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人生的很多痛苦、煩惱,都是因為自我意識太強而生出來的。比如別人有的「我」沒有、別人會的「我」不會、別人看「我」的眼神不對了、別人跟「我」說話的語氣不好了……等等。當「我執心」過重時,貪慾心、嫉妒心、甚至嗔恨心也都會隨之生起,不僅讓自己痛苦不堪,也會給週邊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破除「我執」,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金菩提宗師在這部影片中講述了一個秘訣:以慈悲心來對治。那麼,什麼是慈悲?在生活中如何實踐慈悲?當不知不覺陷入負面覺受中時,如何及時跳脫出來?歡迎聆聽金菩提宗師開示,從一個個生動的生活實例中,見證慈悲與我執、公正與得失所帶來的不同覺受與人生境界。

【你將獲得】

  • 認識自我意識太強烈的弊端
  • 淡化得失心的方法
  • 理解什麼是慈悲
  • 體悟《心經》的「中間」狀態,學會用公正、公平的心看待事物
  • 認識煩惱和覺受的關係,不上五官的當
  • 學會用慈悲溝通大能量

【精選禪語】

  • 很多痛苦和煩惱,都是自己造出來的。
  • 自我意識太重,就會引來痛苦。
  • 很多的精神疾病,都是因為太自私、太自我而產生的。
  • 想要破除煩惱,做一個真正慈悲的人,就要淡化自我意識。
  • 增加慈悲心,便能減少得失心,煩惱也會隨之減少。
  • 不騙人,就是慈悲;害人時下不去手,就是慈悲;當負面心理產生時,能及時覺察並反思,也是慈悲。
  • 懂得反思自己的人,能減少錯誤和傷害的行為。
  • 慈悲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
  • 貪心升起,眼睛就會看不清是非,有如盲人。
  • 貪婪和愚昧,會限制人的精神高度。
  • 讓人感到愉悅的,未必是好事;讓人感到痛苦的,未必是壞事。
  • 我們常常上了自己五官的當。
  • 有所執就會所偏。
  • 心境越大,溝通的能量就會越強大。
  • 當我們有了更高的境界、更強烈的慈悲心之後,可能音容並沒有改變,但是會變得非常有魅力,讓大家越看越順眼。
  • 想要學習慈悲心,就要有一種真正的愛的奉獻。

【文字内容】

我在和大家交流的過程之中,發現人們很多的痛苦、煩惱,都是自己造出來的。舉例來說,我們在修建禪堂的時候,有一位同修也想發心。她原本準備出十萬塊錢,在功德榜上留下名字,希望將這個功德迴向給她自己。

過了一會兒,另外一個同修對我說:「師父,我出五萬塊錢,也把我的名字寫上功德榜行不行?」

我說:「可以。」

出十萬塊錢的那位同修聽到之後就非常痛苦,窩在那裡哭。我看到了,問她說:「妳剛才還很喜悅又發心,現在為什麼哭呢?」

她說:「我能不能把捐的錢減少一點?」她開始找理由:「其實我的錢還有用處,我出租的那十套房子,還得付利息和貸款給銀行……。」

我說:「那妳想減多少呢?」

她說:「我只出五萬行不行?」

我說:「可以。」

這下她高興起來了,對我說:「師父,我不哭了,剛才我錯了。」

過一會兒又有一個人來了:「師父,我出三萬,能不能也幫我把名字寫上功德榜?」

我說:「可以。」

接下來變成兩三個人一起哭。出五萬塊錢的那位同修也哭著說:「師父,其實我也在供房,每個月也要付房貸給銀行,我能不能少出點,也把我的名字寫上?」

我說:「可以。」

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個人:「師父,我出八千,名字能不能寫上功德榜?」

我說:「可以。」

結果前面幾個人又一起哭了,而且還不是假哭,是真哭。最後大家都改成捐八千了。所以我才說,人們有好多煩惱、痛苦都是自己的心所造的。

痛苦來自於我執

讓人們感到痛苦的是什麼呢?是「自我意識太重」。當自我意識太重之後,痛苦一定會來。自我意識通常會透過哪些事情表現出來?又會造成哪些煩惱呢?

以先天的部分為例,所謂先天,就是媽媽將我們生下來之後原本的樣子。當大家成年之後就會開始比較,比如說,「你看,他們長得不如我好看」,或是「我長得比他們都醜」、「我長得比他們都矮」、「我比他們都窮」、「他們歌唱得好,我不會唱歌」、「他們會跳舞,我不會跳」……。當有了對比之後,痛苦馬上就來了。

還有很多人會說,「我在公司裡頭是一個很實在的人,而且很認真工作,可是我不擅於表達。老闆都只給那些特別會表達的人漲工資、提升職位。因為我不擅於表達,所以這種好事情總落不到我頭上來。」在比較之下,人們就會感到痛苦,而人們之所以會比較,就是因為有自我意識。當自我意識產生之後,痛苦就開始了。

