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学佛、念佛、拜佛,但很少人想着如何去做佛,总觉得自己都还没有觉悟、没有圆满呢,哪有佛的本事?

那么,是否只有圆满证悟的人才有本事度人?学佛是否只是为了让自己觉悟?真正的觉悟又是什么呢?

金菩提宗师在此讲述了自己对佛和佛法的理解,并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学佛的最关键点,以及如何突破自我、快速提升修行境界的实用方法。

【你将获得】

  • 达到“无我”境界的方法
  • 学会分辨“贪执”和“必需”
  • 认识“法喜”
  • 行善的正确心态

【精选禅语】

  • 慈悲为本,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是佛。
  • 多一分布施,少一分贪欲,舍去自我贪执,即是“无我”。
  • 每一个人都有善良的心,当善心、同理心发出来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慈悲的体现。
  • 此刻明白,此刻觉悟。
  • 法喜,是当我们怀着一颗慈悲之心行善时,获得了佛的吉祥能量加持所致。
  • 懂得善恶,又能诸善奉行,就是开悟!
  • 剎那发心、剎那觉悟、剎那证得果位、剎那间成就,便是即身成佛之道。
  • 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便是开悟;开悟之后,就要当仁不让地做善事、广行菩萨道。
  • 有真心、有行动,就能成就;有多大的慈悲愿望,就能产生多大的能量和智慧!

【文字内容】

佛法是不可思议的;佛法不能用人类的语言来描述;佛法是雪地中开放的花朵;佛法是死而后生;佛法是凤凰涅槃;佛法是乌鸦变凤凰、奴隶变将军、打工仔变老板、贪财者得觉悟。这都是可能的,也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一个皇帝富有到拥有整个国家,尚且还可能出家,喜欢音乐的人也可能会说佛法是音乐。总之,佛法就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常规的道理来理解佛法。

佛经里头用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八个字来描述“佛”。为了让大家听得懂,一目瞭然,我再加上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大慈大悲”。

 慈悲为本  自觉觉他

慈悲是根本,佛如果没有了慈悲,还能“自觉觉他”吗?换句话说,还能去开导别人离苦得乐吗?不会的。譬如一个普通人得到一个幸福的偏方,只要自己幸福就觉得很美好;只要自己穿得比别人好,赚的钱比别人多,家庭比别人幸福就觉得很美好,绝不会把这个偏方、密法告诉别人,一般人都是这样子的,但佛就不一样了。

因为佛是大慈大悲的,而大慈大悲的概念就是爱护众生。姑且先不说普度众生,在普度众生前,首先要有大爱,去爱护众生。佛爱护众生到什么程度呢?中国古代人描述一个有德行的皇帝叫“爱民如子”,佛也是这样子的。祂如父母般,爱众生如子,与众生骨肉相连,众生苦,祂就跟着一起苦,祂换位思考,去感受众生的苦。当祂的大慈大悲之心和自己的血液、肉体、骨髓、毛发相融合之后,祂就去体会大家的苦。因为祂的大慈大悲,引发了祂的弟子,如观世音菩萨去闻声救苦,听闻到哪里有苦难的声音,就去帮助他们;乃至寻声救苦,寻找呼喊的、寻求救助的声音,主动去帮助苦难的人。

比如说某人家里有重病的人,他的工资收入很少,负担不起药费,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有病人瘫在床上,而且这个病很要命,要花很多钱,病人还需要人伺候,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病人躺在那儿也没有钱买药,能借他钱的亲戚朋友都被他借得搬家了、不理他了,他怎么生活?苦啊!

还有的人本来有一个特别恩爱的家庭,突然有一方硬生生地不要他了,他对对方如此诚心,如此爱慕,他的生命、心血、他的爱都在对方身上,对方却不要他了,他心里感觉好苦,好委屈啊!

还有人家中有亲人夭折,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当好不容易养大的一个孩子因为得病、车祸、战争、灾祸而死了,虽然死亡是自然的事情,但是一旦轮到自己头上,落到自己的家庭里,就感觉好苦啊!

