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修行路上,心情起起伏伏是为何?
其实,无论是喜悦、轻松还是失落、无聊,这一切修行的感觉,都来自于信心的程度。信心的强弱则取决于功德和能量的多少。
要想积功累德、提升修行境界,行六度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通过布施、持戒和忍辱的修习,可以快速积功累德、增福添慧。
此开示中,金菩提宗师带我们深入认识布施、持戒和忍辱的重要性及修习方法,让这超越天道的慈悲之道,引领我们走向光明,走向觉悟。
【你将获得】
- 增强修行信心的方法
- 认识功德和能量
- 如何行布施
- 持戒的重要性
- 如何培养博大的胸怀
- 练就八风吹不动的定力
【精选禅语】
- 一个人的好运气、长寿和富贵,都来源于能量的支撑。
- 佛道是慈悲之道。
- 越布施,越富贵。
- 忍辱使人强大。
- 存有宽容的心,才能解自己的难。
- 忍辱能让人从小我到大我,乃至无我。
- 有定力的人一定是心胸宽广的人。
- 对负面事件有强大的承受力,才容易成就事业。
- 修忍辱可增强定力。
【文字内容】
借药师佛圣诞这样一个神圣的日子,找跟我修行过的同修来聊天。我想,大家共同的问题当中,有一个是“修行中遇到某种问题或感受时该怎么办?”第二个最大的问题是“我如何提升自己呢?”比如说头痛,有人可能会说:“我修了两年了,怎么有时候头还会痛呢?”“我修了5年了,怎么此时此刻的心情不像最早期的时候那么真诚、那么快乐呢?”“我怎么看堂主和同修们都不是那么快乐、不那么自在呢?”还有的人说:“我都不想正常工作了,我想出家。”甚至还有的人说:“我想离开家,我要自己来修行。”
修行的成果决定于信心的强弱
修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心理、生理变化,譬如,从刚来时因为受益而感到很快乐很快乐;再学一段时间后情绪开始低落,心里想着:“这里也不过如此而已”;再学一段时间,有的人就会挑毛病:“我们怎么这样做,不像别人那样做。”……等等的,到处找毛病,烦恼心就开始起来了。
变是正常的,不变才不正常。人总会有心灵起伏的过程,你想想,你在恋爱的过程中没变过心吗?恋爱三年,一次都没变过心?如果你是女生,看见别的男人就一点都不心动?除非你是瞎子。(众笑)是不是啊?我上次在台湾见过一个50岁还没嫁出去的女同修,我说:“你看到别的男人没动过心吗?”
她说:“没有,反正我动心也没用。(众笑)反正他们也不会对我动心的,最后我就狠了心,把我的心灵的窗户关上了。”
早该如此。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去学美容呢?为什么抽空去韩国整形呢?(众笑)人心一定是变动的,这是很正常的。
在学法过程的最初期,一般会有喜悦,再接下来到第二期、第三期的时候,就会开始感到失落和无聊。如果不保持警醒的话,很可能会逃避,并失去了学法的机会。
这一切修行的感觉,来自于信心的程度。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修行的境界?升不上去的时候,你就算是天天最刻苦地修行,一天修10个小时,当你没有信心的时候,就还是没有信心。我简单地告诉你怎么解决,那就是“继续好好修”。没有信心是一个假相,就好比这个世界也是一个骗子,它也是假相。释迦牟尼佛早就告诉我们,我们所认为人生中欢喜的事情,通常带来的都是负面的结果。例如财色名利,再细分下去还有很多,比如某个人长得帅、长得美、身材好、身上的味道好、说话声音好听、眼睛长得好看……等。再比如某个东西很美,我很喜欢等等,细分之下,有很多很多能令我们产生好感的东西。但是,通常我们普通人所追求的东西,最终对我们都是不利的。
你所追求的是对的吗?
