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未来更顺遂、更精彩、更富贵,然而,人生没有绝对平坦的路,总是会经历崎岖、起伏。

金菩提宗师说:“命运学是一个大学科,有着自己的规律。”如何掌握命运的规律呢?金菩提宗师讲述了宋朝历代帝王的兴衰历史,引领我们从帝王将相的治国之道中,观察、总结出命运的规律,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命运密码,创造美好的未来。

【你将获得】

  • 真命天子: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故事   
  • 赵匡胤称帝前的三个传说
  • 领导者的智慧:和平的兵权转移
  • 无解的谜题:赵匡胤之死
  • 谁导致了靖康之难?
  • 帝都南迁、宋高宗赵构当政的历史  
  • 岳飞既死、南宋气数将尽的历史
  • 政权回归、赵匡胤子孙再次称帝的历史
  • 从南宋历代帝王的名字看命运的定数 
  • 陈抟老祖的十二字预言  
  • 怎样治理天下才是王道  

【精选禅语】

当帝王有了慈悲、爱众生的心态,才能将整个江山管理好。

【文字内容】

很多人都想了解命运,几乎每个人都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命运或别人的命运。比如交男女朋友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找的伴侣除了外表所看到的之外,还能更有才能、更有好运气,将来的人生也能够更加杰出、光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更好一些,希望自己未来的人生更精彩、更杰出、更讨人喜欢、更有才能、更富贵。谁都希望未来能更好,但命运的好坏确实有点难讲。

自然界的道理,就像大地的地貌特征一样。我们如果站在月亮的位置和高度来看地球,地球就是一个大星球,没法看到或感受到土地表面的特征。但是,如果我们站在距离地球约300米的高空看大地的话,就会发现大地是起起伏伏的,没有哪个地方是绝对平整的,即使有的话,也仅仅是局部。

人生就和地球表面一样,没有绝对的平整、顺滑。所以,“命运之说”是最难说的,即使很多研究命运的专家,都很难把握到命运的关窍到底在哪里。虽然不容易把握,但我们通过一些故事所传达的信息,也能大约发现它的规律。命运是有规律的,命运学是一个大学科。

真命天子: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我今天大概描述一下几位宋代皇帝的生命经历和过程,让大家从那些皇帝的故事中,自行总结出生命的规律。在历史中,当一个新的国家、新的政权最初出现的时候,故事通常会比较精彩。

以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例,据《宋史》记载,他出生之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赤就是红色,也就是屋子里冒着红光;还有一股很奇特的香味,经一整夜都未散去;此外,他身体上散发金色,历经三日而不变。以上种种现象,也许都是很吉祥的征兆。

后来,赵匡胤还遇到特别著名的人士给予他一些指导,比如陈抟老祖。陈抟老祖是一位修道者,他对于命相的认识和大事件的预言都是独步天下、相当灵验的。我们也可以称他为最著名的预言家、一代命相大师、修道家、哲学家、思想家、文人,甚至是艺术家。

赵匡胤出生的那个时代,中国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分裂成若干个各自割据的政权,也有若干个国王,因为他们谁都不服谁,所以战乱持续了逾七十年。在那个时期,有能力的人只要有机会,只要有野心,就会把前面那个较弱的国王给取代下来,由自己来当王或皇帝,这在五代十国是特别常见的事情。

就是在这个时期,陈抟老祖对赵匡胤的母亲说出“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天子一担挑”这句话。至于赵匡胤的母亲有没有在意则不得而知。

长话短说。赵匡胤慢慢长大了,在长大的过程之中,他的文化、武功都练得差不多了,便辞别了父母,对父母说:“我要出去闯荡江湖了,如果闯不成事业,我就不来了。”

毕竟他是个男子汉,不能总在家靠父母吃饭,得要自己去创造事业,所以他只带了很少钱便离家而去。过程中他迷了路,很快就把钱花光了。因为寺庙不需付钱就可以管吃住,因此他只能寄身到一座庙里去。

庙里的方丈和他聊过天,对他说:“年轻施主仪表堂堂,未来必是人中龙凤。”今天,大家可以随意开玩笑称某个人是龙,在古代的中国却是不可以的,他这句话可是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说的。方丈接着说:“你我相识也是缘分,老僧给你指点一个方向,再给你凑些盘缠,我知道你身上已经没有钱了。”接着从庙里凑了一些值钱的、能换食物的东西给他,之后对他说:“你一路往北走。”第二天,赵匡胤就往北走,遇到了郭威将军,便投靠了郭威麾下。