观世音菩萨寻找种种难以承受的苦的声音,这种行为就是大慈大悲!因为大爱,祂爱众生如父母、如兄弟、如亲生儿女,才会这样去疼爱众生。

父亲、母亲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佛菩萨,他们对每个儿女而言就如同佛菩萨!虽然他们对别人来说只是普通的凡人,乃至是贪官污吏,不仅贪嗔痴都有,还可能会酗酒、打架、闹事、骗人,甚至做出更坏的事,但是他们对儿女都很好。关于父母的私情私爱,我们应该感动,也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我们想认识佛的时候,就先看看父母怎样疼爱我们的,先以父母的小情小爱来参照,知道原来佛是这样子的,进而理解佛视众生如亲生儿女那般的大情大爱,体现“大”而不是“小”也不是“私”的爱,要这样才行。

舍弃贪欲执著即是无我

至于“无我”和大慈大悲、大情大爱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所谓“大”,就是无我。那么,无我又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呢?就是阿罗汉的境界。

我们中国人所知道的“罗汉”,就是已经没有自我贪欲执著的修行者。比方说,一般人看到别人穿着好看的衣服,就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得到一件;看到别人住在一栋好房子里,就会想:唉呀!我想要有一个和他一样乃至比他更好的房子,但罗汉的境界就没有这些贪执。比如说当他很冷,需要一件衣服时,他可能也会去争取得到一件衣服,但这种需求不叫“贪”,而是因为冷,需要一件衣服。

对没钱的人而言,衣服只要能够御寒,带来温暖,不冷就好;但对于经济稍稍宽裕一点的人而言,就要讲品牌,不是自己喜欢的牌子不要,这就是凡人。无我的境界就是没有“自我贪执”,而“贪执”和“必需”还是有差别的,必需是生命的“必需”,“贪执”则是超过必需的物品。

比如说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穿衣、睡觉,所以食品、衣服和住房是老百姓生活中三大基本需求的东西。这三种需求如果不能够保障,则国家会大乱,家不像家,国不像国。所以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政府都有宏观调控的机制,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粮食、炒菜用油等民生用品,维持正常稳定的价格。有些国家甚至要求肉、鸡蛋、基本蔬菜、大米、白面的价钱必须维持稳定,当物价波动较大时,政府会掏钱补贴农户。比如一个鸡蛋卖一毛钱,但成本却要一毛五,政府会补贴两毛钱给养鸡的农户,确保鸡蛋不涨价,让百姓能够用一毛钱买蛋。为什么这么做呢?譬如,因为某种原因,某种商品的价钱上涨了,但是人均收入还很低,使得很多人不能保持正常的饮食,就可能因此造反!为了平息民怨,政府不惜补贴金钱进去,因为这些都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必需品,必须加以保障和供给。

“无我”的概念是,即使你一个人单身,并且心肠很好,经常帮人,你也一样要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说冬天时如果连个厚衣服都没有,就会很冷,你因为需要一件厚衣服而去买了一件厚衣服,这个不是奢侈,是很合适很合理的。相反的,如果你看到别人戴金戒指,自己也去买一个金戒指来戴,这叫奢侈,因为不论戴不戴金戒指,你都一样能活,也不会挨饿;如果你只穿得起布鞋,别人都穿皮鞋,因此你也要争取穿皮鞋,你虽然可以争取,但是皮鞋也叫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凡人不甘于穿正常衣服、吃正常饭,总想穿得比别人好,显得自己很有能力;有的男人出去工作赚钱,想要让老婆穿得比别人漂亮,也是为了显示出自己很有能力;有些人想让孩子背着比别人贵重一些的书包……这些都是贪欲。虽然有些贪欲来自于爱,但是私爱也会变成贪欲。相反的,一个大发心的人,不但没有了这些贪欲,穿衣服也不再讲究,只要衣能遮体、冬天能御寒就可以了,凡事都没有过分的要求。

“无我”指的是个人不贪执于各种利益,这是第一大项;第二大项就是,当涉及到自我利益的时候,不但不贪执,而且不在乎。比如今天看到一群穷人饿得吃不上饭或遭受天灾了,自己有些存款,就分给他们一些,救济他们,让他们去买饭吃;看到有人得了病,很痛苦,急需要医疗费用,就帮人家一下。太在乎自我的人不懂得“舍”,不懂得“布施”,总想着:这是我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凭什么给别人啊?这都取决于他心中有没有大爱,有没有慈悲。                                                                                                                                                   

慈悲便能无我

有慈悲心的人自然就会帮人,连考虑都不用多考虑,这在我们自己的经历和一些电影故事之中比比皆是。有些善心的人,即使也有着一点私欲,但同时也会顺便帮人。记得一部香港电影中有一幕情节:不知道是因为开枪打仗还是怎样的,一座楼房上头“哗”掉下了一块很重的大招牌,当时有一个女人领着一个孩子正好要走过去,眼看着招牌就要把母子俩砸死。有一个黑社会的家伙,本来打算到那儿去抢银行的,一看到这个景象,因为心中本有的善良与爱心,拿着枪冲过去就把两个人给揪过来。刚一揪过来,“砰!”那个大招牌就砸到地上,把地砸了个大坑。当时他奋不顾身,完全顾不上这个行为可能会暴露自己黑社会的身分。这个时候,警察得到情报,知道有黑帮分子将到这儿来抢银行,警察到了现场,一看他拿着枪,又拽了母子俩,就把他给包围了。

其实,他当时如果不去救母子俩的话,可能不会暴露身分,可能不会因此被抓进监狱,因此,这对母子特别感恩他,花钱保他出来。由于这个母亲早年丧夫,后来两人还结婚了。他本来是去当强盗的,如果没遇上这件事,如果他没发挥善心与爱心,说不定会在抢银行的过程之中被乱枪射死呢!