依據我的觀察,當我和很多自閉症、憂鬱症等相關精神疾病的人士交流、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之所以會罹患相關疾病,原因就是太自私,也就是「太自我」了。

我所說的精神疾病,指的並非遺傳性的,而是後天的。來自於遺傳的腦結構、腦細胞,決定了人們的智力,然而,有些人的大腦、長相、五官都很正常,為什麼反倒不出家門了?沒有工作的時候,感覺特別苦,一旦去工作之後,又總覺得看誰都不順眼,好像人人都給他氣受,因此感到很煩惱,反正怎樣都沒有好日子過。

失業待在家裡頭覺得煩惱,光想自殺;有了工作之後,看見人也煩惱——有人說閒話了,有人比他會表達了,還有人比他會拍馬屁了……,事事都令他很煩惱,這都是自我之心太重所造成的。

我們在修行之中,不妨做做反思和對比。比如說有位女士看見兩個男士在比較誰帥的時候,當下,長得比較不帥的那個就會有點煩惱,而旁觀的這位女士只是名觀眾,她並不會因此而煩惱,因為這件事情與她沒有關係。

當自我意識太強之後,煩惱便起來了。我覺得這些煩惱的起因可能既不是錢財的多少,或是得不到真正的愛情、買房子之類的大事,反而都是一些小小的事情,使人每天都感到煩惱。因此,若想真正地破除這些煩惱,成為一個真正有慈悲心的人,就要把自我意識降低一些。

慈悲心與得失心

具體分析一下什麼是自我。所謂將自我意識減少一些,是要減少什麼呢?就是減少得失之心,這樣煩惱才能減少。

在我所遇到的人之中,各種不同階級的人都有,若以金錢的角度來區分的話,即使那些比普通人富有得多的人,也有很多煩惱。有些貧窮的人會羨慕富貴的人,想著如果自己有那麼多錢,不知會有多快樂。但是等他有了錢之後,才發現自己竟然因為錢多而煩惱起來了。

人們總是彼此羨慕的。縱觀歷史,古今中外有很多高官都說,「我不做官了,我要去做百姓。」但是偏偏有很多百姓都拚命想做官。有很多人拚命地讀書、考試、升官、賺錢,就是希望能過上更高級的、衣食無憂的日子。可是等真的做了官、過上更好的日子之後,反而被折磨得受不了,說,「我要去做普通百姓,我要過尋常日子,可能這樣才能讓我更快樂。」這就叫作彼此羨慕。

無論大家是否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請問大家覺得快樂嗎?通常,很少有人能很自信地說「我很快樂」。當然,抹乾眼淚之後,人們可能是快樂的,但是在平常的時間裡,人們不一定談得上快樂,能保持平靜都已經很了不起了,表示至少在做人上有了一定的高度。

所謂的高度,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是「不要太敏感」,也就是自我得失心不那麼強烈,不那麼敏感,煩惱就會減少。第二就是「要有慈悲心」,因為增加慈悲心能讓自己的得失心減少。

得失心與慈悲心雖然是各自獨立的,可是如果各自解釋的話,大家不容易學到手,會覺得即使聽師父講了,而且聽了好多遍,可是到了運用的時候,還是不太會用。因此,我將得失心與慈悲心這兩個搭配起來說,以幫助大家理解與運用。大家到這兒來跟我學習,我也就倚老賣老,把我的想法和我所理解的事情告訴大家,大家自行分析運用。

慈悲,從不傷害開始

只要加強慈悲心,就會淡化得失心。但是,什麼叫慈悲?要我說的話,最初級的慈悲,至少應該做到一點,就是在要害人或想害人的時候,自己是捨不得下手的。慈悲,不一定就是要救度眾生,要真能做到救度眾生,那已經不僅是慈悲,而是非常慈悲了。

比如,作為一個食品公司的老闆,你為了增添食品風味,刻意在公司所生產的食品中放了塑化劑和化學添加劑。但是在聽了我講的慈悲心之後,你就再也下不了手了,我覺得這就表示你已經開始變得慈悲了。下一步,如果你的慈悲心再加強一些的話,你不僅不會在食品中放一些化學添加劑,甚至會使用更好的原料來製做食品,並且將售價再降低一點。若能做到這樣,那你就更慈悲了!

所謂的慈悲,並不是要你將公司的產品都「只送不賣」。偶爾送給需要的人是可以的,但如果總是送的話,哪來那麼多的資源啊?