赵匡胤称帝前的三个传说

那是个经常打仗的年代,赵匡胤投靠郭威之后,在一场战役中显露出了领兵作战的能力,得到将军赏识,官职从士兵一步步向上提升。

有一天,后周的皇帝柴荣在一个箱子里头莫名其妙地摸出一个木牌来,木牌上写着“点检做天子”。身为天子,他看了之后觉得挺生气、挺不舒服,心里也挺酸的。由于担心点检篡位,于是马上开除了当时御林军的总指挥官,也就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开除了张永德后,总得换另一个人来做。也许是天意吧,找来找去,找了既有点聪明又比较老实的赵匡胤,让他来做殿前都点检。结果点检刚换了不久,柴荣便去世了,由他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当时柴宗训只有7岁。

在五代十国征战不休的环境当中,有能力的男人才是强者。像柴宗训这样一个七岁的小皇帝,根本没人服气,也当然会有人生起“把他换了算了”的念头,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

根据传说,在赵匡胤领兵作战及即位称帝的过程中,陈抟老祖的徒弟,也就是人称“苗半仙”的苗训,曾担任赵匡胤的军师,从中帮忙出谋划策。主因是苗训觉得赵匡胤这个人身上的气场及其命运,就是统治天下的天子之相,因此乐意帮助他,扶持他成为新皇帝。

有一天,赵匡胤的大军在陈桥驿遇到了“天狗食日”,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日全食”天象。苗半仙说了一句:“一日克一日,点检 做天子。”

过去的人认为,当天上出现“日全食”的时候,便会出现更换国君或改朝换代之类的大事。果然,有一天,赵匡胤在部下的起闹下喝了很多酒。在他喝得晕乎乎的时候,部下们拿了一件只有皇帝才能穿的明黄色衣服披在他身上,并且马上跪下对着他礼拜,口呼天子、万岁。意思就是认他为真命天子了。

领导者的智慧,和平的兵权转移

在“黄袍加身”后,赵匡胤兵不血刃,也就是一个人都没有杀,就回到京城夺下皇权。他先是进入宫殿里对小皇帝说:“你若不交出皇位,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了。”这番话把当时才7岁的柴宗训吓得几乎尿裤子,连忙说:“我只要能活命就可以了。”

赵匡胤夺取天下成了天子之后,他的官兵以刀枪胁迫朝廷中的文臣,对文臣们说:“只要遵从新的天子,就可以继续做官;若是不从,当场问斩。”为了看到隔天的日出,所以大家都遵从了。

就这样,天下变了,新的国家建立了。这个新的国家命名为“宋”,这就是大宋帝国的起源。当然,赵匡胤理所应当地成为宋朝的第一代皇帝,史上称其为“宋太祖”。

宋太祖这位皇帝的确挺有皇帝相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虽然是一个将军、一个武官,可是他拥有非常好的管理、创意和策划能力。比如,他收服天下之后的第一招,就是先把藩镇割据的局面给改变了。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各藩镇拥有独立的军队指挥权,各自拥兵自重,导致君弱臣强的局面,当皇帝气数弱的时候,就容易被他们一举推翻、自立为王。

有时候,做大事未必需要惊天动地,为了解决弊端,他运用了一个叫作“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法,便四两拨千斤地把各藩镇的兵权给收回来了。首先,他邀集所有手握兵权的重要将领一起喝酒,喝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就对大家说:“其实我最近身体不好。”大家听了之后自然纷纷关心地询问他为什么身体不好 。

他便接着说:“因为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将领们纷纷安慰他说:“您贵为天子,宫殿周围都有重军把守,将您保护得非常安全,您就放心地睡吧!”