黑社会分子并不是天生坏蛋,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教育和成长的环境不好而进了黑社会;有的人是有力没处使;有的是小时候不小心犯点儿错误,被警察抓进警局去。本来犯点儿小错应该带回警局教训一番就可以放回家了,结果偏被警察冤枉乃至重判,让一个幼小的心灵怀满了仇恨,最后因为没有正路可走,只好走黑路,干脆就与人拼搏了,因为人总是要活啊!

每一个人都有善良的心,当善心发出来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直接把陷于险境的人给拽出来。其实每个人都怀有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博爱之心,心中充满着爱,所以当遇到苦的、难的、弱的、贫穷的,自然会发出同情、怜悯之心。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不要人家可怜我!”但是如果不去可怜别人,就谈不上慈悲心。懂得可怜别人,说好听一点就是怀有怜悯之心、同情心、同理心,那都是慈悲的体现。

在刚才我所讲的这个故事中的黑社会小伙子,当他跨步出去救了母子俩的时刻,就是无我的。若换成一个心眼多一点、脑子转得快一点的人可能会说:“哎,万一砸死我怎么办?万一警察抓我怎么办?救人也会有危险的。”

那对母子中的小孩子曾经问他:“你是不是看我妈妈漂亮才救了我们?”

他说:“哎,你妈哪漂亮啊?你妈长得比我还丑,还说漂亮?”

他当时的反应就是一种慈悲心的体现,当一个人生起慈悲心的时候,就很容易表现出无我的态度去帮人。我们每年都能看到无数次如同以下那样的新闻故事:有孩子落水了,一位青年人跳下去救人,很不幸的是,虽然孩子被救上来了,但救人的人却淹死了。这种事很多,其实很多人在救人的时候根本没有多考虑,也没有想到佛教所说的因果关系,以当时的状况,根本间不容发,让人来不及去想,这也叫无我。

希望所有学佛的人都能学着像佛一样,去做一个最最好的人,这种功德能量的积累,能使人获得根本的解脱;一旦解脱之后,便能离苦得乐,乃至永恒地离苦得乐。

此刻明白  此刻觉悟

“自觉觉他”就是自己觉悟了,还要帮助别人觉悟。

有时候我到了不同门派的道场,就会向那些学佛的佛门同道说:“这位师兄,您是老学佛,老前辈。”

对方“很谦虚地”地说:“啊,不多不多,只有40年。”

“哇,太厉害了!”有时候我也挺坏的,就把一个难题抛给他:“师兄啊,请问什么是佛啊?”

他就如同背书一般地说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那您帮过人吗?”

“没有。”

“没有啊?那您怎么学佛啊?说起‘自觉觉他’,您又觉了谁啦?”

他说:“因为我还没有证悟圆满。”

“那什么时候才能证悟呢?”

“我师父说:来世、来世、来来世。”

我说:“来世、来世、来来世说不定你会是个鸟儿,说不定是臭虫,到时候你还怎么度人啊?你可能连鸟都度不了啊!”

请问,自觉的这个“觉”必须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去“觉他”呢?

不管有没有觉悟,只要明白道理,这一刻明白就是这一刻觉悟,此刻听法,此刻觉悟。佛经之中经常记载着,有一万两千五百八十名什么菩萨大众听佛讲法,佛讲完了之后,一万两千五百八十名大众皆大欢喜,都获得了“阿那含”果位。有人可能会问:“这还没修呢,怎么就获得果位了?”佛经里不骗人,我觉得是对的,因为此刻明白就此刻觉悟!就是这样子。

学佛的人如果光想让自己离苦得乐,即使修成了,也不是佛或菩萨,而是阿罗汉。什么是菩萨呢?我们常讲的菩萨心肠,即是指大慈大悲,这才是所有的学佛弟子必须要去做的。有人说:“我还没彻底觉悟呢!”但你总知道要众善奉行吧?你总知道要去帮人助人吧?最起码总知道慈悲心是好的吧?这就是懂得,这就够了。

有同修说:“哎呀,师父啊,我没脸见你,但是我还是想见。”

“没脸,我也看见你的脸了。你为什么没脸见我呢?”