我覺得一個人只要不騙人,或是在想害人的時候下不了手,就是慈悲。此外,當自己產生爭鋒吃醋的嫉妒心時,能夠立刻意識到並且問自己:我這是不慈悲了吧?我的嫉妒心冒出來了吧?能有這種自覺和感知的人,也是慈悲的。

身為平凡人,大家在做事的過程之中,難免不小心會產生一些傷害的心理、負面的心理。每當遇上這種時刻,人生境界稍高一點、慈悲心多一點的人,會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小人之心產生了,或者嫉妒之心、或憤怒之心產生了,就開始有意識地反省自己,那該怎麼辦呢?讓自己平靜下來。這個時候,本來差點出口的話不說了,差點下的狠手也停止住了,並且開始靜下來思考當下的心情和對錯,或者等兩個小時之後再來解決問題。

保持對自我的警覺

更高境界的人,可能一剎那間就覺察到自己的嫉妒心起來了,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馬上在內心向對方說對不起。雖然表面上看不出異狀,但他內心已經過一番內省。

比如,公司招聘員工的時候,一個女性主管看到另一個比自己年輕、漂亮,又有學識、又能幹的女生來面試,心想:哇!如果我招她進來,會不會連自己的工作都沒了?還是不要吧!一旦她真的那麼做了,對公司來說就是損失。然而,如果她是一個境界高尚的人,當她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馬上就會在心裡承認錯誤,並且歡喜接受這個不論在能力或長相上都比自己好的人。相反地,一般人若是碰上相同情況,心裡一定會嘀咕著,「那不行,那對我來說是個危險信號。」

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要隨時保持警覺。高境界的人就是因為對自己的言行,乃至起心動念的警覺性,通常在一瞬間就能反應過來,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實,當更高境界的人遇到更大的是非時,偶爾也會被障礙住,有的人也需要思考七天,才能從障礙中走出來。希望大家至少開始懂得思考,能夠辨認出自己的錯誤。一個懂得思考的人,其實就已經是個有慈悲心的人了,這樣的人就會少犯錯、少傷害。當然,當大家修得更好之後,不僅會少犯錯、少傷害,還會返回來做更多付出、利益他人的事,為他人多送出一份愛、一份慈悲。

持中守正之道

當我們華人說「送出愛」的時候,總以為是送出一份愛情,以為是對別人放電,等著對方回應。就像兩艘船航行於暗夜的海上一樣,靠著船上的信號燈互相回應。事實上,慈悲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慈悲的愛並不需要說出來,更不該期望對方要有所表示,不需要的。

慈悲就是「幫你是我自己樂意的事,你有沒有回報是你的問題」。要判斷自己境界的高低,當遇到感受特別好或特別不愉快的事情時,一定要覺察自己的心是什麼樣子的狀態。

最好的心境即是平靜、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這聽起來有點複雜,其實就像《心經》裡所描述的:「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也就是既不乾淨也不骯髒,既不生也不死,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我把這句話運用於思考、判斷事情的時候,是將它視為一種概念的。有人可能會誤以為《心經》就是這麼用的嗎?既是,也不是。但是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概念用於思考,也就是當思考時,讓自己保持在一種「中道」(編註:遠離是非二元對立)的狀態。換句話說,思考時,要以公正、清淨的意念判斷事情。

有所執著,就會有所偏倚。比方有人喜歡吃辣,但多數人吃不了辣,偏辣的飲食便是一種偏執的行為。再比如中國山西人愛吃酸的,那也是一種偏執。因為只有山西省的人愛吃那麼酸,別的省的人就受不了,那就叫作偏。

一旦偏了,就會不公正。西方人的法院通常會樹立一尊正義女神(Justitia)的塑像,女神一手提著天平,一手持劍,且眼睛是蒙著的。以布蒙眼,象徵著不以肉眼視人,既看不見誰是誰,便能沒有偏見,就如天平一般,保持著公平、公正的心態。

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也需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以一種清淨公正的心來判斷自己的對錯與事物的好壞,就會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

眼前便宜貪不得

人一旦有了偏執,就可能會出現錯誤。有些行為正是因為偏執所產生的,畢竟誰不愛自己啊?比如有些人喜歡貪小便宜,然而,無論做人、做事、做生意都喜歡貪便宜的人,此時此刻所貪的便宜,三年後幾乎都會成為麻煩。

以做小生意為例,無論在任何一個國家,無論你是開一家公司、一家店或是一間餐館,如果一開始你潛意識裡就想著要少繳稅,多些收益,又因為不懂帳而亂記帳,或者故作糊塗,先把帳記亂再說,認為反正政府也查不到。即使三年內不出問題,但隨著你積累的資金大了,或是餐館變大之後,總有一天,當政府查帳的時候,結果將會如何呢?

如果一開始你因為不懂帳而亂記帳,遭稅務局的人查出帳務有問題,等營運上軌道之後,即使你後來的帳記得公平、合理,稅務局也會在你身上貼標籤,戴著有色眼鏡看你,將你視為一個故意記錯帳的人。甚至即使你是合法的,他們也會先懷疑你不合法。

以上的過失一旦遭政府罰款,你所付出的罰款金額,肯定比繳納百分之百的稅金還要多,必定會損失慘重。此外,假設你此生的帳目不清楚,將會留給子女無盡的麻煩。比如你是販毒的,你的收入肯定無法清清楚楚地入帳對不對?有一天,如果你突然死了,將這一筆現金留給子女,你的子女可能就慘了,他們不僅享受不到這筆錢財所帶來的好處,反而可能會因為這筆錢財而遭到傷害。