赵匡胤说:“我不是为这个事烦心。你们看,前面一位周恭帝便是因为我手握兵权而将他逼退的。所以我特别担心,万一你们之中有人半夜突然心血来潮,把我绑起来之后逼我退位,逼宫的那人又成了皇帝,天下岂不是又要大乱?我是为了这件事失眠。”

大家一听就都明白了他的意思。第二天,所有领兵的将领各自写了辞职信,都把兵符交出来了;辞职信的内容五花八门,如“对不起圣上,我最近身体不太好……”、“对不起圣上,我爷爷死了7年,我家丁忧(编注:古时称遭逢父母或祖父母之丧为丁忧),到坟上去守孝了。”就是找各种理由辞去军官职位了。

赵匡胤只利用了喝一杯酒的工夫,就把兵权全部收回来了。过去的皇帝若要收回兵权,尤其是要把十几个大将军的兵权全部拿回来的话,一旦遇上将领反抗,起兵叛变,得死很多人。赵匡胤只用了几壶酒,一个晚上就搞妥了。

除此之外,赵匡胤也进行了很多改革,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安居乐业。他看尽了五代十国这几十年来的战乱,整个世界犹如一座战场,战争没有一刻止息。很多年轻男人战死沙场,导致农村里头男丁稀少,老百姓穷得叮当响。当然,我相信,陈抟老祖应该也为他做了一些心灵上的辅导,对他造成一些影响,所以,不论在国家的管理或自己的内心,他都能够慈悲为怀,以慈悲仁义之心去治理大宋王朝。

赵匡胤之死,无解的谜题

到了他49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宫廷里头发生了一件至今也说不清的事情:他的弟弟赵光义奉诏进入皇宫,哥俩在一个房子里头彻夜长谈。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只知道赵匡胤在半夜里去世了。第二天早晨,赵光义向大臣们宣布哥哥赵匡胤因得了急症去世了,去世前委任他接班做皇帝,因此他依据哥哥的嘱托继承皇位。就在赵匡胤执政十六年后,政权转移,改由他弟弟赵光义执政。

赵光义文治有为,但在对外用兵打仗上没什么功绩,不过他对百姓是不错的。他在位二十一年的过程之中,逼迫赵匡胤的次子自刎去世,赵匡胤四子也因不明原因暴毙,此外还有一些对他的皇位产生威胁的人也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谁导致了靖康之难?

赵光义的儿子、孙子、重孙分别接班做了几任皇帝,一百多年便过去了。到了第八代皇帝宋徽宗的时候,金国攻打北宋。宋徽宗眼见敌人大军压境,他当不了家,觉得皇帝没法当了。因为心理上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他竟然辞去帝位,把这个烂摊子扔给他的亲儿子赵桓,强行禅让(编注:将帝王之位让给贤能者),让赵桓继承他的帝位。

宋徽宗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但是他真的不太适合做皇帝。很多艺术家擅长画画、唱歌,但若要他管理一个团体,还真的不行。相反地,很多人管理能力很强,但若要他唱歌、跳舞,也会跳得特别难看,唱得特别难听。每个人各有天命,这也是一个命相的概念。

言归正传,宋徽宗禅让之后云游去了,等他回来之后,敌人又来了,这次甚至把他和他儿子宋钦宗爷俩、众多后宫妃嫔、朝廷重臣一起抓走了。宋徽宗真是一个天生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从被抓走当俘虏的这一路上,到关押的地方,一直到死,还作了许多诗。不过,他这个时候所写的诗大都表达着悔意。通过诗,他对于自己一生钻研艺术、和金国结成“海上之盟”、用金钱买平安(编注:向辽、金两国缴纳岁币,以换得不进犯北宋的承诺)等作为,表达出感慨和后悔之意。

在宋徽宗即位之前的140年间,其实宋朝治理得还算不错,尤其是第一代皇帝赵匡胤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很好的开端。不过,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采取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后代皇帝也顺着这样的政策治理国家,对内减少藩镇割据,对外却逐渐失去自保能力。为了减少战争、尽量不打仗,甚至向外族缴纳岁币,花钱买平安。宋朝倡导文化、经济、精神、艺术、科学、民生方面的发展,崇尚文化,追求平安、快乐的生活方式,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富民强。直到徽、钦二宗,终因积弱不振而灭国。

帝都南迁,宋高宗赵构当政

前面所说的那一段历史是“北宋时期”,北宋时期建都于中国的北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属于北方黄河流域。在北宋亡国后,接下来的一位皇帝仍然是赵家的后人,即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宋高宗赵构建都于长江以南的杭州,成为新时期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南宋。

南宋王朝仍然属于宋朝,延用“宋”的国号,继续往下传承。赵构是一个挺有争议的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尤其在斩杀岳飞一事上,有许多人认为他比一般皇帝更糊涂一些。