“因为环境问题,使我没去度人,另外,我也感觉自己修行不济、功德不够、功力不强、悟性太差,所以我一个人都没度。”

那就不是佛的弟子了啊!佛的弟子就是要学着自我解脱,并且用自己最有限的智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行慈悲之道。

比如说:一个很有文化、很有学识的人成为大老板,并且用他的智慧赚了更多的钱。由于学佛受到佛的启发,他建了很多希望工程(注:中国的慈善机构,其宗旨是资助家贫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资助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建设希望小学等),帮了很多老人家,也帮了很多残疾人,可能光他一个人就帮了10万个人,他做的事是对的。有另外一个农民,他虽然没有这么多本事,没有这么多智慧,也没有这么多钱,但没关系,只要他在村里头尽力帮人,即使帮的人没大老板多,那也是对的。

只要有爱心,凡是有人、有生命的地方,你都能帮他们,那就是行菩萨道。帮人度人还等开悟后啊?什么时候才能开悟?你因为懒得去做好事,在我面前就说自己资质太低,其实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慈悲心不够。

什么叫法喜?法喜其实含有好多内容。第一项,在修行之中所获得的美妙感受叫欢喜心。比如说感觉身体快飘起来了;皮肤变得很光滑很细腻;在修行之前心里还憋火,修行后觉得好舒坦,好美啊,想发火都发不起来;或者过去眼睛看不清事儿,现在眼睛好明亮;过去两条腿走路特别痛,现在好轻松,心里好快乐……这些都叫法喜。还有,听师父或开悟者讲法之后,你听明白了,心中自然充满欢喜和恭敬,这也叫法喜。还有,帮助过别人之后,因为别人得到帮助,心中得到的快乐也叫作法喜。

再扩展、深入研究的话,帮人之后的法喜,其实是来自于慈悲能量的加持。你今天真正地没有任何索取、回报、期盼之心去帮人干活,比如你的邻居是盲人,你一个星期帮他清理一下屋子,虽然很累,满身是汗,衣服还弄得挺脏的,等帮完人之后,看到人家对你的恭敬感谢,心中那种快乐感,让你觉得全身特别舒服,心里特别自在。这种快乐不光是一个人的幸福感,最关键的是,这一剎那对方心中对你的感激感恩之情。此外,如果你在帮别人的时候,是真正在行菩萨慈悲之道,佛菩萨乃至本师父都会去加持你,按照你的付出和发心,将天上最吉祥的能量送给你。

你的欢喜心一旦升起来,这一天付出、劳动之后所产生的疲劳瞬间就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欢喜来自于天。所以,法喜并不是一个人的欢喜,换句话说,是“佛欢喜,你也欢喜”;也是“你的欢喜,是因为佛欢喜”,这才叫作法喜。今天当你在修行中感觉特别美妙时,这种美妙是佛赐给你的,所以既是“你欢喜”也是“佛欢喜”,这是因为能量衔接着两个生命;因为能量的传输和赐予,你才有了这些美妙的收获和感觉。

当有了大慈大悲之心之后,不论是去做一切善事、善行,乃至产生强烈善良的意识、善念的时候;或者当你特别集中能量、特别感恩、特别震撼的一剎那,即是得到佛的能量加持。

开悟或耽误  全在一念间

行善时,最重要的是没有交换之心。不要因为某人很有钱就去帮他;或者是某人家的男孩儿、女孩儿都长得挺漂亮,将来可能结成姻缘之类的而去帮他;或者某人很有权力,将来可能会有求于他而去帮他,行善时应没有任何企求之心。并不是说我们不去帮有钱的人、有权的人、长得美的人,不是,而是心中无贪念,见人有难,不分贫富贵贱都要去帮。现在的贫富贵贱只是暂时的,我所认识的一小部份人也曾是过去富有后来分文皆无的,这正像佛所说的:一切皆如昙花一现!包括幸福、美妙、长相、官位、金钱都是这样子的。

“自觉觉他”的能力不是等待来的,而是现在明白了慈悲的道理,现在就开始做善事,不要等着哪一天觉悟圆满了才去做善事。是不是一定要打坐7年零8个月,修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才能开悟?如果你修了70年还开不了悟呢?此外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什么叫开悟?只要懂得善恶,听得懂师父所教的“诸善奉行,做善事帮人”,回去之后能够具体实践,那就是开悟!如果等着开悟之后再去帮人,那不是开悟,是耽误,真的是耽误自己的人生啊!