得失、利弊,不能單以金錢或數字來衡量。作為普通的社會階級,有時候我們自以為看到的是利,其實都是弊,都是災難。請問災難是利還是弊?只要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印證。那麼我們該怎樣做人呢?我認為就是不貪便宜。

一袋土豆的啓示

小時候,有一次師父要我去買菜,我忘了當時的土豆(編註:馬鈴薯)是多少錢一斤了,暫且假設是兩毛錢一斤吧。當時市場裡有個人說:「我這個土豆可便宜了,這一麻袋一共只要兩塊錢。」

無論我的數學多不好,隨便算算都知道是特別划算的。因為在別人那裡花兩塊錢只能買10斤,我在他這裡花兩塊錢可以買到一麻袋,賺!我想著,就算麻袋裡有些土豆是壞的,只要把壞的挑出去,總還會有幾個是好的,怎麼算都划算。於是我付了錢後,將一大麻袋土豆背回去了。由於穿著棉襖,累得出了一身大汗,衣服都溼透了。

我說:「師父,今天我賺了!我花了兩塊錢買一麻袋土豆,夠咱們倆吃好幾天了。」

師父說:「你真的賺了嗎?你不如先清洗過後再說吧。這個土豆是這樣子的,它如果裡面壞了,就是有毒的。壞的土豆不能吃,一定是沒有壞的才能吃,否則會中毒。」

我將土豆清洗之後,拿刀切開一個又一個,結果切一個壞掉一個,一麻袋裡竟沒有一個是好的。當時我很生氣,忍不住在心裡嘀咕著:菩薩怎麼不保佑我呢?菩薩剛才幹啥去了,怎麼不提醒弟子呢?

師父看出我的心思,對我說:「你不要怪佛菩薩,是你自己無知。你自以為貪了便宜,但是,世界永遠都是公平的,從來不會平白無故讓人隨便佔便宜的。」

我說:「那是一個奸商!」

師父說:「不是,人家搶你錢了嗎?是你自己貪便宜。請記住,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平白貪便宜的事。所有貪便宜者,將會損失更多。」

當時我氣得咬自己的手指頭,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有錢,兩塊錢就挺多的了。我本來以為撿到便宜,買了一麻袋,想討好師父,結果竟是自己無知,麻袋裡連一個好的土豆都沒有。我當時以為是上天不長眼,看樣子不是上天不長眼,是我自己貪心升起。一旦貪心升起,便有如盲人,眼睛就不管用了。

你今天貪到的便宜不一定是真便宜。以上我所說的故事比較淺顯,目的是讓大家知道,很多人以為貪到便宜了,但過了兩個月、兩年或者15年後,可能會印證出那是一個天大的錯誤。所以,大家都要管好自己的心。

旁觀才能客觀

談到要管好自己的得失之心,但怎麼管呢?就是要保持心的公平、公正。正如《心經》裡頭所描述的那個狀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既非往上,也非往下;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既不是生,也不是死;既不乾淨,也不汙濁。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華人對《心經》是比較熟悉的,我相信甚至有很多人抄寫過若干遍,對它都有一定的感悟,也受到過一些啟發。希望大家能把《心經》中所提到的內容作為提醒,以便克制自己的心。不論是好事、壞事、煩惱來臨時,都能夠用一種不上不下、非常恭敬、沒有貪執的心來思考這件事情,對於未來可能是個好事。

大家想想,就如我去買土豆一樣,兩毛錢一斤,當時我最多就是講講價,可能一毛八就成交了,但是我拿到的每一個土豆幾乎都是好的。就算有損失,可能一斤裡頭有一個壞的,也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當我感覺「撿了便宜」之後,才發現那個賣土豆的人太損了,賣給我一麻袋土豆,竟然沒一個好的,這不是令我很受傷害嗎?

當好事、不好的事,甚至是很莫名其妙的煩惱產生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從那件事情上跳出來。這是遇上事情時讓自己保持公正客觀的方法。至於具體怎麼執行呢?我的經驗是,在遇上事情時,我會在意識中告訴自己,「這件事情與我沒有關係」。這時,我變成旁觀者,這件事情與我沒有任何利害關係。一旦與「它」撇開關係之後,我的心才會公正;相反地,如果這件事和我有關係,我就有了得失,我的心就會有偏執和傾向。

真正的民主社會,當法院審判前,會在民眾之中選擇一些人出來做觀察員、陪審團,讓民眾當場聆聽法院是怎樣審判某個案子的。而當某件事情與「我」沒有關係時,「我」就如同陪審團當中的一員,而非案件的當事人。因此,「我」能夠根據法院所審出來的罪情和證據,進行公正的判斷。比如某個人有罪,但是罪不該死,主張法院不能宣判他死刑等等,那就叫公正。

大家不論遇到好事或煩惱的時候,都應該先在精神上告訴自己,「這個事情與我無關」,之後再去觀察事情,就比較容易得出正確答案。最後再選擇一個公正的觀點去面對這件事情會比較好。

別上五毒的當!

