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何謂修行?吃素念經、打坐入定、禮佛懺悔,或是修神通法力、獲得特異功能? 禪宗講:「法無定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理解這一觀點的深意?如果一位修行人在寺廟中連續擦地板長達十年,沒有學過任何經典與佛法,這是不是修行?這又是對還是錯呢? 對此,金菩提宗師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讀,讓你在幾分鐘內,領悟修行的真義。短片中,宗師更傳授最快速提升修行境界的三大要訣,無論你身處何種環境,無論你在做什麼,皆可以應用。

【你將獲得】

  • 擦地板的小和尚的故事和啟示
  • 師父培養弟子的心意
  • 認識「定力的修行」
  • 快速提升修行境界的三大要訣

【精選禪語】

  • 定力的修行,經常隱藏在平時的法當中,貫穿於平時做事、服務的行為中。
  • 當弟子在佛前拜師,許下願望、叩下頭去之後,師徒之間的靈性就開始溝通了,師父能看懂弟子心情的變化、境界的變化。
  • 把慈悲心、定力、真心融入工作和生活之中,能最快地提升修行。

【文字内容】

大家都看過《聰明的一休》之類的日本卡通片。想像一下,如果有個修行人,像一休和尚般撅著屁股、拿著抹布,來回跑著擦地板,而且一擦就是十年,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假設有人問他說:「你出家這十年都在幹什麼呢?」

他回道:「主要都在擦地板。」

再問:「那你可以為我講一段佛法嗎?」

他說:「我不會講佛法,我只會擦地板。」

請問這是對是錯呢?如果這位修行人一擦地板就是十年,沒有學過任何經典與佛法,這是對的還是錯的呢?

依我所見,這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當然,有人會認為擦了十年地板卻什麼都沒有學到,未免可惜。也有人會認為自己能不能再活十年還是個問題,竟然平白擦了十年地板,卻什麼都沒得到。

什麼都沒學到,為什麼還要擦十年地板?

學員1:「修忍辱。」

修忍辱?意思是說師父讓他擦地板是在侮辱他,所以他是在忍受侮辱?

學員2:「修耐力。」

耐力,還有呢?

學員3:「消業。」

消業,也是可以。還有呢?

學員4:「修忍受力、毅力。」

忍受力、毅力是差不多的意思。

學員5:「修定力。」

定力,對,其實這就是功夫。大家想想,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有誰能夠忍受天天擦地板,卻連出頭之日都沒有的?相較於住持大師父的光彩、耀眼,天天在外面接受那麼多人的禮拜。可是,擦地板的小和尚既沒人會給紅包,當信眾、遊客經過他身邊時,就像是沒看到他一樣,顯得多麼冷漠、孤獨。他在夏天時可能沒有單衣(編註:單層的布質衣服)可換;冬天時可能沒有棉襖可穿,吃得很差,或經常吃不飽。

想像一下,當他以這樣一種生活狀況比較差的身分修行的時候,他還能夠堅持下去。可是到了出家十年整的時候,他的家長來催了:「孩子,你的師父還不給你安排一些重要角色嗎?你看看,你們這個道場的副總管已經去世了,大徒弟也去世了,無論怎樣都應該提拔你了吧?」

即使家長想給師父送個紅包,師父還不要。等到第十一年,這位擦地板的小和尚地位還沒提升。父母又來催了,他們說:「孩子,咱們回家吧。當和尚已經不容易了,本來是想讓你當一個有一點名分的和尚,結果你天天在這裡擦地板,你師父一定是你前輩子的仇人轉世,才會天天讓你幹這種苦活,又苦又累。你跟我們回家去吧,我們家吃得飽、穿得暖、住洋房,穿的還都是綾羅綢緞,幹嘛受這個罪呢?」

當一個人修到忍辱的境界,再沒有了榮辱意識的時候,那就表示他已經通過某一階段的修行。既然沒有榮辱的概念,自然做什麼都行。當然,這個師父也是個真的在幫助他修行的好師父,所以給他安排了這個功課。

他自有他擦地板的因緣,換成其他人,也許得擦三年地板、種三年地、燒三年飯,都是有可能的。師父之所以讓他擦十年地板,也許是因為他在剛開始擦地板的前三年,心根本就不在那裡,所以還得繼續擦下去。再繼續擦了三年之後,師父發現他在擦地板之中入定了。雖然他的身體還在推著抹布跑,並且有滋有味地擦著,可是他的精神世界已經停止運行,入定了。師父認為應該讓他繼續入定下去,將來智慧便會大開,所以並沒有為他調整工作。

同樣的情形,看在不明就裡的人眼裡就受不了了,尤其是他父母親看了之後說:「我的孩子太受折磨了。我們在家裡頭,連盛飯都不讓他做,更不要說是體力活了。天天讓他像奴隸一樣地做這種苦力,這個師父也太心狠了。」甚至連師叔、師伯看了都受不了,說:「你也太折磨這孩子了。六年前我來這裡時,這孩子在擦地板,六年之後,他還在擦地板,你這個師父怎麼當的啊?」

外人雖看不明白,但是他師父清楚地知道弟子的修行境界。為什麼師父會知道呢?因為,當弟子在佛前拜師,許下願望、叩下頭去之後,師徒之間的靈性就開始溝通了,所以師父能看得懂弟子心情的變化、境界的變化。哪怕弟子心中的喜怒哀樂,師父是感覺得到的;弟子的修行境界是否提升了,師父也是感覺得到的,所以師父會針對弟子的狀況安排功課。

一種看似平淡無奇的修行,或者看似不像修行的修行,有時才是「真修行」。有些修行的功課不僅僅是考驗,簡直就是禪修、定力的學習。

有關於定力的修行,經常隱藏在我們平時刻意傳的法當中,或者貫穿於平時在禪堂做事、服務的行為中。當你在禪堂做某件既是修行又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時,應該審視自己的心是否平穩、是否慈悲;同時覺察自己的心有沒有和師父相應。

我相信很多人偶爾會有一些自我覺察或和師父相應的情形,但多數情況下都是遺忘的、被外境所影響的,因此就會根據外境所發生的種種現象,做出不恰當的反應。例如,「某個同修今天出汗太多,身上的汗味影響了我,令我感到討厭」、「禪堂安排我做這麼多工作,讓我很累、很煩。我是來修行而不是來幹活,更不是來當奴隸的,憑什麼讓我幹這些活?」

如果說那個小和尚擦十年地板是一種修行,你所做的所有利益眾生的事情,雖然看似不像禪修,但是不是修行呢?是。我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凡是在禪堂裡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修行。你唯一需要關注的是,自己有沒有把慈悲心、定力和真心融入工作和生活之中?如果沒有,我今天就告訴你:你應該要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得最快。

重複一下,把慈悲心、定力、真心融入生活和工作中去。無論是不是在禪堂做事,無論是在禪堂、家裡,還是平時做人、做事、做工作,都沒有關係,時常提醒自己,把這三種心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