以我为例,如果我等着自己达到佛那样的吉祥圆满境界之后再来教大家,估计不知道是驴年马月了!是真的啊!我出山弘法时,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大彻大悟了,而是觉得大家跟着我修法,可以获得身心灵的快乐健康,至于能不能让大家成佛,我不知道,但至少能把大家引向慈悲之路。那是我二十多年前的想法,如果我当时等待着自己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开悟了再去帮人,我估计是等不到了,若不是把我冻死,就是把我饿死,要不就把我给憋死了。只要以一颗善良之心去帮人,这就是开悟。

我曾经遇到一位在我家楼下收拾垃圾的老人家,每天傍晚,当好几栋楼的垃圾收集到一起之后,她就到垃圾堆里面去分类:塑胶的放一个袋子;纸盒子、报纸、杂志放另一个袋子……而且她不戴手套。跟她一起干活的有四个人,越年轻的脸色越难看。我去丢垃圾时经常和他们见面,一起帮忙收垃圾的其中一位青年小伙子一见了我就满脸仇恨的样子,看起来真像愤怒之神。因为他心中很不快乐,觉得做垃圾分类让自己很没面子,所以看起来很苦恼。虽然我们常常见面,他却觉得我们是高等人,而他却是最低贱、卑微的人,就不和人说话。但是那位老人家一见我的面或别人的面,却总是口说一句:“阿弥陀佛,祝你今天快乐啊!”显得很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完全没有一点做作的感觉。我总感觉这个老人家身上散发出观世音菩萨的信息──这尊菩萨在这儿给我们分垃圾诶!当她见到每一个人时,表情总是那么自在祥和,当她在那儿分拣垃圾时,我也从没觉得她脏过,此外,她脸上、身上也并没有让人感觉脏兮兮、臭臭的,反而给人一尘不染、非常高贵的感觉。

我总感觉这个人那么高贵,怎么会去做那么卑微的工作呢?于是就问了住在那里的其他老人:“请问那位老妈妈是什么人啊?”

老人告诉我:“您不知道,她先生是亿万富翁,几年前去世了。在大约二三十年前的时候,她可是花枝招展的啊,凡是当时最流行的东西,她都贴在自己身上,金银珠宝也戴得满身都是,满身都是铜臭气,见了人眼睛还往上翻,特别的傲慢。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因缘之下学了佛,此后,这个人算是学明白了,每当哪里有灾的时候,她就动员她老公去救灾;哪里建庙时,她也动员老公捐款建庙。即使新闻报导上说某笔赈灾款被什么机构贪污了;某些修庙的善款被哪个和尚贪污拿走了。她仍然讲:‘我们不管,我们尽的是我们的心,佛菩萨知道啊!世上总有坏人的,但是我们行的是我们自己的慈悲之道,尽的是我们的心,所以我们不问那么多,只管做。’因为经常做善事,所以她的孩子就变得特别乖,特别听话。在她先生去世之后,她的孩子继承了先生的事业,还把原来的事业扩大了。自从她先生去世之后,她就没事干了,有很多山头看她有钱,都想拉她去,让她觉得有点烦,她说:‘虽然我心中敬佛,但是当别人太刻意地拉拢我的时候,也许是基于某种贪欲之心,与其如此,那我干脆来做一件谁都不想再拉拢我的事情算了,所以我就在我们这个楼下分这些垃圾,看他们还会拉拢我吗?只要别人问起我为什么来做这个,我就说,因为丈夫死了,倾家荡产了。’”

之后,果然没人搭理她了,她反而因此找到了心中最快乐的感觉,虽然她非常富有,做起垃圾分类却觉得无怨无悔啊!我看她分那个垃圾一天最少就得花三个半小时,越脏的活儿,工作环境也越差,但她那种自在、欢喜,真的是太好了!让我觉得她就像观世音菩萨一般。其实,她也是在做“觉他”的工作啊!这么脏的活儿谁想干啊?当各种垃圾放在一起、倒在地上时就是污染,可她却在脏活儿之中行着她的慈悲之道。

以慈悲之心行解脱之道

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痛苦的声音,就需要人帮助。我们有很多同修就是很真心的弟子,一直没有停止去做帮人度人的这个伟大慈悲的行为。他们也清楚自己还没有获得根本觉悟,但他们就是要去这么做。只要持续这样做下去,时间长了之后,这种行为就是根本觉悟。其实,觉悟就在眼前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和一剎那的感觉之中。什么叫觉悟啊?学佛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而自觉觉他就是“此刻明白此刻就做”。

我们这么多人一起修行,在吃饭、上洗手间时不免可能要排队,如果排队时有人说:“哎呀!我真憋不住了,能不能让我先?”

你回答他:“不行,你讲不讲点公德?到后头排队去!”

