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的种子是“因”,结出的果实就是“果”,有“因”一定会产生“果”,这是自然界中的必然规律。

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乃至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因”,在时空的轮转下,最终都会触发它所对应的“果”,而人们对于这个“果”的感受,就是“报”。具体而言,不同的“因”会得到何种不同的“果”,又会感受到怎样的“报”?

点开这部影片,跟随金菩提宗师深入学习因果论的道理,从而规避错误、少走弯路,让人生少一些痛苦和烦恼。在日常的起心动念中,即可创造幸福的因。

【你将获得】

  • 认识因果论
  • “种善因,结善果”的方法
  • 如何做一个自觉的人

【精选禅语】

  • 无论今天所感受到是“好”还是“不好”、“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果报”。
  • 当真烦恼来临的时候,几乎难以逃脱,其本质是恶业所带来的果报。
  • “自觉”就是懂得自我约束,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是最理智、最智慧的人。

【文字内容】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因果。因果,是佛教最重要的理论思想之一。所谓因果论,就是“有原因,有结果”。比如,今天有人感冒发烧,原因可能是他之前的疲劳,或者被传染了流感。它都是有原因的。再比如,你为什么唱歌?因为你快乐。你为什么要去运动?因为你需要健康。你为什么读书?因为你需要知识。人们做一件事情,都是有一个需求,之后又会产生一个结果。

因果,是一种自然现象。历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于这个现象有着各自不同的总结,而释迦牟尼佛的总结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回到因果论的根本道理上来,无论我们今天感受到的是好,还是不好,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都是“果报”。一般人通常把“果报”认为是一个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其实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换另外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秋收”——秋天的收获。

例如,你在三年前种了一棵苹果树,每一年都要剪枝、施肥、浇水、管理、呵护。三年之后,它结出了很多苹果,你感觉好喜悦、好幸福。用这个例子来解释“果报”的话,“果”,第一代表果实,第二代表收获。“报”,指的是带给你的感受,统称为“果报”。如果在你种树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树,等收获的时候才发现是特别酸的苹果,导致你那口本来就不好的老牙,在咬了一口酸苹果之后,酸得牙痛了三天,这个也叫做果报。为啥你得到酸的果报呢?因为你在三年前种的是酸苹果树。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3年前,有人因赌气而开车,不小心撞死了一个人,但是自己开车逃跑了。3年或是若干年之后,会不会发生一些由这件事情而产生出来的另外一些事情呢?也许有可能。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人的负罪感会让他心里形成一个阴影,致使他经常做恶梦。虽然他逃跑了,警察没有抓到他,使他并未因此受到法律上的制裁,可是因为这件事情,他总是在梦中惊醒,甚至因此落下病根。如果被撞者的灵魂总是出现在他的梦中,来惊扰他,甚至是来索命。什么叫索命?就是要他的命。最后他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能他的精神会颓废掉、肾脏会毁掉、心脏会坏掉。一旦出现这样的果报,他其实会更痛苦。

接下来举一些正面的例子。如果一位老师,特别喜欢孩子,又很认真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善良、很积极地去教导他、指导他、鼓励他。10年后,这个孩子可能成为一个很杰出的人才,甚至回来报答这位老师。让老师觉得好幸福,好荣耀!这时候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种果报,而且是一种成就的、幸福的、正面的果报。老师会觉得自己没有白做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因为教出这么好的学生而感到荣耀、幸福。

讲到幸福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美妙。但是,当遇到恶劣的果报时,人们才知道什么叫作“寸步难行”,会觉得人生太苦了!苦的果报,我相信人人都感受过,无论你的年龄多大。当苦难来临的时候,真让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无法逃脱。

人生中什么样的苦都有,每个人苦的经历都不一样,有时真会让人感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非常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轻生,了却自己的生命。因为他感觉没有活路可走了,眼前没有解脱的路,只有障碍,只有死亡,使他不敢也不能再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烦恼,最后选择自我了断,离开这个世界。

当果报来的时候,好的是真幸福,恶的是真烦恼,而且这种烦恼常常不是找两个朋友说说话、聊聊天就可以化解的。当真烦恼来临的时候,几乎让人难以逃脱。这样的烦恼,即是恶业的果报。

懂得“因果”之后,就要遵循佛的教导,要“从善”,也就是制止住恶心、恶行,还要诸善奉行。凡是吉祥的、善良的,就多顺从、多参与;凡是恶的,尤其是自己明确知道的恶劣行为,比如小偷小摸,虽然看似不是大问题,但自己知道这是不好的,就都不要去做。

要学会约束自己,制止自己做出恶劣、错误的行为,这也叫作“自觉”。“自觉”也是自我约束,自我约束能力越强的人,也是最理智、最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