一开始,赵构当皇帝确实当得不自在,也不知道怎么当;其次,在靖康之难中,他也确实受到惊吓。那时他的年龄才二十多岁,没见过什么世面,再加上北方的半壁江山、许多金银财宝、人才、军队都没有了,如果不是长江挡着,可能连他的命也没了,难免让他有点发懵(编注:糊涂、不知所措)。

虽然宋朝失去半壁江山,偏安江南,可是,因为之前宋代对百姓还是很有恩泽的,所以百姓和军官之中不乏热爱国家的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也是很多华人至今都知道的一位大将军就是岳飞。岳飞是主战派的将军,主张力抗金国,收复失土;其次,岳飞还主张要想方设法将金国掳走的两位皇帝救回来。

岳飞既死,南宋气数将尽

每当岳飞联合一群忠诚的官员向宋高宗力谏,希望能营救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回京时,赵构总是不吭声。其实他心里想的是:他们一旦回来之后,我赵构算什么?我还能保住皇位吗?这一点连他也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就装傻,一直拖着,直拖到徽宗死在敌人关押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依兰县之后,再把他的棺木接回来。回来后修个坟墓下葬就可以了,这样就没人和他争皇权了,结果就是这样的。

宋高宗是主和派,认为只要按时向外族缴纳岁币,就能保持和平;忠诚的大将军岳飞偏偏是个主战派。因为主张不同,再加上秦桧等奸臣的捣鼓(编注:摆弄、玩弄)、陷害,最后赵构终于下令杀死岳飞。

我觉得除了以上的理由之外,赵构杀死岳飞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是另有原因的。大家想想,这样一位能保护国家的大将军,皇帝为什么忍心杀他呢?因为他总提出要将两位老皇帝接回来,让赵构心里不舒服。在这个前提下,正好又有秦桧这个奸臣总想扫除岳飞这个障碍,好让皇帝执行自己的策略,因此形成了诛杀岳飞的原因。

秦桧的策略是什么呢?首先,秦桧见了金国的使臣是跪下来讲话的,他甚至想说服皇帝舍弃宋朝这个国号与主权,使宋朝成为金国的属地。秦桧就是这么一个人。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秦桧无异于一个奸臣,让他当丞相真的不太合适,也太软弱了。当然,得视大家用什么角度来理解这件事,如果从百姓的角度来看,一旦舍弃了国家主权和国号之后,就可以避免打仗,使百姓安居乐业,这倒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政权回归,赵匡胤子孙再次称帝

宋高宗赵构在晚年时期做了个梦,梦到他的祖先,也就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在梦中对他讲了当年赵光义如何杀了自己夺取皇位(编注:史称“烛影斧声”或“斧声烛影”),并且表示,目前赵构的这个皇位正是他的老祖宗赵光义抢来的,该是还给赵匡胤这一系血脉的时候了。

由于赵构唯一的儿子早夭,后继无人,所以在做了这个梦之后,他就把皇位禅让给赵匡胤的七世孙,也就是大宋王朝第十一代、南宋第二代皇帝赵昚(编注:音同“慎”)。赵昚就是赵匡胤皇帝正宗的第七代嫡孙,是他这个血脉里传承下来的后人。

皇权旁落了186年之后,总算又绕回来了。而且这一传下来,就一直传到整个宋王朝全部结束为止。宋朝正式登基的皇帝一共有十八位,一共传承十八代。有趣的是,在这十八代皇帝当中,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各传了九代皇位,加起来就是十八代。

“名名”中自有定数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巧合,第一代皇帝赵匡胤在家里的小名叫九重。中文的“九重”,也可以理解为“双九”,两个九,与兄弟俩各传了九代皇位不谋而合。依据《易经》对数字的解释,在一、三、五、七、九等“阳数”中,九最高,五居正中,所以,九五并称即象征帝王位居正中至高的权威。因此,中国古代称皇帝叫“九五之尊”。

以测字(编注:一种通过文字占卜的方法)来看赵匡胤的“匡”字,如果右边多加一竖、王字再加一点,就是国(编注:国,国的简写)。可是匡字里头有一个王,即为王者,王者身边少了一竖,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的天下少了一块,所以他失去了北宋,长江以北的江山被金国给佔领了;甚至还有两个皇帝遭金国掳走了。我们也可以在匡的旁边加上一个言,就是“诓”,诓的意思是被骗或者不正当地失去,所以他失去了生命与江山。