你要真讲公德的话,当对方有求于你,一定是有需求之处,一定是他已经忍无可忍了,你应该说:“好,你先吧。”

要宽容待人,在这里学佛,天天学的是宽容慈悲,可是因为同修多,如果谁挤你一下就不行;互相碰一下就想骂人,那就不是真的宽容慈悲。你想想,如果这碰你挤你的是你爱的人的话,你还巴不得人家多碰你两下呢!跨越这个时空来看,坐在你旁边、前后、左右的人,说不定是你前世的父母;说不定是你曾经最疼爱的爱人;说不定是你最喜欢的孩子!我们累世以来经过无数次轮回转世,今天能坐在一起修行,坐在同一个道场里修行、学习佛法,彼此其实有很深的缘分啊!我们不仅仅在外面要帮助他人,也要问问自己,在这个屋里头有没有做到互爱互敬?如果过去没做到,没关系,只要从现在开始就好,那就成菩萨了。

佛经里讲的“觉他”,这个“他”通常是指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包含亲人之外的人,乃至不认识的人。唯有“觉他”,你的慈悲心才能真正地培养起来。每个人都有慈悲心,就看谁来引导。我们学佛了,懂得正确的道理之后就开始去做。觉他,是学佛者必须做的事情,凡是不能觉他者,不能爱他者,不能帮助他人的人,就不是好人。如果连好人都不是,还成什么佛啊?

自觉觉他不同于蒸馒头,不要等待蒸熟了再拿出来,佛法就是这样的殊胜、神奇、不可思议,此刻明白就是此刻觉悟。就好比问路,你问人说:“天安门怎么走啊?”

对方说:“哦,往右一拐直走一公里就到了。”

你如果相信这个人所指的路,你还会反着走吗?不会。明白了之后就要走明白的路,明白了道理就做明白人!如果你现在明白了,就是开悟了,开悟之后就开始干活!

即知即行就是佛

什么是佛?只有八个字,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觉他,就是自己开悟了,还要让别人也开悟;自己快乐了,也要让别人快乐,大约是这样子。

“觉行圆满”实际上困扰着无数的佛门高人,让很多人以为要等到自己圆满觉悟之后再去帮人。那么,什么是觉行圆满呢?比如说,我曾经有一个邻居,这人饭量很大,姑且称他为左邻居。有一次,这个小伙子饿了,但是他妈妈还没回来,没有饭吃,于是他就到我的右邻居家,当时右邻居家正在蒸包子,他就在那儿等啊等啊等,等到开锅了,就和右邻居家里的一堆孩子一块儿抢包子吃,一口气在他们家吃了6个包子,吃完了,没包子吃了。过一会儿他又到我们家来,我妈妈回来了,就蒸馒头、蒸花卷,等开锅了,他又吃了两个馒头、一个花卷。吃完之后他说:“嗯,你们家的馒头包子特别容易饱人,我在那儿吃6个没饱,到你们家吃仨(注:三个,中国北方用语,仨字后头不加量词),饱了。这太好了!”这个家伙挺智慧的吧?人外有人,多智慧的人都有啊!

明白道理之后,就开始做明白的事情;明白多少道理,就做多少明白的事情。天下没有绝对的道理,什么叫绝对的开悟啊?现在明白,就是现在开悟了。佛经里常说,没有开悟的人如在迷途,如在黑夜,既没有灯光、没有星光,也没有任何指路的东西,只好乱走、摸着走,但摸着走是对的吗?可能是错的,但没有光亮怎么办啊?只有靠摸呗,只好乱走一气。一旦你明白了、明了了,就像黑夜之中有个大灯照着你,把周围都照亮了,就像太阳出来了一般,让你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为什么不叫“觉他圆满”而叫“觉行圆满”?行就是行为,指的是动手做、动脚做、动嘴说,最重要是必须动了意念。动了意念,算不算“行”?当我觉悟的这一刻,我决定要普度众生,当我真正地、没有虚假地、很真实地这样想,就是已经开始在做了,从心里开始做了。

也许有人会问:“从心里开始做,这还能算是真的啊?”

一个想要行菩萨道、做善事的人,早晚都能成菩萨,因为他一定憋不住想去做善事、帮人的意念,因为他心中天天那么想,最后一定会去做。做善事既不犯法,能让别人高兴、喜悦,还能让人缘变好,多交很多朋友,而且又能让自己快乐、积功德、开智慧,诸佛菩萨也都来帮忙,何乐而不为?

一个经常帮人的人,身上自然能产生万能的吸引力。大家看看外国人所写的有关“吸引力法则”(注:新思维运动的一种概念,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正面或负面的想法,从而得到正面或负面的结果)的书,使得一些找不上对象、找不上工作的人都去买书来看。但吸引力法则是基于什么原理呢?是不是你只要想着:我想找工作。想想想,光想就行?如果光靠“想”就行,有多少残疾人多想自己起来跑,但他们跑得了吗?显然仅仅靠心里想是不行的,你还得将内心的慈悲体现出来。一旦经常做善事,你就有了这种磁场,什么样的磁场呢?就是吸引力磁场。所以,修得好的人磁场很强,大家都喜欢去见他,也喜欢听他讲法啊!