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不是巨神,所以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你可能会说:“我读了很多书吔,对错好坏难道还分辨不清楚吗?”嗯,也许分辨不清楚。就像一个3岁以内的孩子,他放在嘴里吃的东西,难道都是可以吃的吗?不是。一个18岁的孩子喜欢开车的速度感,他自己认为那是对的,当开上一辆跑车的时候,可能不仅自己被撞死,还会撞死别人,那真的是对的吗?
我再讲另外一个成年人的故事,有一个成年人,他50岁了,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永远都是眉头紧锁,满脸沧桑,嘴上说着:“好累啊!”他既是高学历,工作又好,收入也很高。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累呢?都累出病来了,医生都检查出癌症来了。”他说:“因为我要供房啊!”他是打工族,一年的收入有10万美金,够高吧?但是他还是很累。他说:“我从一个两居室的房子换成了五居室的一个大house。”我就开始斜眼看他,我说:“累死你活该!”(众笑)他家一共只有三口人,何苦买这么大的房啊!他说:“我要用我的能力证明给我太太和孩子看,我可以为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我说:“等他们感觉到幸福的时候,你正在钻入坟墓。如果你早早地死去,你是送给他们幸福了呢,还是送给他们悲伤呢?”
一个普通人所执著追求的东西,往往是失控的。我们所追求的好多东西都不可以超过量和程度的把握,一旦超额或太少,都可能会出现负面的问题。修行更是这样,无论是基于健康的需要,还是修行境界的需要,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够坚持下去;有了这些认识,才懂得应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把握和安排自己的时间。
功德创造命运
我们为什么时常没有信心?在修行中,为什么有的疾病不能好?除了综合的、我们的智力所能理解的部分之外,还有一个智力所不能理解的部分,那就是功德和能量。就像之前我讲过的,想要发财赚钱的人,一旦有了功德来支撑的话,就算不想赚钱,都能赚到比别人多的钱。一个有财运、福气、功德的人,财会自己来找你,因为你的命运之中就有这么多的财富,用黄金来比喻,就是黄金会自己来找你。它不像做梦,而是更具体化,在不可思议的状况下,钱就来了,这就是功德。
要钱有钱,要利有利,要名有名!这就是功德能量。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有能量的支撑,地球有它的能量,太阳系中这个虚空并不是完全的“空”,而一个人的好命、好运气、长寿或富贵,都是能量的支撑。
过去我偶尔去一些人家的时候,顺便就看了他们家的风水,我看的不是房屋盖得怪不怪的问题,而是那个家庭的综合能量场。一个家庭如果有好的能量场,他们家的孩子身上也带有那种特有的能量。甚至一个抹得又黑又丑,正在逃荒要饭的孩子,都能看得出来将来是个不得了的人,不要说我,古代很多能人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今天很多很棒的修行人和相士也能看到这一点。既然是这样,表示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对不对?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富贵,有的人就贫穷一生?为什么有的人一生连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呢?还是因为能量。回到佛陀所教导我们的,今天师父讲的话是师父消化了佛法后,完全依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的,主要还是借着佛陀的教化来警醒大家。
上供下施,积功累德
接下来我们复习一下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就是把我们所拥有的,拿去帮助和救济没有而且需要的人。譬如说:哪里闹天灾了,既没有钱又没有粮食,我们有钱有粮食的人,就分给他们一些;譬如你家附近的老人家,是个没儿没女的孤独老人,你节假日的时候去照应他一下,帮他清理卫生、洗洗衣服,给他煮顿饭,或请他去你家吃顿饭,给他一些照顾。布施也就是施舍,是把自己所拥有的分享或给与需要的人。
布施反面的行为是贪婪、贪心、贪财、好色。所以我们不但不贪污、不偷盗、不骗人,还要把自己所拥有的分享给他人。佛陀教导我们:如果想获得改变命运的大觉悟、大智慧,就要开始学习布施,将自己所拥有的与人分享。哪怕自己和别人一样穷,也要学会同情心、同理心,虽然没有办法在物质上帮助别人,可是心里头总有着怜悯之情。布施能够培养正面的能量。这特别重要!
