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在觉悟成就的路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行六度”。

六度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六度是觉悟成就的重要方法?又该如何行六度?

一起来听听金菩提宗师的开示。

【文字内容】

早期的修行人认为,离开苦修不可能觉悟,所以在印度和东南亚的一些地区,有很多修行人认为一定要经过打坐、四禅八定的修行之后才可能开悟。佛陀到了48岁以后,教法就开始丰富起来,可见苦修确实是好,若再加上后来我们称为“六度”的部分,都能够促使人觉悟,甚至把(六度中的)一个方面做好了,也能够开悟。

布施

“六度”的第一项叫“布施”。“布施”也可以称为施舍。比如说我有钱,而有些人穷得都吃不上饭,没有钱去看病。如果我给他一些支持,比如经济上的、体能上的、技术上的或者直接送给他食物,再或者我是医生,直接为他免费医病,这些都是“布施”。

持戒

第二是“持戒”。要想获得成就,就要持戒。我们知道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内容。如果你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伤了别人,别人就会伤你。譬如你杀了猪,猪虽然杀不了你,但是它的灵魂可能会折磨你,让你痛苦。如果你是有枪、有刀,在危急时刻可以合法杀人的人,譬如,如果你是警察,有人在打架,他们一看见你来,都举起手投降了,结果你还是忍不住“砰砰”开了两枪,请问大家这样合不合法?不合法!这叫执法犯法。但是有些警察会狡辩说:“你看到他旁边那把刀了吗?他举刀要杀我,我才开枪自卫的。”很多警察因此逃过了法网的制裁,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循环,众神都在看着你,说不定值班的天神看到之后说:“这小子太坏了!”所以就来惩罚你,而且惩罚的可能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祂早就看透了你有没有孩子,有没有父母。有时候你杀一个人,却让家里的三五个人都受到折磨,让你们都痛苦。有时候父母做业,孩子受罪,也叫作“父债子还”,这个是不得不懂、不得不防的。

为人父母者,行为一定要约束,也就是持戒,少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不要以为没有人看得见,其实天知地知。什么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你以为就咱俩干的事,没人看见,其实即使是你一个人干的事,天也能看见。天的眼睛在哪里?无处不在,只是你看不见而已。因果循环的规律是很可怕的,我们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统称为“持戒”。

忍辱

“忍辱”,能够训练我们的定力。

譬如你并没有做坏事,而别人却故意污衊你、笑话你、侮辱你。比如说某人家里丢东西了,怀疑是你偷的,你说:“我家虽贫困,但我确实没有偷。”不论你如何解释,他就认为是你偷的,不仅骂你,甚至到处风言风语说你的坏话等等。凡是类似这种自己没有做的事却被人冤枉的情况,我们都要学会去接受和忍耐,乃至自己把它消化掉。人生无奈的事情多了,你要学会看透,才不会太在乎,不会太计较。通常来说,我们作为普通人,都会有被人冤枉、侮辱的时候。

一个修行人,首先修的就是涵养、定力、耐力。哪怕今天被冤枉、侮辱,如果你并没有做错,那你怕什么?不必要到处去张扬:“我没犯错”,也没必要去争执。你有一个清白的人生,时间久了,大家都会明白的。哪怕最初被人误解了也没有关系,最后大家都会知道你是一个慈悲的人,一个好人。

精进

六度之中还有“精进”。我个人认为有几种精进法:

第一个,正宗的修法,比如说我们菩提机构的“大光明”,是最重要的修法,也是主法。第二个,念佛法。第三个,大礼拜。做大礼拜可以减肥又美容,通经又活络,还能开发智慧。

精进修行之中,还有第二大部分——辅助法。

第一个辅助法:多做功德善事。

有的人不知道怎么做善事,那不妨到禅堂来帮忙。我们做志工是为众生服务,在这里实现着我们的宗旨和理念。我们建设禅堂,有了禅堂才有一个师父讲法的地方,才有让众生可以学习、修练甚至是成就的地方,最重要的,这里是让你离苦的地方,得不得乐不知道,反正苦会越来越少。所以在这样的地方为大家服务,就是修行,也是做功德。

第二个辅助法:修正对世界的认知。

责任明确,道理明白,我们做事才能把握分寸,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清楚这个概念。做功德也是给自己的。在禅堂做事,为人服务,做好每一件事的同时,其实是在修自己的心。有的人说:“我是富人,在家里从做饭、洗碗、买菜、甚至是梳头,都是我的佣人给我做的。”就像《红楼梦》里,从美女到老太太,都有佣人在给她们梳头、洗脸、刷牙、戴眼镜,甚至连裹脚都专门有佣人在裹。到禅堂来之后,你做佛的佣人,是你的荣耀。

所以,我们很多的教法都是让人修心,以及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当认知平衡了之后,我们的健康就平衡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精进。

禅定

第五项,“禅定”。禅定也是我们要修的主法,有空就要修,如果白天没时间,也可以利用睡觉的时间来修,修一个小时就很舒服。譬如,工作忙碌了十几天之后觉得很累,如果能打坐一小时,这十多天的疲劳瞬间就没了。还有人说,我有钱,不怕花钱,去做脚底按摩,这些也会有些效果,不过和禅修相比的话就差远了。你禅修一个小时,全身舒服自在,疲劳感都没有了。

般若(智慧)

第六项“般若”,也就是智慧,宏观的概念就是学习慈悲和道德,这是我的理解。因为“般若”这个词很奇怪,一般人理解不了,我的智力也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学习善知识和慈悲善法,向善知识、善良的人靠近,比如交友的时候,如果对方是个善良的人,我就交往。如果我的定力不足,我就不要接触坏朋友,比如那些吸毒、赌博、打架、争执、尖刻、只认钱不认人的朋友,我看还是不交为好,因为遇上坏朋友,很容易使人走入邪道。“常在海边走,特别容易湿鞋”,遇上坏朋友之后,不小心就会犯错,所以要亲近善知识,学习慈悲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