当爱心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很多人总想把自己给奉献了,我们必须引导他们走向离苦得乐之道。私爱一个人容易得苦,当你私爱一个人时,你从其中获得的幸福有多少,一旦受苦时,苦就能乘以一倍;当你在私爱中快乐三天,痛苦时,至少要痛苦六天乃至更久。本来一个聪明伶俐又漂亮的大姑娘,谈了三年恋爱,一旦失恋之后,可能会精神失常;才幸福了三年,却苦了一辈子,太苦了!那何止是乘法?是高等乘法。所以,我们不追求私爱的快乐,因为私爱的快乐是被痛苦支撑起来的。

“觉行圆满”指的是一旦开悟了,就要有所行动。比如说:佛爱这整个屋子里所有的众生,要让大家离苦得乐,让大家既不入地狱,也不入人间地狱。所谓人间地狱就是走错路,比如吸毒、赌博、打架、杀人、偷盗……等,这些都是歪路啊!为了让大家不走歪路、不入邪途,还要行慈悲之道、修成正果,佛一定要帮大家。当佛想到全屋子的人时,这种全面,也就是“圆”和“满”的意思。再比如,这里有一个水缸,有人往里头灌了1/10的水,那不叫圆满,只有灌满整个水缸才能叫圆满,但佛是突破时空限制的,在佛的意念里,当祂想把这个水缸灌满时,从想到做,可能只需要一剎那,就把它灌满了。

当凡人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从想,到行动,到把事情做完,可能花了一个小时,但佛超越了地球时空在看人间,佛在天体、大境界之中,一看一想之间就完成了所有事情。祂所看到是一个压缩的时空,想和完成都在一剎那之间。我们用了一生的时间过了一辈子,但是佛瞬间就同时看到了因和果。

佛陀说要让天下一切众生,让天下一切有缘人,都能够离苦得乐,获得彻底的解脱,让地狱空掉。我们若能真真实实地发了这样的心,精进修行,积极度人,就能够觉行圆满、功德圆满。佛陀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只要有这么大的发心,就有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剎那发心、剎那觉悟、剎那证得果位、剎那间成就,这正是佛在密法之中开示的即身成佛之道。它的意思就隐含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八个字当中,只是人心愚昧,发心不够,时机不到,便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时机到了,我今天明白了,也让大家一起明白了,大家的福报实在是比天还大啊!此刻我有这样大的发心,此刻就是圆满!

佛陀发心要度尽一切众生,所谓的“一切众生”还不光是指人类,而是指一切生命。经典里也提示了什么是生命,生命包含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所谓胎生,像人类和动物一般都是胎生的,是从妈妈肚子里直接生出来的,譬如老虎、狼、羊、牛都是。还有卵生,如:蛇、龟、鸡、鸭、鸟都是卵生,也就是先生个蛋,再从蛋中孵出一个生命来。还有湿生,就是在湿润的地方,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生出生命来了,如小虫子、蚊子、细菌等等。此外还有化生,就是不需要仰赖任何母体或环境,仅仅凭借着业力而突然出现的生命。凡是有生命的一切众生,佛都要度化他们,使他们离苦得乐、彻底解脱。佛有这么大的一个愿望,这就叫作圆满的愿望,因为祂把一切生命都想到了。

我刚才说的这个愿望是指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所发的愿望,此外,东方琉璃药师佛也发了12个基本大愿,主要是让一切有缘众生,尤其是人类离苦得乐。我们也可以发出类似的愿望,如果我们能把愿望发到最大的极限,而且致力于去成就、实现这个愿望,只要意念非常坚定,那一剎那就获得了圆满──功德圆满。

但是,如果你圆满了这里的课程,离开这个道场,回家后总觉得自己心里空落落的,自问:“我还没圆满吧?我不用帮人吧?”

如果你觉得自己圆满了、成佛了,为什么劝谁谁都不听呢?如果你真开悟了,就把觉悟的真相化成服务别人的慈悲,把帮助别人当作快乐,当作自己的天职。因为你是佛的弟子,你是菩萨的化身,只有真正把自己定位在“菩萨的化身”,真正去行慈悲之道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佛门子弟。你绝不能在心里想着:“嘿,这群愚人们,看不到本佛已经出现在这里了吗?”否则的话,你就还需要多理解现在我所讲授的内容。

有多少人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几个字给障碍住?在今天之前,我自己也以为“圆满”是加法,譬如吃水饺,当吃一个水饺饱不了时,我还要继续吃、继续吃、继续吃,吃到10个、100个才能饱;相反的,当我要做功德时,我要一直做、做、做。但是做功德和吃水饺、吃饭不一样,做功德应该没有饱足的时候。

发心即圆满!你既是一个明白道理的人,此刻已经开悟了,在做善事时就要当仁不让,这就是你的工作!