布施,是对于阶级平等或更下属的人的一种给与,但是当家里的老人家、父母亲或长辈、祖辈、外公、外婆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所给与的东西不叫布施,叫供养,所以给尊者(编注:又译为阿梨耶,是佛教中对于圣者、尊贵者、可敬者的尊称)供奉某种物品也是供养。在修行中,如果信佛的人对佛菩萨、神灵每天供一个苹果也好,供一朵花也好,这些都叫供养,它和布施有一点差别。当然,对长辈、父母、师父的给与也是供养。
供养和布施能够对治很多心理的负面问题,包括贪欲、自私、自我、偷盗、杀戮……等好多负面的心理问题,都能通过供养和布施去对治或慢慢地消解掉。人生这一世,离不开财富的支持,所以当遇到财富时,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将它变为己有,这是人之常情,而普通百姓做“人之常情”这类的事情,正是他只能拥有普通收入、成为一个普通阶层的缘由,因为他不懂得更大的天道。
以无所得之心布施
今天我所讲的是天道和超越天道的佛道。在天道的自然规律中,人们尊崇天、地、君、亲、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就是天道。譬如,我的力气比你大,你要听我的,这是天道;一个人住在靠近流水的地方,因为下大雨被洪水沖走,这是天道。至于佛道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无论什么原因被洪水沖走了,我们都要把他救回来,让他重获生命,还要让他有饭吃。所以佛道是什么道呢?是慈悲之道。有了佛道才平衡了天道当中种种不平的事情。
天道本身其实是很残酷的。譬如:外国人来侵略,把一个家庭里的男人──丈夫、儿子都杀了,因为你打不过他,所以他杀了你,那也算天道。有时候天道是很残忍的,而佛道是慈悲的,不管谁受难,我们对他都有同情怜悯之心。通过供养、布施,就在培养着我们的慈悲心、爱心,消除我们的伤害心、偷盗心、贪婪心。此外,越是能够布施的人,越富贵。
我们一生离不开财富的支持,谁都离不开。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机构或一个国家,都需要财富经济的支持援助才能支撑。从命相学来说,我们布施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宏观上来说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不要像小人一样说:“师父,我现在修了个庙,我都替人修了一个庙了,怎么还没发大财呢?”就是因为你太急功近利的原因。
真正做善事,需要有慈悲心和不交换的心;真正的慈悲是心里自然产生的一种对人的关怀、照顾和同情,是自然产生的。如果你说:“他们家受灾了,我要不要帮他?”“他只是一个老人家,年龄很大了,又没儿没女,我帮他得不到好处啊!”如果以这样的心去帮人,你是得不到好处的。一个人越是没有希望,你却能给他希望,给他援助,这才是真慈悲、真爱心,才会有功德。
持戒即能减少罪业的积累
六度中的第二项是持戒。持戒就是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情,戒是禁止的意思,凡是明确伤害的事情、负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只有持戒才能减少罪业的累积,有人可能会说:“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罪业啊!”你看看自己这一生苦不苦,如果你的命运不是那么好,就更要学着去持戒。