第二个皇帝叫赵光义。这个名字显然不是将“义”放大;而是没有情义,所以是“光”义。

与名字相关的,还有以下南宋的四位皇帝与灭国的巧合。南宋倒数第四个皇帝为宋度宗,他的名字叫作“赵禥(编注:音同“其”)”;倒数第三个皇帝叫作赵㬎(编注:音同“显”);倒数第二个叫作赵昰(编注:音同“夏”);最后一个叫作赵昺(编注:音同“丙”)。合起来就是禥、㬎、昰、昺,这四个字的谐音是“欺先下病”。“欺”是被欺负的意思;“下”,是国运往下走;病,病入膏肓则止。

在南宋的历代帝王当中,有一半的人名字当中都带有“日”字。那是因为人离了太阳是不能存活的,所以皇家在命名时,希望天子犹如太阳和光明一样普照众生,就是“我是天子”之意。当职位达到这样一个高度的时候,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和命运、职位是相吻合的,所以通常皇帝的名字是既复杂又高贵。巧合吧?所以命运好神奇啊!有时既是天意,又是人为,又有那么多巧合,真是有意思。

陈抟老祖的十二字预言

再说回赵匡胤。赵匡胤刚刚做皇帝之后,问陈抟老祖能不能给他一些指示。陈抟老祖嘱咐了“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八个字。  

赵匡胤问:“这是啥意思啊?”

陈抟老祖说:“我已经泄露天机了。这是未来的预言,若你悟不到就悟不到吧。至于其他的,天机不可泄露。”

赵匡胤说:“能不能再指点指点呢?”

陈抟老祖于是再指点他“逢厓则止”四个字。连同上面的八个字,陈抟老祖有关大宋王朝气数(编注:命运,或指冥冥之中已定的运数)的预言,一共说了这十二个字。

“一汴”是什么?即是北宋的首都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靖康之难后,金国佔领了北方,宋高宗退到临安并于此建都,那就是现今的杭州,所以称为“二杭”。1276年,临安再度陷落,落于元军之手,宋朝的残余势力再往南逃,逃到现在的福建,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这就是“三闽”。接下来,元军顺着海路继续往南追,于是他们再次往南逃,1278年,在赵昰亡故后,立赵昺为帝,移驻厓山,也就是如今的广东省新会县,这就是“四广”。

决定宋朝灭亡的最后一战称为“厓门海战”。当时,最后一个皇帝赵昺的船队在海上与元军交战,眼见无法脱逃,又不愿受辱,于是丞相陆秀夫便背着七岁的赵昺跳海殉国了。至于倒数第三个皇帝赵㬎,则是在1274年三岁时登基,17岁被迫在西藏出家,53岁时,因为写 下一首思念家国的诗,遭元英宗下令赐死于河西。

说起“厓门海战”之惨烈,在最后一个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海而亡的时候,许多后宫妃嫔和大臣也相继跳海自杀。根据《续资治通鑑》记载,当时的海面浮尸超过十万人,整个海面上全部是尸体,多么惨烈的一个场面。

可以想像在改朝换代的大时刻,必然是非常惊心动魄的。面对如此冰冷、血腥的场面,在场的人恐怕有泪都流不出了。这就是大宋王朝宏观的历史。综观宋朝这最后一战,又应了陈抟老祖“遇厓则止”的预言。在厓门海战之后,宋朝灭亡了,元朝继之而起。

旁白: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经18帝,于1279年灭亡,历时319年。

宋朝对外军事积弱不振,对邻国纳岁币以求和平,但其社会经济的繁荣却远超盛唐。因推广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粮食不虞匮乏,使得人口迅速增长,从980年的3710万增至1124年的一亿两千六百万。西方与日本史学界都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正如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历代帝王究竟秉持怎样的治国理念,才能有如此的发展?这得从宋太祖赵匡胤留给后继之君的一块誓碑说起。

据说,宋太祖曾留下一块誓碑,若此誓碑是真的,从中便能看出宋太祖的精神境界。这一块大石碑,大概一米多宽(编注:《避暑漫抄》上说,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宋朝的一尺约为31.68公分,因此其宽度约为130公分),高约2.5米。这块大石碑就放在太庙寝殿的一个夹室之中,平常盖上一块销金黄幔,等于给这个碑罩上一个保护套。这就是太祖“誓碑”。