一切苦皆是成就的因缘

有的弟子问师父:“师父啊,我今年50了,您说我80岁能修成点儿什么成就吗?”

我说:“你现在修,现在就能成。”

“就我这样子也能修成?”

众生相各个不同,难道有个固定相的人才修得成吗?长得像佛像的人才修得成吗?不是的。看看历代成就的大师们,相貌各有所长啊,长得都不一样的,所以,并非长成一个规定相貌的人才能成就,也并不是有很高学问的人才能成就。即使你一个大字不识,只要真心地理解,真心地做,就能成就。

还有学佛的同修们会说:“有人讲,我们要完善自身,等自己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之后,再去度化他人,这样对不对?”

这是不对的。有些大菩萨,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断了手臂,比如过去曾打过仗,真刀真枪地砍,可能被砍掉一条手臂,打瞎一个眼睛,割掉两只耳朵,砍掉一截腿,只要真心修行,能不能成就圆满呢?一样能成就的,只要有心就能成就。有多大的愿望,尤其是慈悲的愿望,就能产生多大的能量和智慧!

我们在世界各地区建道场、做佛事的时候,总有人说:“师父您太累了。”是,建这么多道场真的很累,也不轻松。又有人说:“师父别发愁啊!”我真的不发愁,我发什么愁啊?人们通常会想:一般人要买个住房、找个工作、做一件事情都很困难,师父做那么多事情,该有多难呢?不难。普度众生是我二十多年前就发下的愿望,也许这是前世所发下的愿望,今世就来做这个事,能做多少做多少,如果能把它做大,我就绝不会做小它,所以早就在心理上做了无数的准备。

又有人说了:“您不怕失败吗?”我不会失败的,帮人有什么好失败的啊?

有人说:“他这个病没治好。”

也许我没治好他的病,但我能治好他的心啊!有无数的疾病是由业力所引起的,业力如果消不掉,病也好不了。但有的人一边吊着胳膊或者一边胳膊痛得不得了,还一边能开悟呢!

善财童子因礼拜而觉悟;观音菩萨专听世间苦难的声音,修的叫“耳根圆通法门”……这一切的法门都是由慈悲心的显现而生出的,祂们并不是天生有了什么天大的能力才成就的。反回来说,我们如果真遇到个三头六臂、天生神力的人,可能还觉得对方是怪物呢!大家都有个正常的身体,能力也都很类似,那怎么来决定成就的高度、程度呢?就是由“心”来决定!

有些人一边有着累世业力所导致的某种疾病或身体的不完美,还一边开悟。在历代高僧和当代的“未来觉悟者”之中,有多少人是因为爱情、婚姻失败而出家的?有不少。你可以说他们是爱情和婚姻的逃亡者,但是如果因为爱情、婚姻的失败和痛苦,导致他获得未来的解脱和觉悟,这种苦正是他未来成就的因缘。

一切苦都是成就的因缘!譬如,如果有人说:“就是因为头痛治不好,我才来修行的,没想到我就因此觉悟了。”即使他获得很高的觉悟,度了很多人,但是头痛却永远没好,追究其原因,可能他有一世是专门砍猪头的屠夫,前世杀了那么多猪,今世头痛算什么?就当还债罢了,没要他的命、砍他的头算很有福报了呢!

关于因果业力,有很多不可说的秘密,是解释不清楚的,所以,即使身体有了某种障碍也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冲破这个障碍,让精神之中产生出一个新的自我、新的生命,生出那个最新的、最纯洁的、最慈悲的生命,那才是正道,那才是真谛。所以,即使某项疾病没有好,并不意味着没有开悟,千万不要有这个错误的认识。

二祖慧可不就断臂吗?他是为了拜师而自断手臂。身体的某种障碍,就像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粪便,反而成了庄稼、农作物的营养,成了植物的肥料;当植物长出五谷杂粮、果实之后,再被人们吃到嘴里头去,成为营养。

这个世界就在矛盾中共存着,在矛盾中升华着。因为唯有种种痛苦,才能激励和督促着我们每天必须修行;因为种种痛苦,导致了我们某一天的觉悟。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是佛。”如果你此刻明白,此刻有这么大的发心,此刻就能成佛!