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中,黃金一直被認為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在現代,黃金也廣泛地用於各行各業。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全球每年黃金的平均開採量為3000噸,其中50-60%的黃金用於首飾製作;30-40%用於金融投資;10%用於工業及高科技領域。然而,在黃金閃爍迷人的外表背後,金礦開採產業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和破壞。

形狀不同的黃金礦

 金礦開採造成的地質災害

金礦按其存儲狀態,可分為岩金礦和砂金礦。岩金指的是藏於各類岩石縫隙中的金元素,其中以石英礦脈裡的藏量最為豐富;而砂金是地表淺層的岩金,在風化和流水沖刷後沉積而形成,形如細砂,多藏於鬆散的坡積物和海洋、河流沉積物中的礦床。無論是岩金礦還是砂金礦的開採,都會對地形、地貌造成嚴重的破壞。

岩金礦與砂金礦的開採,對地形、地貌造成嚴重的破壞。
岩金礦與砂金礦的開採,對地形、地貌造成嚴重的破壞。

岩金礦的開採主要分為露天開採和地下開採。露天開採對地表土層和植被的破壞是直接而具有毀滅性的,大量的土地會因此而喪失生產力。地下開採則可能會造成土地的大面積塌陷,形成一個比開採面積更大的下沉盆地。地表的塌陷和拉伸變形會產生裂縫和地面傾斜,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石流等地質災害。此外,在山裡挖洞尋找金礦脈,可能使山體出現裂痕,導致大面積的山崩。不僅如此,開礦所產生的廢石中大多含有汞、砷、鉛、鋅等重金屬,當廢石遭風化或雨水侵蝕後,釋放出這些重金屬,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山裡挖洞尋找金礦脈
砂金礦的礦床多位於河流中,開採過程不僅會對開採區域的農田、草地造成毀壞

砂金礦的礦床多位於河流中,開採過程不僅會對開採區域的農田、草地造成毀壞,還會因為破壞了河床及土地結構的穩定性而造成水土流失、山崩和土石流。更嚴重的是,開採過程中所堆積的廢石會阻塞河道,致使水位升高、河流改道,造成汛期時的嚴重洪澇災害。如中國廣西省的一處礦區,便曾因開採金礦而造成河道阻塞,河床抬高近2米,當山洪爆發時,臨近的整個村莊被淹沒,數公頃農田遭到沖毀。

開採砂金礦造成的河流沿岸地貌的改變

氰化物的使用和排放

金礦的開採會破壞地形地貌,煉金過程也會產生嚴重的化學汙染。為了提煉分散於礦石中的金微粒,大型礦場多使用氰化鈉、氰化鉀,將礦石中的金溶解出來。氰化物是一種劇毒物質,也被稱為毒藥之王。據計算,每製作一枚金戒指,就會產生20噸含有氰化物及其他有毒重金屬的廢水。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礦場,因為相關的管理措施不完善,通常會將煉金的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海洋之中,對水質造成極大的汙染,也對海洋生命帶來極大的危害。

煉金過程產生的污染廢水排放到河流中

為了避免直接的汙染,很多礦場會築壩來盛裝廢水,然而大壩並不能完全解決汙染問題。因為含有毒性的廢水仍然能滲入泥土和地下水之中,也可能因為處理不當而發生災難性的洩露。如2014年發生在加拿大卑詩省的金銅礦廢水洩露,使2500萬立方米含有氰化鈉的汙水直接排入卑詩省內陸水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廢水洩露事件並非偶然,據統計,全世界有約3500個容納礦場廢水的大壩,大型的洩露事件平均每年都會發生1-2次。

金銅礦廢水洩漏造成河川汙染

煉金時的汞汙染

相對於大型礦場所使用的氰化物,手工和小規模礦場多使用汞來提煉黃金。隨著近幾十年金價的飆升,使用汞來提煉黃金已成為全球數百萬窮人的主要生存手段,他們貢獻了全球近20%的黃金產量。

隨之而來的是極其嚴峻的汞汙染問題。手工和小規模礦場每年造成的汞汙染高達1000噸,是世界最大的汞汙染源,甚至比燃煤發電廠的汞排放量還要高。汞是一種劇毒的重金屬,能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和腎臟造成極大損傷。如1956年發生在日本水俁灣的汞汙染事件,導致數千人出現嚴重的手足麻痺、運動障礙、聽力及語言障礙、神經錯亂、身體畸形,甚至死亡。

汞汙染的水源與泥土

最令人擔憂的是,汞的危害性不僅局限於其使用區域。當排放出來的汞被水生物或動物食用吸收後,會聚集在體內無法排出,並隨著食物鏈進入更高一級的動物體內,最終累積在以魚蝦等海鮮為食的野生動物和人的身體中。以美國為例,許多汞汙染都並非因當地排放所致,而是通過進口海鮮等食物進入到美國。

攤販上販售的海鮮

結語

無論是現代化的大型礦場,還是更為原始的手工和小規模礦場,在金礦開採過程中對地形地貌的嚴重破壞,和煉金時所使用的有毒物質,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危害與影響。作為消費者,我們很少有機會看到金光閃耀背後的那一幕,但它卻是真實存在的。金礦開採對環境所造成的各種汙染與破壞,不僅是礦場和各國政府要積極解決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應該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因為所有對地球造成的傷害,最終危害的還是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