我們有五官,能看到、能聽見、有感受、有交流。某件讓你今天感到快樂的事情,明天帶給你的痛苦,可能比今天的快樂多若干倍。比如今天的一份快樂,可能是明天的十份痛苦。我們一般人經常就是這樣的。

在神、佛的眼光看來,人類世界常常是「顛倒是非」的,就如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相機那樣。以前有一種木頭箱子的相機,它照出來的人像都是頭朝下的,那個時候人們也習慣了這樣子。實際上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也是相反的,只是最後我們的精神世界將它解讀為正的而已。

當人們在看事情的時候,精神高度是有限的,誰制約了我們的精神高度呢?就是貪婪和無知。正是貪婪和愚昧限制了我們的精神高度。再說得細緻一點,是誰限制了我們的精神高度?就是貪、嗔、痴、慢、疑。

那麼,誰在具體感受著貪婪?又是誰傳遞給我們貪婪的訊息呢?是我們的五官和意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比如說「我」看到美色,貪心便來了;某人讓「我」產生煩惱,「我」便覺得那個人長得真噁心、討厭;某人誹謗「我」了,真討厭;「我」走路不長眼睛,一頭撞到門框上,氣得把門給拆了……。這些事有時候讓人痛得像打針一樣,但其實是好事,只是很多人沒有讀懂它,沒有用恭敬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不知道其實它是來幫人或來救命的,乃至於只感受到不舒服、不愉快、討厭。

相反地,凡是為眼睛、嗅覺、聽覺帶來美妙感受的,便讓人感到愉快,便容易讓人上當,也可能是有害的。經常讓我們上當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的感受,還有精神中的想像。千萬別上它們的當!

佛陀教化我們,不執著於任何境界,才是更高的境界。在我小時候練功的時候,曾有一個聲音傳到我腦海裡說:當你聞到美好的香味、看到美麗的景色、看到昂貴的黃金……,千萬別執著於它們,它們可能都是「毒」。

讓人感到特別愉悅的東西,幾乎沒有一個是好東西;讓人覺得痛、痠、不舒服的,也許才是真正有幫助的。

當大家開始明白這一點的時候,當有人提醒你說:「你看你把工作做成什麼樣子呀?你還是名校畢業的電腦工程師?」這句話讓你覺得倍受侮辱,特別憤怒。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特別聰明的機器人,當老闆批評你的時候,你會馬上開始運算「我錯在哪裡了?」一算之下,發現自己犯了一個你原本認為無所謂的錯誤,但是你的經理偏偏認為很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誰是誰非呢?

當遇到主管說出或做出負面的語言和行為的時候,一般人可能會表現出情緒化而非智慧化的反應,但機器人卻會馬上開始運算,以找出自己的錯誤,避免下次再犯。為什麼呢?因為機器人沒有情緒。因此,當主人責怪它的時候,它會馬上檢查自己的工作,尋找錯誤到底在哪裡。

五官覺受的陷阱

有多少聰明智慧的人是因激烈的情緒而死亡的?很多華人都看過《三國演義》那部電視劇。在那部電視劇中,諸葛亮為了消滅曹魏陣營,痛罵對方所派出來的大臣王朗,導致王朗當場吐血而亡。王朗有智慧,但是沒有控制住情緒,雖然諸葛亮沒有打他,卻把他給罵死了。

王朗錯在哪裡呢?耳朵太敏感。他應該先把耳朵堵上,尤其是遇到特別能說會道的人時,他應該先把耳朵堵上,不聽對方說話,上去就打,說不定就能贏了。王朗上當了,因為他自己的弱項,碰上了諸葛亮的強項。諸葛亮的強項就是善於罵人,換成一般人,可能都被他罵瘋了。這就是定力不足所致。

我們經常上了五官的當,平日未必看得出來,一旦遇上大事時,比如在上述的那個「舌戰」中,這種特性就明確地表現出來了。一旦上了當,甚至連命都沒有了。譬如我現在只帶了10個兵,而你一共帶了一萬個兵,我肯定打不過你,無論我有多大的本事都打不過。可是,如果我背後有一片樹林,我刻意派了5個兵,騎著馬,馬後拉著一叢樹枝,在土地上來回奔跑,搞得烏煙瘴氣的,敵營可能會覺得「哇!他們後面隱藏著好多軍隊。」那就是上了眼睛的當。

很多男人、美女也都上過眼睛和意識的當。我發現,女同修特別善於幻想,比如小女孩在幾歲時就幻想著將來要做明星,或幻想著自己是披著長長的頭髮、開著大跑車的公主,但是長大之後,往往沒有跑車,得靠腿跑。甚至直到長大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夢想與現實根本正好是相反的。再比如看到電視、電影上長得好的男藝人就「哇哇」尖叫,叫得讓人受不了;或是聽我唱歌時,我們這些老女生還嘶啞地死勁尖叫,妳們是受不了我的歌聲還是真的歡喜呢?