我们菩提法门给弟子的戒律有八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酗酒;不吸毒;不赌博;不吃龟、蛇、狗──八条戒律。一般来说,佛教徒的基本戒律只有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酗酒。因为古代没有那么多毒品,现在毒品氾滥,赌博盛行,赌博也许会增加整个国家的收入,但对一般个体和一个家庭来说,却容易让人倾家荡产,所以我们就倡导增加了三条戒律──不赌博、不吸毒,还有不吃野生动物,尤其是蛇、龟、狗。我嘱咐大家别做的,大家尽量不要做,因为会对你有伤害。因为我们信仰慈悲,希望大家都好,所以把这些确实不该做的事情告诉你,要尽量去做到。凡是去做了不好的事情所引来的灾祸,都是你自己的,会伤害你周围的人,最重要的是会伤害你自己和你的家庭。
忍辱让人变得强大
第三条是忍辱。忍辱是什么意思?辱是污辱,忍是忍耐,忍辱就是忍耐污辱,忍耐别人的责怪。譬如,有人说:“你怎么长那么丑啊!”“你工作怎么没做好啊!”有的确实是你自己不好,别人批评你或者指出来,并没有污辱你的心,但是你听起来不顺你的心,不顺你的耳朵,所以你认为是污辱的。还有的真的偏向于污辱,但你要学习忍耐和接受。
譬如,一般人听到“你的工作为什么没做好?”这个话的时候,一定不如听到:“哇!你做得真好!”来得开心。你听到赞美时一定是快乐的,听到别人的一点责怪的时候,你可能感觉“这是污辱我,这是污辱我的人格”。
有个我很熟悉的同修,他的脚长得不像我们正常人的脚,像是两三个粽子绑在一起似的,他的脚就是那么有特色!有一天他买了一双新鞋子,怎么穿都穿不进去,我就对他开玩笑说:“你的脚长得真好看!”他就脸一红说:“师父羞辱我!你知道我的脚长得那么难看。”我说:“我也没有羞辱你的意思!但是你的脚长得确实有特色。”他很生气,两天没理我。趁他两天没理我,我们吃了很多好东西都没叫他。(众笑)所以他错过多好的机会啊!
人都喜欢听顺耳的话,只要是赞美你的,你就接受,凡是稍偏负面一点的情绪和语言,你就排斥。这个大家还是要学习一下,如果你习惯于接受污辱,会使你变得强大。把别人对你的责怪做一下分析,只要别人说的是对的,就接受它并且改正它,自己就会因而提升。譬如,你的上司告诉你某件事没做好,下次改正它,那不就能把事做好了吗?
我举一个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过去在青海、西藏的时候,有一次在从青海往西藏的路上,我看到一部大卡车轮胎转动不正常。因为大卡车是拉货的,车后头一边有两个轮胎,我出门多,有经验,看见后轮晃得有一点摇摆,判断是螺丝松了,如果轮胎飞出来的话,第一,它就没轮胎了;第二,可能会伤到别人。于是我就向那个司机招手,我在他侧面招手,指着他后面,比了个手势,开车的人看了都知道是指轮胎。结果他瞪了我一眼,骂了一句:“妈的,想搭我的车呀!”(众笑)以为我要佔他便宜。我再继续皱着眉头,意思是“严重!严重!”可是他偏偏不管,开了一会儿,轮胎像飞盘一样飞到前面的山沟里去了。怎么我好意提醒他,他还以为我要佔他便宜呢?后来,他自己跑了一公里,从山沟里抱个轮胎上来,那个山坡至少有50米高,多难啊!轮胎可不只是一个普通胶皮而已,中间还有一个大铁家伙(注:轮框,或称轮圈)呢!至少有50公斤吧!,多重啊!
当他把轮胎给弄上来后,我看他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结果还是我帮他装上轮胎的。我对他说:“怎么样?朋友,我是好心好意提醒你啊!”
他说:“唉!我以为你想白搭我的车呢!”(众笑)
我说:“白搭你的车?我长得那么帅,白搭你的车又怎么了?”(众笑,鼓掌)
“说实在话,如果有个美女,即使她不招手,我都想停下来。是不是啊?男的无论长得多好,我都没什么心情停车欸!”他说,“多的是用你这招想蹭我的车搭去西藏的人。”欸!真是的!