太祖誓碑上一共有三条内容,一直都只有继位之帝王可见,从未公诸于世,直到宋朝被金国打败之后,碑文的内容才流传出来。这三条内容分别如下:

第一条,一定要非常善待后周柴氏家族的后人,如果他们犯了罪,不得施加刑罚;即使犯了谋逆大罪,也只能在狱中赐死,不得在人潮众多的集市上执行死刑,也不可以诛连其家族的其他成员。

第二条是,不得滥杀朝中官员和上书提出国政谏言的人。意思是不要随便找个理由就把朝廷命官给杀了。说到这个,对历史知道得少的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只要看看各朝各代的历史就知道了,有几个官员能善终的?若不是被皇帝给杀了,就是被一些奸臣陷害而死,大多都不得善终。有多少人年轻时意气风发、才高八斗,老的时候却遭抄家问斩,甚至诛灭三族、诛灭九族的多了!

古代有很多当官的人不得善终,能够善始善终的高官不多。就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所以赵匡胤训示在他之后继位的各代皇帝,不准杀朝廷大臣、不能随便滥杀向皇帝提出谏言的人。不论是平民百姓也好、书生也好,若是对国家的政策觉得有些疑惑或建议,即使说话挺难听,甚至批评皇帝所颁布的新法律是错的、是对天下苍生不负责任的,都没关系,坚决不能杀。

以仁慈之心治理天下才是王道

为啥呀?首先,我相信赵匡胤内心是和平善良的;第二,他可能受到当时佛教慈悲精神的指导和影响;还有,他应该受到陈抟老祖这位大师很大的影响和指导。在中国,研究天道的人,通常都有“上天有好生之德”的思想。既成为皇帝、成为人民的最高统治者,一定要有爱苍生的心,才配当天子,否则就是昏君暴君。

在真正学得对于天道的认识之后,皇帝才有了治国的宗旨,进而约束自己和后代接班的皇帝们,依循既定的宗旨去管理国家。我相信赵匡胤是注重“以仁慈治天下,以善心对百姓”的。他希望通过这种治理方式,让当时的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北宋政府一直以来的政策。

当时,宋朝那些皇帝们面对平息内乱、抵制外来侵略等诸多难题,同时还要管理好国家,这个家确实不好当,难免要到处求医问药、求高人指点。就如战国时期那些帝王那样求贤若渴,又像在大夏天时既累又热,一心想找到凉水和西瓜消暑的渴望心情。

其实,在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也是这个样子的。那时天天发生战乱,所以为王者治理国家是很困难的。一听说某位高人拥有什么过人之处,便赶快前去请教。

依据《宋史.陈抟传》的记载,后周世宗把陈抟请到皇宫里来,请教他“点石成金银”的法术。当时因为没钱打仗,所以后周世宗柴荣请教他说:“听说你有把铁变成金银的本事,能不能请你把这些铁变成金银,好让我有钱打仗并且供老百姓吃饭。”

陈抟老祖说:“您贵为四海之主,应该致力于治国,好让众生有饭吃,怎么能留意起‘点铁成金银’这种黄白之术,要我这样一个修道人用民间的方术来解决大众的疾苦问题呢?”

言下之意,就是一个帝王一心想用这些招术是错误的。作为一国之君,一定要有正确的治国方略,而且是可以公开于天下的治国方略,而不是这种秘密的法术。

什么是大的治国方略呢?那就是以民生、慈悲为本,怀着慈悲仁爱之心,将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儿女来对待。唯有以怀柔之心面对天下,爱一切众生,才能将国家治理好。

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能看得出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写的那一块誓碑的三条内容总结得多好。他可能是因为得到了陈抟老祖的警示和教化,所以拥有很多其他朝代皇帝所没有的慈悲和宽容。他所施行的治国手段和做法,有很多都是为了不让国家再次发生战争。唯有不发生战争,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太祖誓碑”的内容总结得非常好。

有了慈悲、爱众生的心态,才能将整个大宋江山管理好。因此,在宋朝时期,除了对外的军事防御差一些之外,不论是文化、科技、宗教、艺术等各方面都非常好。

通过历史,我们应该去思考、观察、总结出命运的亮点。比如说这些皇帝的出生年月日、名字、他父亲的名字,甚至他的生活习惯、他从小所忌讳的东西等等,都和他的命运息息相关。我想,大家今天已经总结出更多结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