、知坏、知善、知恶,人才有所遵从。不知好,不知坏,它的严重处在哪里呢?以今天来说,就是不知生死,不知危险。好比一个从山里来的牧民,从来没进过城市,到了交通路口,红灯的时候一样往前走,生命的灾难不就要产生了吗?好多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不知善恶,不知好坏,好比不懂交通规则,就有可能面临死亡。懂得善恶,就能避开凶险,避开烦恼,避开让自己产生痛苦和疾病的事情和缘起。

懂得因果,学会换位思考和慈悲宽容

与人为善,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特别伟大的教化;与人为善,不起恶念,便不种恶因,不种恶种。假如你对某人不好,原本是一个小小的伤害,但是他可能会反馈回来。有些杀人案的发生就是因为说了一句骂人的话。比如说,你一个不懂事的年轻人,骂了另外一个残障青年,这个残障青年是小儿麻痺,走不了路,你骂他残疾的行为就是侮辱他了。他本来就生活得就好苦闷,生活得不容易,别人都能奔跑,他却连路都走不了,甚至有很多大学不要他,即使书读得好都不行。而且他的身体不好,脑部难道就没有受刺激吗?脑的发育就正常吗?也许还会有其他的精神状况。本来他这个无名火就憋了十几年,假如他正处于最最无奈、最最苦闷,而且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时正好你再侮辱了他,他就可能做出傻事,把你杀了,这种情况都会有的。

我们看到好多杀人事件的时候,一般会同情受伤者,但是通常不了解整个案情的起因。其实,有好多的杀人案不是因为天大的仇恨,而是起于一个很小的事件,当这个起因演变成那么大的爆炸力时,我们要去解读这个人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你来说,不过就是骂了他一句而已;甚至在被杀之后、当阎王爷审判的时候,还说:“我冤枉,我不过就骂了他一句,他就杀了我。他即使打我两巴掌也好,为什么要把我给杀了?”

阎王爷说:“你侮辱了别人,被杀也算活该吧!”

“那不对啊,怎么我昨天骂的好几个人都没发火?”

因为你骂的那几个人他们四肢齐全,和你是好朋友,你骂他,他骂你,大家都习惯了,但是当你骂了一个不该骂的人,这个骂人的行为就变成了火药,变成了杀人的动力。早知是这样的结果,你还敢骂人吗?真的不敢了。

我们今天懂得了事物的因果关系,就要广结善缘,广泛地布施慈悲、温暖、祥和、友谊、宽容。我们的能力、体力、智力、钱财、物品等若干方面都可以用来布施,广结善缘。对老人,无论对方是不是你的公婆、父母,都要去布施。你的丈夫也是他爹妈生的,他爹妈爱他如掌上明珠,如果你逼着让他忘了娘,他们全家会视你如死敌一般。这样的情况,你们早晚都要离婚的,要明白这一点。如果你的兄弟娶了媳妇,媳妇这样对你的母亲,你也会恨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现在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了,如果想要未来更好,就要学会宽容。你要是嫁人了,对待公婆要比自己的亲爹妈还要孝敬才行。你可以跟你妈吵架,因为即使吵过架,你妈不会恨你,你也不会恨你妈,但是,你和公婆之间并没有生养的关系,就是不一样,人类就是这么现实,大家要面对现实才行。所以,你要更加恭敬公婆,更加忍耐才行。你在家的时候,你妈盛饭给你吃,你还可以赖着不起床;但是如果你出嫁了,你要盛饭给你新妈吃,而且换成你那个新妈可以不起床。媳妇盛饭给婆婆,如果婆婆不想吃,除非是病倒了,要不就是生你气了。那你怎么办呢?要更加努力去表达孝敬。你不应该存有“好吧,老子盛饭给你,你不吃,我还不盛了呢,饿死你算了。”这样的心态,除非你不要婚姻了,就是这么简单,后果就是这么严重,而且果报当天就能发生。

人的一生不容易,要学会忍耐。怎么办呢?要学会理解,要换位思考,把你的公婆想成是你亲爹妈,就什么都能理解了。一个媳妇(注:北方称嫁人的女人为媳妇)要想让自己幸福的话,有一个能把握住50%的幸福的法宝,就是把你的公公婆婆维护好,这么一来也就算捆绑住你丈夫的一半了。如果你能对丈夫更加宽容和温柔,也就绑住了他的灵魂,成了他心中高贵的圣母。这是一个密法,不外传的。(众笑)男女都一样,我们去换位思考一下就好了,谁也不要高高在上。千万记住,亲情不是被逼迫的,而是被感化的。情是感化出来的,感化生情,逼迫生恨。不管你用什么招儿,即使用的是暗招也一样,因为你的意念出来的时候,对方已经接收到了,就是这么简单。

我所说的这些与我们现在修的法有关系吗?有。道理上不懂,你怎么能解脱?此刻跟我在这个课堂里上课,你虽然清净,但回家后还能清净吗?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为什么很惨、很受伤呢?就是不会做人,也就是没把道理看清楚。所谓的道理,便是为人之道、为佛之道。为了利益大众,我们通常得跨越家庭的概念,但是如果弄不懂家庭和家庭的结构,不懂家庭之中产生痛苦和幸福的概念,怎么去教化大家呢?所以一定要学着先去读懂道理,再去觉醒,觉醒了之后就不会再做糊涂的事情,你的情就平静了,家中的争吵也就平息了。家不是战场,也不是激情场,而是平静的慈爱场,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地清净。

我们先不说佛法所讲的“深度的六根清净”,先说“六根浅清净”,就是听不见骂街声,听不到吵架声,听不到离婚的悲泣声,听不到打孩子的声音,听不到公婆的责怨声,这样你才基本平静。这几种不平静的声音,能障碍所有的人成佛,只有能把家庭关系处理好、把握好的人,才是真佛。是否真觉悟,唯有红尘走一遭,才是所有大修行者的一个试金石。你在真正的红尘──家庭、生活、工作、企业、事业单位等场所走一圈,还都能做得好的话,才是真开悟了,否则,就是华而不实。我们要理解别人,顺应众生,而最好的顺,就是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