培养大我之心
存有宽容的心,才能解自己的难。忍辱的过程是修行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关,它可以让一个人从小我,就是从一个凡人变成一个超越小我的、不得了的圣人──我们称之为大我,乃至到无我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修行中就有两个中心到三个点,两个中心就是一个我,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吃、住、行或财、色、名、利,都当成是“我自己的”──这东西给“我”多好;这个化妆品抹在“我”脸上多美;那个首饰戴在“我”的身上多好看;如果“我”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多好!都是“我”。你看,所有想获得的,都是“我”。很少有人说:“失去真好”“给与真好”,对不对?凡事都是以“我”,而且是想要获得的这个“我”为主,我们统称这个“我”为小我。
在大陆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人们才能存活对不对?这也是对的。虽然人人都这么想,但是成为伟人或者领导者的人,比较容易照顾到大家。比如说当别人都在挨饿,而你正在吃饭时,有着宽容心和慈悲心的人就会讲:“欸,来,和他们每个人分一点。”你虽然因此吃不饱了,但是大家却都满意了。你想一想,如果大家都闹饥荒,10天吃不到饭,你一个人却吃一大盒饭,我估计还没等你吃饱,你就被杀了。
从“小我”提升到“大我”的过程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叫作“定力”。哪怕别人故意污辱你,虽然你没有错,你做的事是好的,是正确的,别人却故意说是错的,这是考验你的定力、耐力。有定力的人一定是心胸宽广的人,他的脑结构、他的内在世界里头可以容纳下很多事情,尤其容纳得下很多负面的事情。要知道,世界上有相当一部份的人,其大脑的接受度,也就是宽容度,无论好事和坏事都不能承受很多。
大度能容天下事
我讲过很多故事,其中有一篇中国的中学生、小学生都读过的文章,叫《范进中举》。文章中说,有个叫范进的人,一直读书,想要考进士,怎么考试,就是考不上进士,到了差不多四五十岁,有一天,终于考上了举人,有官员(注:报录人)就来宣布:“欸,你们村里有个叫范进的吗?范进中举啦!就是高考榜上有名啦!”范进一听,欢喜得得了精神病。他读书时的记忆力够,但是功德的承受力不够,这也是功德不够啊!就得了神经病,疯了!
一个人如果福份不够,无论好事坏事都容不下。好事若容不下,坏事就更是不行了。像范进这样一个承受力这么差的人,谁要说他不好,他可能会恨对方一辈子,这就是他的心胸太小了。世界上很少有人对于负面的语言有够大的承受力,然而,拥有够大的负面事件承受力的人,才容易成就事业。这是因为他有定力,有了定力才不会慌乱,才会思考“是我真的错了,还是他故意说我?”一旦发现自己真的错了,就马上改正,这是多好的信心啊!
在更高的一个境界提醒大家,过去,因为我从我的国家(注:中国)移民出来,出来之后,有些社会上不同领域的人发表了一些对我的看法,有的人真的编着故事骂我。
有人看到这些文章之后告诉我:“师父,他们……这样骂你,你真的是这种人吗?”
我说:“诶,不是不是不是。”
“我怎么看好几篇文章都这么骂你呢?”
我说:“他是在提升我。”
“他说你是骗子。”
我说:“他都不认识我,怎么知道我是骗子呢?”
“他说你讲错法了。”
我说:“他都不懂得什么是佛法,怎么知道我讲错了呢?”
对,这些事情就是来锻炼你的定力、分析力,还有接受力的。谁都想当老大,但你有那么大的承受力吗?一个人如果承受力太小,容量太小,尤其是一句负面的话,他就气得“哇”爆炸了,方寸大乱,又怎么能承担大任?