聽我上課,請隨時注意我所出的智力測驗題,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一不小心就會上當。

我們常常上了自己五官的當。比如婚姻失敗的人,一定是上了五官加意念的當;做生意賠錢的人,尤其是賠大錢的人,也是上了五官的當。一個人如果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因為五官所見、所聽、所聞而做出錯誤的選擇,進而產生巨大的傷害,所以,以後要學會「反其道而行之」。

中國道家有一個說法叫作「反其道而行」,意思是說,凡是常人所做的,我就是不要去做。比如,人們在做選擇的時候,不管年齡多大,往往都選擇「好看的」,但是,如果妳的老公或你的老婆長得太好的話,是不是一種危機呀?如果妳老公長得很帥很帥,別的女人對他有沒有好感呢?也會有。

就像中國人看到劉德華一樣,人人都愛,他老婆的心臟得要多強才承擔得起啊?雖然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都是錯誤的,但是一旦我們的分辨能力不夠的時候,就會因為接收了五官傳達的訊息之後,做出錯誤的判斷,導致最後的結果是錯誤的。

有很多人可能會將錯就錯,心想錯都錯了,反正就先以聽覺、嗅覺、視覺等等外在的感官,安慰自己虛假的心,就這樣吧,先享受眼前的人生再說。

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在找錯了老公或老婆之後,才發現孩子都生了,若是要離婚,孩子會變得很可憐,因為不忍心孩子受苦,只好將錯就錯。要不是因為有孩子作為彼此的連結,可能早就分道揚鑣了。

有很多人的婚姻都是這樣熬過來的。這樣的感覺幸福嗎?也是一種幸福。提醒大家,凡是跟我學過禪修的人,都要學會「以苦為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一忍再忍」,千萬不要奮起反抗,好吧?首先要想到這就是你自己的罪業,所以要用慈悲心對待,誰叫你上了五官的當呢?

眼前的快樂未必是真快樂

聽我這麼說之後,大家就開始明白為什麼有一些佛教徒是不結婚的吧?如果你不懷有貪念、慾望,沒有結婚,就不可能離婚。不僅避免了離婚,同時也避免了家庭的責任。

在此特別提醒大家這一點,希望大家開始有一點智慧,學習分辨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和煩惱,學習分辨眼、耳、鼻、舌、身和意識帶給我們的訊息,學會去分辨它。通常來說,此時凡是讓你覺得香的、甜的、美的、舒適的,未來可能都是錯誤的。

以甜食為例,很多人愛吃糖和甜的食物,其實小時候吃甜食還可以,如果老大不小了,就別再吃了。有人到了六十好幾了,一見到蛋糕還直打哆嗦,就為了那一塊蛋糕,值得嗎?不用我說,大家自己都知道,雖然貪欲之心還是有的,但上了年紀還能吃甜食嗎?

大家都知道,糖吃多了對身體會有危害,尤其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會導致鋸腿、眼盲,甚至早早死亡。糖是好東西嗎?孩子們在成長的時候,可能是離不開它的。為什麼兒童喜歡糖呢?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糖不僅是高熱量,還含有多種維生素。不過,一旦長大成人之後,就要淡化對糖的需求。

在我小時候到長大的過程之中,聽說「未來」(編註:相較於60年代中期,文中的「未來」,即是指現在)最幸福的狀態是「吃麵包、喝牛奶」。可是,牛奶本來是給小牛喝的,首先,我們是人而不是牛,當然,如果沒有母乳,以它代替母乳來哺餵嬰兒是不得已的。可是如果你是個成年人,而且都四十好幾了,還把自己當小牛灌,天天喝一大罐牛奶,這叫作幸福嗎?這樣的幸福感,是被賣牛奶的經銷商或農場主給騙了,致使你誤以為這叫幸福。

有多少中國人,移民出了國之後,住進一棟有樓上樓下的別墅裡,每天樓上樓下跑,可是當到了五十多歲或六十多歲時,發現腿不管用了。連扶著扶手走樓梯都很艱難。上樓已經不容易了,下樓更困難,因為腿痛得下不來。這才發現,原來公主和皇后的生活也不好過。後來,有人發明了電梯,可是,出現了這些產品之後,人真的就會過得比較幸福嗎?

如果大家不覺悟,只盲目地聽我這麼講,會誤以為我所說的是「只要人們覺得好的就都是壞的」,那可就誤解了我的意思了。我所說的是一個辯證關係,其中牽涉到程度與數量的問題。

以吃糖為例,水果中都含有很多的糖分。假設一個成年人一天只要吃一個或半個蘋果,所攝取的糖分就已經足夠了,但是你還額外吃更多糖,比如喝咖啡時,因為咖啡是苦的,所以放上許多糖,把它變成甜的。你傻了嗎?喝咖啡就應該喝它的苦味呀!但是你覺得不行,太苦,於是放了糖,之後,又發現糖太多了,於是只好再去降糖。

矛與盾:脫脂牛奶與奶油的辯證

再比如西方人喝的脫脂牛奶。他們先將牛奶脫脂出來之後,再把脫出來的脂肪做成butter,也就是奶油,再於吃麵包時將奶油抹上去。最後發現,本來是為了減脂的,但後來所攝取的脂肪,竟然比直接喝全脂牛奶還要多很多。但是,有很多人買東西的時候,想都沒想過這些矛盾,同時買了兩罐脫脂牛奶、兩盒奶油。這麼一來,原本直接買全脂牛奶不就好了嗎?

