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种下的种子是「因」,结出的果实就是「果」,有「因」一定會產生「果」,這是自然界中的必然規律。

生活中,人們的行為、乃至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因」,在時空的輪轉下,最終都會觸發它所對應的「果」,而人們對於這個「果」的感受,就是「報」。具體而言,不同的「因」會得到何種不同的「果」,又會感受到怎樣的「報」?

點開這部影片,跟隨金菩提宗師深入學習因果論的道理,從而規避錯誤、少走彎路,讓人生少一些痛苦和煩惱。在日常的起心動念中,即可創造幸福的因。

【你將獲得】

  • 認識因果論
  • 「種善因,結善果」的方法
  • 如何做一個自覺的人

【精選禪語】

  • 無論今天所感受到是「好」還是「不好」、「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果報」。
  • 當真煩惱來臨的時候,幾乎難以逃脫,其本質是惡業所帶來的果報。
  • 「自覺」就是懂得自我約束,自我約束能力強的人,是最理智、最智慧的人。

【文字内容】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因果。因果,是佛教最重要的理論思想之一。所謂因果論,就是「有原因,有結果」。比如,今天有人感冒發燒,原因可能是他之前的疲勞,或者被傳染了流感。它都是有原因的。再比如,你為什麼唱歌?因為你快樂。你為什麼要去運動?因為你需要健康。你為什麼讀書?因為你需要知識。人們做一件事情,都是有一個需求,之後又會產生一個結果。

因果,是一種自然現象。歷史上不同的哲學家,對於這個現象有著各自不同的總結,而釋迦牟尼佛的總結更加清晰、更加明確,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學習。

回到因果論的根本道理上來,無論我們今天感受到的是好,還是不好,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都是「果報」。一般人通常把「果報」認為是一個佛教的專有名詞,但其實它普遍存在於自然界。換另外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秋收」——秋天的收穫。

例如,你在三年前種了一棵蘋果樹,每一年都要剪枝、施肥、澆水、管理、呵護。三年之後,它結出了很多蘋果,你感覺好喜悅、好幸福。用這個例子來解釋「果報」的話,「果」,第一代表果實,第二代表收穫。「報」,指的是帶給你的感受,統稱為「果報」。如果在你種樹的時候,並不知道它是什麼樹,等收穫的時候才發現是特別酸的蘋果,導致你那口本來就不好的老牙,在咬了一口酸蘋果之後,酸得牙痛了三天,這個也叫做果報。為啥你得到酸的果報呢?因為你在三年前種的是酸蘋果樹。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3年前,有人因賭氣而開車,不小心撞死了一個人,但是自己開車逃跑了。3年或是若干年之後,會不會發生一些由這件事情而產生出來的另外一些事情呢?也許有可能。

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個人的負罪感會讓他心裡形成一個陰影,致使他經常做惡夢。雖然他逃跑了,警察沒有抓到他,使他並未因此受到法律上的制裁,可是因為這件事情,他總是在夢中驚醒,甚至因此落下病根。如果被撞者的靈魂總是出現在他的夢中,來驚擾他,甚至是來索命。什麼叫索命?就是要他的命。最後他可能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可能他的精神會頹廢掉、腎臟會毀掉、心臟會壞掉。一旦出現這樣的果報,他其實會更痛苦。

接下來舉一些正面的例子。如果一位老師,特別喜歡孩子,又很認真地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老師總是很善良、很積極地去教導他、指導他、鼓勵他。10年後,這個孩子可能成為一個很傑出的人才,甚至回來報答這位老師。讓老師覺得好幸福,好榮耀!這時候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種果報,而且是一種成就的、幸福的、正面的果報。老師會覺得自己沒有白做教師這個職業,並且因為教出這麼好的學生而感到榮耀、幸福。

講到幸福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美妙。但是,當遇到惡劣的果報時,人們才知道什麼叫作「寸步難行」,會覺得人生太苦了!苦的果報,我相信人人都感受過,無論你的年齡多大。當苦難來臨的時候,真讓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無法逃脫。

人生中什麼樣的苦都有,每個人苦的經歷都不一樣,有時真會讓人感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非常不容易。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選擇輕生,了卻自己的生命。因為他感覺沒有活路可走了,眼前沒有解脫的路,只有障礙,只有死亡,使他不敢也不能再面對人生中的種種煩惱,最後選擇自我了斷,離開這個世界。

當果報來的時候,好的是真幸福,惡的是真煩惱,而且這種煩惱常常不是找兩個朋友說說話、聊聊天就可以化解的。當真煩惱來臨的時候,幾乎讓人難以逃脫。這樣的煩惱,即是惡業的果報。

懂得「因果」之後,就要遵循佛的教導,要「從善」,也就是制止住惡心、惡行,還要諸善奉行。凡是吉祥的、善良的,就多順從、多參與;凡是惡的,尤其是自己明確知道的惡劣行為,比如小偷小摸,雖然看似不是大問題,但自己知道這是不好的,就都不要去做。

要學會約束自己,制止自己做出惡劣、錯誤的行為,這也叫作「自覺」。「自覺」也是自我約束,自我約束能力越強的人,也是最理智、最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