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年齡到了,就該考慮結婚了。可是,在婚戀自由的今天,很多年輕人覺得30歲結婚也不晚,但如何才能讓父母也理解呢?究竟何時結婚才不算晚呢?
對於結婚這一終身大事,金菩提宗師道出其本質,同時也提出了更容易讓人有幸福感的適婚年齡段,供未婚男女們參考。
【你將獲得】
- 夫妻相處的幸福秘笈
- 了解更有幸福感的結婚年齡
【文字内容】
學員:師父好,我媽總是嘮叨讓我趕緊嫁出去,我該怎麼讓我媽理解30歲結婚也不算太晚呢?
金菩提宗師:妳想什麼時候結婚,就什麼時候結婚,這就是我的建議,好吧?因為人不發昏、不衝動,很難去結婚。通常,當男人讀不懂女人、女人弄不懂男人的時候,是結婚最快樂的時候。一旦做了醫生,當男醫生讀懂了女人的全部、女醫生讀懂了男人的全部,這個時候結婚,我覺得就像兩個武林高手住在同一個房間一樣,危險重重、危機四伏,彷彿每個人身後都提著一把寶劍或手術刀,所有的禮節都是裝出來的。這種裝出來的「幸福」其實是一種痛苦。
從某種程度上講,結婚本身就是一種不太理智的行為,所以往往在不太理智的時候結婚,才會覺得幸福;當太明白的時候結婚,反而幸福不了,因為這時候的幸福感都是故意製造出來的。比如兩個人明明早上不開心,可一見到對方,還假裝開心地來個擁抱,說聲:「早上好啊!」但是這種擁抱,是像兩國總統見面時的禮節性擁抱,而不是那種傻乎乎的——「我就是愛你,我看見你就是喜歡」的感覺,若問他們為啥互相喜歡?回答是:「不知道,反正就是死了都會愛!」其實,像這種暈乎乎的、傻瓜式的愛才是最純真的,也最讓人有幸福感。
幸福感不是源自理性,而是來自精神之中的一種感覺,當你在精神上覺得幸福,那就是幸福。反而當人非常理性的時候,幸福感就少了。比如,當夫妻之間像接待客戶一般客套或暗藏陰謀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幸福好談。此外,通常年齡越大的人越理性,但是越理性就越不容易幸福。
想尋找愛情的幸福,就要趁早把自己打發了。但是也不能太早,起碼要在20歲以後,因為人太年輕時,還四六不懂(編註:什麼都不懂),都不知道去珍惜對方,他們的幸福自然也長久不了。此外,除了要懂得珍惜對方,還不能老謀深算地去研究對方,如果把對方研究透了,妳也會失去幸福感。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男人或女人是完美的,當妳發現對方不完美的時候,也是痛苦和矛盾開始的時候,也就不會有幸福感了。
至於在什麼年齡段結婚比較合適?我覺得在20歲到35歲之間,如果遇上合適的,就趁早去結婚,這就是最幸福的。再往後拖的話,就會變得麻煩。
妳媽催促妳結婚,是對妳的關心和愛,只有親媽才會這樣。如果是後媽的話,會儘量讓妳留在家裡幹活,把妳當成一個長期的保姆多好啊,又不用付錢。所以妳要理解妳媽,感謝妳媽。當妳老了才會發現,妳最懷念的、最愛吃的就是妳媽做的那口老稀飯、老饅頭、煲的那口老湯。所以,趁她在的時候,妳要懂得去感恩她、孝敬她,否則等有一天妳真懂事了,可能她已經不在了,那將是多麼大的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