有時候,當人們的知識過於發達之後,反而會造成錯誤。比如,如果不想因為奶油而變肥胖,同時又想讓腦血管清淨的話,乾脆不碰乳製品不就得了?偏偏還嘴饞,明知道有危害還要吃,那就沒有辦法了。

如果你的行為不受你的腦和智慧控制,請問你的神經正常嗎?有好多人明知道某件事是錯誤的,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像小孩子一樣,當媽媽說:「不要吃糖啊,你的牙都壞了,不要再吃了。」他口頭上說:「好吧!」但媽媽說完話才一轉身,他又去拿糖了,那是兒童才有的行為。

成年人要對自我的行為有控制能力,學習控制自我的行為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因為控制住自己的錯誤慾望,人才會變得理智。學習禪修,不是要讓你學成一個宗教狂熱份子,也不是要讓你變成一個盲目的信仰者,而是要讓你養成非常理性、公平的思考習慣。這是我這些年來一直在修行和研究佛法的原因。

佛法是最公正的,不會盲目地將所有的「好事」都附加給「你」。比如,當你身體好了、漲工資了,就說「你看,這是上師為我加持的」;孩子長牙了,也說「這是上師為我加持的」;你撞了車之後沒有損及性命,更說「這是上師為我加持的」……。即使不加持,孩子也會長牙是不是?再說,即使有人撞了車,確實也不一定攸關生死。所以,不要把好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壞事則一概與自己無關,不要這樣做,要更理性一些。

修行引發強大的能量

修行確實會提升人們智力的清晰度與自我把控能力,分析事物的層次也會更清楚,再往上修之後,更會引發強大的「能量」。心境越高,所引發和溝通的能量就會越強大。

若要盲目地說起能量,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又是一種新名詞、一種迷信,因為能量是一種很難說明的「東西」。比如當一位世界著名的歌星一登場,手握麥克風,歌聲一傳出來,大家便立刻被震撼到,讚嘆他果真是國際巨星。因為他的聲音充滿著磁性、震撼力與抓心的「攝受力」,讓人好喜歡。

也有人是因為長相具有攝受力,讓人一看就覺得喜歡。尤其是美國在競選總統的時候,候選人大多都是有魅力、有智慧、會表達,給人一種既長得帥又對人好的感覺,讓很多人願意投票給他。

有些人是天生就擁有上述這些影響力,也有人是後天鍛鍊出來的。不論是先天或後天,這些影響力皆展現著他們不同的能量。以唱歌來說,當一流歌星和二、三流歌星同台演出的時候,不用看,光聽就知道差別。當一流歌星出場時,觀眾一聽就會覺得好震撼;二流歌星出場時,觀眾可能評價說「還行」;至於三流的,觀眾可能會說「別聽了」。因為在聽了前兩個唱的歌之後,第三個就不值得聽了。這就是能量上的差別。

凡是國際一流的歌星、電影明星,或是不同行業的明星,他們的能量都是強大的;全世界前五百強企業的大老闆,他們身上的能量,也比普通人要強很多倍。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思維能讓一個小企業變大,甚至讓一個原本根本沒有的東西無中生有,並且很快變得國際化。

有的人天生具有能量感,有的人則是後天學成的。只要大家好好修行,就能夠溝通和引發強大的能量。當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偉人、明星、政治家時,便能感覺到他們身上的能量。比如,大家幾年前看到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的時候,感覺還是有點震撼吧?尤其是女士們都被他電到了吧?雖然他跟大多數人都沒有啥關係,大多數人也沒有見過他本人,但就是喜歡他對不對?這除了因為他的長相之外,還因為他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我們只能說這是一種能量。

神魔皆有能量

當然,特別負面的人也是具有能量的。比如黑社會的首領也必須具有能量感,並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

我曾經看過希特勒在二戰前期那些講話、講演的影片,也是具有能量感的。有一次,我看到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一段談話中,講到他研究所的科學家同事,如何在聽了一次希特勒的講演之後,就決定要加入希特勒的部隊。聽希特勒講演的人,嗓子都跟著喊啞了,手臂也揮到僵硬了,激動得不得了。希特勒正是因為擁有很強的能量,所以才能展開這麼強烈的、屠殺式的戰爭。

正神有正神的能量,惡鬼有惡鬼的能量。就像中國人所說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都有各自的能量。

關於能量的這個概念,我們無法透過語言將它表達清楚,但是,經過好好修行,當大家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有了更強烈的慈悲心之後,魅力也許就會變得非常強大,也許聲音會讓大家更容易接受,相貌雖然還是老樣子,但是過去讓大家看不順眼的,現在越看越順眼了。這既是修練之後所引發的一種能量作用,也是有些同修之所以能產生加持力的原因。