过去的人在打仗的时候,双方的大元帅都在研究对方谁在领兵,谁是最有权力的那个人。比如说,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和东吴打仗,东吴领兵的是周瑜,他聪明、能干、执行力强,就是心眼儿小。所以诸葛亮要气他,不是跟他动刀,而是传闲话气他。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把周瑜气病、气死了。周瑜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其中多半的功劳是诸葛亮干的。(众笑)这就是心胸。周瑜既聪明又很能干,兵法也学得很好,很能打仗,诸葛亮为什么要气死他呢?因为周瑜是东吴当时最棒的元帅,一旦把元帅气死了,再也没有人比他厉害,就容易把吴国打败。所以什么是兵啊?兵不一定都是刀、枪,什么都可以是兵。
练就八风吹不动的定力
面对污辱、负面、诽谤的话语,要练就一身“定力”。过去有个典故叫作“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莲”,这是苏东坡的典故。苏东坡也修行,过去有许多哲学家和文人,他们的思考和作品有许多是来自一个更大的、更广阔的世界所带给他们的启发。例如苏东坡学佛学,有一天他觉得修行的感受不错,好像自己身上泛着金光。江对面住着他很熟悉的老朋友佛印禅师,所以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赞佛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莲”,派人送去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在那首诗的结尾写了“放屁”两字,苏东坡一看,“哇,你对我骂这么脏的话!”于是渡江过去找佛印理论。就在他渡江赶到金山寺时,只见深锁的寺门上贴着一张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纸条。这纸条让苏东坡惭愧不已,原来他自以为的“稳坐紫金莲”,只不过因为佛印写了“放屁”两字,就把他气得跑过江来理论,这就是他简直没有修行的定力。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是八风吹不动?八风是哪八风呢?八风就是:称,称赞;第二,讥,就是讽刺、冷嘲热讽;第三是毁,就是污辱的、责怪的、不好的、打击的、毁灭的;第四是衰,没希望的;第五是誉;第六是利;第七是苦,痛苦;第八是乐。
八风包含了四顺、四逆。也就是四个顺着你的心意的、正面的,譬如,不管一个人长得多丑,如果有人对他说:“你长得真好看。”今天他一定会吃顿饱饭,睡个好觉,这就是“顺”。逆的呢?一般是负面的。一般人容易接受顺的,排斥逆的。这八风都是别人传达给你或你自己感受到的,但这些事情会不会影响你的情绪,影响你的肌肉和心脏的紧张度,影响到你的睡眠,影响到你中午的食欲,影响到你整个下午的心情?
记忆力好的人其实也很麻烦,比如今天上午有人说了一句不顺耳的话,记性太好的人,可能过了一个月之后还觉得痛苦。尤其是心胸又小,记性又好的人,那更是麻烦,非得病不可。
我觉得老天对我真是太好了,因为我记性不好,即使别人骂我,过两天,或者差不多两小时之后,我早忘了;一个小时之后还可以和对方成为好朋友。当然,最麻烦的是,即使我借了钱给别人,我也经常忘记,总之是不容易把过去的烦恼搬回来,所以记忆不好不一定是好事或坏事。记性好的人不容易丢钥匙;记性不好的人,即使钥匙就拿在手里头,还拼命找钥匙。记性不好既有烦恼,但也确实让人解脱──别人骂了你,你早早就忘了。所以记性差一些、目光差一些、听力差一些、说话模糊一些也有好处。
通过忍辱的过程,就是在修我们的定力。虽然忍辱中的“辱”通常是负面的,但是我也提醒大家,无论是我刚才讲到的八风中的“四顺”,就是正面的赞扬、赞美,还是“四逆”──负面的指责、辱駡、羞辱,都要学会以“定力”面对。但如果你最初的时候还没有这么高的智慧该怎么办呢?要学会师父所讲的,先接受,心里想着“没有关系,可能是我错了”,之后再去分析自己错在哪里。如果找不出错来,你有可能还犯了“缺乏沟通”的错误。因此,在做事之前,先把你的想法和大家沟通,如果大家觉得有道理,才会乐意跟你配合,才会因为配合而产生利益,否则光自己明白了,别人没弄懂,那也是没有用的。
即使是夫妻,都不一定能配合得很好,因为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你自己单方面认为的好,对方也不一定认可,所以在做事之前,应该先做说服、动员的工作。一个负责人或领导者一定要说服、讲解、沟通,甚至动员跟着你做事的人,才能出现很好的效果。不仅仅是领导者如此,家庭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都是一样的。我们对于逆和顺都要学会理性地去看待与接受。“接受”,对于忍辱、“成就”来说是特别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