有了加持力之後,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就隨之產生了。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一個人一旦骨頭斷了,要想重新長好,至少需要100天,但是,有的人經過某位大師加持一下之後,可能15天、20天、30天,骨頭就長好了。這在醫學上來說好似是一個奇蹟,但在我們眼裡看來,就是將能量用於人體康復上的一種表現。只要好好修行,還會產生很多可以解釋或是超越語言所能解釋的能量、智慧、現象。

一個眼神的啓示

所謂「自我的執著」,即是指自我之心太盛,也叫作「我執」。請大家記住這個名詞──「我執」,就是指自我的各種執著。比如,別人的長相、行為本來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當你太執著於自我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別人長得比你好,而令你很生氣。其實對方只是一個路過的人,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會令你受傷。

有時候,越不容易受傷、自我執著越淡的人,人緣越好。很多人緣好的人,不論你怎麼拍他肩膀、開他玩笑都沒有關係,他都不翻臉,和大家永遠都是好朋友,這種人的心境比較寬。反之,一個心不夠寬的人,可能就會像下面這位同修的樣子:

有時候,遇到一些臉色不太好的同修,我會問他:「你今天為什麼不開心?」

對方說:「因為師父昨天看了我一眼,眼神為什麼那麼冷酷?為什麼像是用瞪的感覺?」

我說:「我昨天沒見到你啊!」

對方說:「誒呀,師父明明瞪了我一眼,現在還說沒有看見我,難道師父沒有察覺我的存在嗎?」

「我真沒看到你。可能你躲在別人後頭,你雖然看到我了,但我根本沒看見你啊!」

在沒看見他的情況下,我怎麼用冷酷的眼神看他?我連看一塊石頭都充滿了溫情,幹嘛以冷酷的眼神看他呢?再說我根本沒看見他,他又是怎麼看見我的眼神的呢?

有時候,也許只是一個無心的眼神和目光,就足以讓人心生煩惱。對方僅僅只捕捉住冷酷的一剎那,將那個印象留下來,便說,「老娘不幹義工了,我要造反!我要到別的師父那裡去!」

一劑消除我執的大補藥

有時候,我們自己找來的煩惱,連自己都莫名其妙。這一方面來自於業力,另一方面來自於家庭的影響。比如你媽媽是繡花的,你可能會特別喜歡研究細節。如果你從末梢神經的感覺到直覺,全在關注著細節,那就完了,一不小心真的就容易生病,反而是比較粗魯、大咧咧的人通常不會有事。

粗魯的人雖然有時候說話粗魯了些,但是卻不容易受傷,相反地,如果一個人心眼過細、神經過分敏感,其實不僅自己容易受傷,同時還會傷及周圍的親人、朋友。為什麼他所傷的都是親近的人?因為外人和他太有距離了,傷不到,反而誰離他最近,誰就受傷。

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個家庭裡似乎都有這麼一個人?家人常常不知道怎麼犯著了他,所以全家人都不敢惹他,也不敢靠近他。這正是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太強烈所致,所以,自我意識太強烈,正是痛苦、煩惱的來源。怎樣才能消除太強烈的自我意識呢?就是要用慈悲心。慈悲心是最好的大補藥,一旦慈悲心強烈了,自我的小敏感、小心眼就會減淡。

很多人還不理解什麼是慈悲心,我講述一個畫面,大家試著理解何謂慈悲心:

2008年,中國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廢墟裡頭,救難人員救出一個母親。當時,那位母親奄奄一息,生命幾乎已到了最後一刻。因為在廢墟裡遭埋了幾天,使她的手都動不了了,但即使如此,她仍然緊緊抱著自己那才幾個月大的孩子。

她用最後一點點微弱的氣息告訴旁邊的人說:「請解開我的衣服,讓我再一次餵我的孩子。」在孩子趴在她身上吃奶的過程之中,她就走了。這就叫作慈悲!

請大家記住,母親都是這樣子的,如果你想要擁有慈悲心,請學習母親這樣的奉獻精神。當然,並不是只有母親才是慈悲的,父親為了支撐家計,一個人打好幾份工,累得全身是病,就為了支撐起家庭的那頂帳篷。父親如同支撐著整個家的那棵大松樹或大山,所以,為人父母者都是大慈大悲的。

對孩子而言,父母親就是佛。在父母親身上,我們可以學會慈悲。但是我此處所說的大慈大悲,是一種更廣泛地對待眾生的慈悲心,但是我們可以先學會父母親對孩子的奉獻精神,那就是慈悲。

當有了慈悲心,母親寧可自己被石頭砸死,也要護住自己的小嬰兒;父親寧可自己累死,也要把孩子養活,這就是父母親的慈悲。

當我們學會了慈悲,就不會在乎自己的得失,就如一個合格的母親,一旦生了小孩,便開始用自己的身體去餵養自己的孩子。一個人若想要學習慈悲心,就要學會如父母般真正的愛與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